何捷
“双减”政策落地之后,不少地区教研部门开始组织教师进行作业设计研究,大致在“控制”与“形式”两个方面着力:从“控制”上看,首先是控制作业的總量,如每日不超过几道题;其次是控制作业完成的时间,如某一题在几分钟内完成;最后是控制作业完成的场域,如限定在课内完成。从“形式”上来讲,原先作业设计只顾应对考试,如今的设计能按照一定的认知层级分类,让不同的作业瞄准不同的层级。
这种改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但并未改变负担重的格局。全新教育环境下,落实“双减”政策的语文作业设计,至少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这是对作业设计的整体框架设想,也是顶层逻辑的建设。
第一,设计要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语文学习的终极旨归——“语文学科核心素养”。202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将以此为目标,重新界定中小学语文教学。2019年全国中小学生全部使用国家统一编撰的语文教科书,也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总理念编写。作业设计也必须遵循这一理念,符合标准要求。核心素养目标,绝非针对课内知识,更多的是指向面对生活的、更具综合性、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领域。
第二,设计要符合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作业设计是否合理,学生的发展是重要参考,完成学习任务,要能促进人的发展。魏智渊老师设计了“大语文”的课程构想,为作业设计做了清晰划分,如下表。
之前的作业研制,基本瞄准20%的“课内”教学,对其进行更为精确的设计,还未从宏观层面清晰认识并建构作业设计的顶层逻辑。这样的“趋于精细”可能导致负担的转移,将压力转换成另外一种形式释放。
第三,设计要基于对语文学科特质的理解。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根本上减轻学习负担,要在作业设计的顶层逻辑上统整观照,瞄准80%的“素养空间”,夯实20%的“课内”教学,实现课内外的打通,课内外协同发展。
作业设计领域一:关于课内知识的“20%部分”
依然注重常规,瞄准字、词、句、段、篇的基础知识与关键能力设计作业,可以直接采用各地区统一采购的练习册、配套练习等,由教师在教研活动时进行协商设计,勾选部分完成,减少重复性练习带来的负担。
周末或校本作业设计,可以因循统编教科书单元统整的编撰特色,以“单元习作”为核心,联结“读”与“写”,实现能力的综合发展。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习作前可以让学生阅读冰心的《童年杂忆》节选、丰子恺的幽默短篇《口中剿匪记》节选等,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师在设计时可以添加批注,让学生获取优质语篇中的“写作密码”。如《口中剿匪记》中的一处批注:丰子恺先生将自己口中的牙齿比喻成常常作怪的匪徒,既生动又有趣,比喻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会让你的文章变得幽默风趣,观点的表达就更加容易让人接受了。学生通过阅读,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在设计“习作”作业时,教师可根据本篇习作的难点,将作业拆分为若干片段。学生在写作课上,先分解练习,再自行组合完成全篇习作。习作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涉及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样的设计构思,能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时减轻习作这一语文学科“最大的作业负担”。
作业设计领域二:关于素养空间的“80%部分”
课外的80%,是更为重要的设计领域。可以按照学段目标和年龄特征,分三段有序推进:第一学段(低年级),注重阅读与亲近自然;第二学段(中年级),注重阅读与亲近艺术;第三学段(高年级),注重阅读与亲近科学。
在低、中、高三个年级的设计中,低年级的“自然”主题作业使人更为纯真、和谐;中年级的“艺术”主题作业使人更为高雅、浪漫、有品位;高年级的“科学”主题作业使人趋于理性、善于实践,具有实证精神。同时,三个学段都强调了“阅读”这一关键的作业,这不是“负担”,而是必要的“承担”。各年级阅读书目,可以参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低年级的阅读,以朗朗上口的韵文为主,如《诗经》《三字经》《千字文》、唐诗宋词等。还可以大量选取与人格发展、品格形成、世界认知相关联的绘本、桥梁书进行亲子阅读。同时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走进自然,感受风、雪、雨、露,在生活中浸润感受。
中年级的阅读,强调默读文言短篇、童话故事、富含百科杂学的故事短篇。同时,鼓励学生更多地参观博物馆,观看艺术表演,参与简单的艺术加工与实践。结合活动,进行“百字片段记录”,留下实践痕迹,提升表达能力。借助“双减”后的空余时间,让学生感受艺术之美,完善健全的人格,实现身体的发育与心智的成长。
高年级的阅读,以细读并执笔批注古文经典、小说、散文、科学作品为主,还可推荐一些浅显的“学术小论文”,促进理性思维培养。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动手实验,或者进行周期较长的科学观察,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笔记、实验报告等的撰写,让语文学习和科学的理性融合得更紧密。
瞄准素养空间的“80%部分”作业设计,阅读就是主旋律。作业设计中关于“阅读”的构想,也呈阶梯式发展:低年级,意在多读,习惯于阅读,开通“以阅读学习”的全新路径;中年级,意在会读,通过阅读学习阅读,借助阅读关联语文实践能力发展;高年级,意在读好,经由阅读形成好的效果,养成好的习惯,拥有好的阅读品位。
“双减”政策落地后,语文作业如何设计,本文提供基于语文学科特质的整体框架设想,进行了作业设计的顶层逻辑建设。各地区情况不同,教师和教研部门可以根据地域特色,设计更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作业,全面落实政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