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G40(2021)25-
01-02
作者:华隽超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公开发布,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每个儿童健康成长做出的重大决策。
一、“双减”的核心概念
落实“双减”政策,让学生回归学校、回归课堂主阵地,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双减”工作的目标:在校内方面,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外方面,使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核心精神,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和职能,创新思路,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发展素质教育,提供更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如何落实“双减”政策
1.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让学生教育回归课堂、回归学校,重构学校教育课程供给体系。从需求而言,要深入研究学情,把脉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差别化、多样化的教育;从供给而言,要从解放教师的教育生产力入手,着力建设和丰富学校课程资源,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高质量教育。为此,学校要全面推进课程、教学、作业、评价和管理改革。
2.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格局的调整
如果说,学校课程育人体系重在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着力提高国家规定的必修基础课程实施质量的话,那么,校外育人体系则应立足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实践性学习需求,满足学生“作业、实践、扶弱、特长”等多样化学习与发展需求。这两个体系,一个致力于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基础,一个致力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培育。“双减”并不是要消灭校外培训教育机构,而是要发挥校外教育实践化、差别化、个性化教育的优势,与学校教育形成互相支持、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的新格局。
3.发挥家庭教育的独特优势
习总书记强调,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品德教育。在《重塑真善美》一书中,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认为,环境影响着儿童真善美观念的发展,其中学校教育容易培养“真”,家庭教育容易培养“善”,而同伴和媒体容易培养“美”。學会做人,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家庭教育最根本、最有效的职能。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2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