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
摘 要: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灌南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接收的60例急诊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患者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监护时间、生命体征稳定时间与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抢救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胸痛患者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急诊;胸痛;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抢救效果;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6-0154-02
胸痛是急诊科发病率较高的急、重症,发病急,患者常伴有呼吸疼痛症状、间歇胸痛症状以及呼吸困难症状等,血压指标常明显上升。造成胸痛的原因包括皮下蜂窝织炎、急性皮炎、带状疱疹、胸壁疾病、软骨炎和肋骨骨折等。患者发病时会伴有咳嗽、吞咽困难及咯血等,部分患者伴发高血压或冠心病[1-2]。若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容易引发急性心包填塞及肺栓塞等,导致患者病死率上升。因此,应给予急诊胸痛患者适宜、有效的急救干预与护理干预[3]。本研究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灌南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胸痛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5.56±1.54)岁;发病到就诊时间0.5~32 h,平均时间(16.85±1.25)h。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5.32±1.41)岁;发病到就诊时间0.5~33 h,平均时间(16.64±1.38)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技术检查确诊为急诊胸痛,符合相关诊断标准[4],该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排除标准:恶性肿瘤者,合并心、肺、肝及肾功能衰竭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诊护理,入院后迅速完成各项检查,建立静脉通道,采取吸氧、止血及固定等常规处理,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并施以对症处置,安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
研究组患者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包括:①组建专业的急救护理团队,对团队成员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包括急救常识(静脉置管和心肺复苏等)、服务能力及操作流程等;提高护理人员的现场反应能力,能够处理突发状况为患者争取救治时间。②严格制定对护理工作人员的管理与考核制度,定期对从业人员开展考核。考核合格的人员可以进入临床实践护理中,并能够遵循有关护理流程与原则;由于胸痛可引发危急症且病情发展迅速,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评估护理风险,分析患者病情,细致分析患者的疾病状况、病历资料,制订全面性的护理对策,并可以对急救干预时出现的各不良状况进行针对性和及时有效地处理;定期开展讨论会,总结近期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进一步完善急救护理流程。③接到急诊电话后,详细询问患者的个人信息与病情,全面了解患者用药史、过敏史及其他相关病史等,迅速评估患者实际情况,制订出个性化的急救对策,并配备好各种急救设备;患者进入医院后,开启医院绿色通道,以便于患者在入院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给患者建立起静脉通道,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将诊断的数据结果详细地告知接诊医师,准备后续治疗工作;医师先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给予吸氧、心电监护,记录其血氧饱和度,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并完成其余准备工作。整个救治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以便为后期治疗提供依据。需要注意的是,对患者的臨床病症及相应的临床表现做好分析,包括分析患者是否存在缺血性胸痛,对于患者的危险情况做好分层,针对部分危险性较高的患者,应采取24 h全面看护,做好患者分组,针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密切关注患者,如患者表情痛苦,或者偶发面色苍白、满头大汗等情况,及时告知医师,再观察患者皮肤是否有固定压痛、异常隆起等情况。如果患者胸痛发作,则要统计好胸痛程度、部位、持续时间及性质等情况。④患者出现肺栓塞、气胸,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胸腔积液等情况,或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应重点关注,此类多为高危患者,需进行持续的看护。出现在以上疾病中的任何一种,都要在短时间内及时开通静脉通道,准备好相关急救药物及吸氧设备。⑤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如紧张、恐惧等;对于吸氧的患者,观察患者肤色、血压及精神状态,采取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心电监护时间、生命体征稳定时间与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分析两组患者中风、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100%;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极度满意、普通满意和不满意),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满意度=(极为满意+普通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应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心电监护时间、生命体征稳定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抢救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應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胸痛在临床较为常见,发生急性胸痛的原因多与肺部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相关,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如处理不及时可引发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梗死、肺栓塞、心包炎等,危及患者生命,在发病第一时间抢救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5]。由于胸痛病情发展迅速,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将整合各种资源,合理分配护理人员,提升护理水平,促进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急救护理知识,做好护理准备,以便在救治工作中更好地配合医师的各项操作。
为了能够进一步改善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工作应不断更新与发展,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临床治疗需求。目前,临床护理工作多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模式,虽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但也存在着资源浪费等问题。而制度化的护理流程可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升医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的护理技能,提高救治成功率,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的生命[6]。例如:120急救人员需要在进医院的前10 min详细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以及肢体活动等,初步确认病情,便于医院做好相关工作。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吸痰、供氧以及建立起静脉通道等措施,依照医师需求与患者具体状况,和各个科室进行协调沟通,建立绿色通道。医院接诊之后的15 min内,需要对患者进行CT、心电图和血生化检查等,积极联系有关科室医师会诊,根据相关检查结果,制订出针对性的救治计划,可有效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本研究中可见,研究组患者抢救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改善治疗结果,且安全性较好,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对急诊胸痛患者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具有显著的救治效果,可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吉翠翠.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5):124-125.
[2]郭月红.优化急诊护理对急诊胸痛患者心理情绪改善的效果[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1,27(S1):174-175.
[3]汪听,刘玉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抢救急诊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6):246-248.
[4]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共识专家组.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中国专家共识[J].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8):627-632.
[5]石玉莲.优化急诊护理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和心理情绪改善的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165-167.
[6]邹丽芳,陈永芳,张金玲,等.结合人文护理理念的优质护理方法对急性胸痛心绞痛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9,9(2):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