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波
摘要:良好的朗读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考察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进行朗读方法的创新和形式的拓展,让学生合理把握朗读的节奏、借助朗读进行情感的抒发,有效提升朗读的效果。同时,教师还要强化评价活动在朗读能力培育中的作用,让学生不断认识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的提高。
关键词:低年级;朗读;能力;培养
通过对南宁市华强路小学一(3)班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考察,笔者认识到低年级的学生在朗读中主要存在着朗读内容不完整、朗读情感不够充沛、朗读形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因此,笔者通过节奏训练、情景创设以及课后评价等方式对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解决,对学生朗读的热情进行了充分调动,朗读能力进行了有效提高。本文就以南宁市华强路小学一(3)班为例,谈一谈培养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进行节奏划分,提高朗读的合理性
低年级的学生缺乏良好的理性思維能力,对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能明确认识,因而在朗读时一方面会产生停顿不合理的问题;另一方面会出现漏字缺字的情况。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进行句子结构的划分,让学生能够正确停顿;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根据相应的节拍展开朗读,提高朗读的合理性。
例如,在学习《小小的船》时,教师可以通过节奏的划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对诗歌中的语句进行停顿的划分。比如,可以让学生划分出如下节奏“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阅读每部分的文字,对所需要朗读的内容形成明确的认识。其次,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节拍,让学生展开朗读。比如,在朗读“弯弯的”这一部分时,可以让学生一同进行拍手。在朗读“月亮”这一部分时,可以让学生一同进行跺脚。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方式对诗歌中的语句进行反复的朗读。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肢体动作融入到朗读中,对文本的节奏形成深刻的印象,获得良好的朗读效果。
二、进行情景创设,提高朗读的情感性
低年级的学生习惯于只朗读文字,而缺乏朗读文本的意识,造成朗读缺乏感染力。因此,教师要根据文本的内容进行丰富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代入朗读中,对文本的思想内涵进行生动的表现,对个人的情感进行有力的熏陶,以此让学生体会到朗读的魅力,获得丰富的朗读乐趣。
例如,在学习《我是一只小虫子》时,教师可以进行丰富的情景创设,帮助学生提高朗读的情感。比如,对于“早上醒来,我在摇摇晃晃的草叶上伸懒腰,用一颗露珠把脸洗干净,把细长的触须擦得亮亮的”一段,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出虫子在茂密的丛林中爬行的视频。学生能够体会到丛林景象的优美与宁静,从而能够将自己想象成一只小虫子,运用柔和的语气对本段进行朗读。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摇摇晃晃”“亮亮的”等词语进行重读,以此体现出小虫子的动作和触须的特点,进一步增强朗读的画面感。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设置相应的情景,让学生对朗读的节奏和语气进行调整,对文本的情感进行生动表现。
三、进行课后评价,增强辅导的针对性
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教师要不断考察不同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不断提升朗读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广泛借助信息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课后自主录制朗读音频,对学生的朗读效果进行全方面的评价,并给出相应的提升建议。
例如,在学习《日月潭》后,教师可以对学生展开客户评价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比如,对于“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一段,教师能够发现一些学生对“圆圆的”“弯弯的”等词语进行了重读,能够让他人生动联想到太阳和月亮的画面。但对于“北边”和“南边”等词语的朗读过于随意,没有体现出日月潭的空间特点。对于“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一段,教师能够发现学生普遍对“薄薄的”这一词语进行了重读,体现出了湖面上薄雾蒙蒙的特点。但整体的朗读节奏过快,没有体现出湖面上宁静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从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再次进行诵读。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课后评价环节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展开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的朗读能力获得更大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进行节奏的教学,提高学生朗读的合理性;其次要进行情景的创设,提高学生朗读的生动性;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让学生不断认识不足之处进行多方面的提高。通过从这些方面展开教学,学生能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掌握多种朗读的技巧,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综合提升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璇.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J]. 文教资料,2018(19):49-50.
[2]薛海莲.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31(04):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