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洪兵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建模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文中以数学课堂教学为着手点,分析数学课堂上应用数学建模思想的措施,促进数学高效课堂建设。
关键词:数学教学;建模思想;具体应用
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建模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利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大幅度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数学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契合点,实现数学教学与建模思想的有效融合,继而培养与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深化数学课前预习,培养数学建模意识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效果不理想,且存在自主性不足的问题,教师无法正确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学生对于预习较为茫然,不知道要做些什么。同时,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教师也不能提供一对一指导,习惯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要求,造成学生预习效果不理想,使得课前预习缺少针对应。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基本上在课外或家中独立完成的,但部分小学生自控力不足,离开校园后没了老师的监督管理,回到家中容易出现仓促预习或不预习的情况。这就需要老师主动与家长联系,与其合作,全面落实课前预习任务,提高学生预习的行动力。实际预习时,学生通过提前浏览知识点,可以降低课堂听讲的难度,使得学习更为轻松,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家长监督,也可以在家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此,教师可以提前预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提高预习的实效性。如,教师问题设置不仅从教材出发,还要结合学生生活。提出的问题尽可能涉及到日常生活中常见事件或网络上流行事件,将其作为问题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知生活,提高问题的有效性。因此,数学教师日常生活中多积累素材,将其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增加预习问题的实效性。
二、梳理数学实验流程,培养数学建模能力
在小学数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因为每个学生接受能力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不同,因此,其实验操作所能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化。但是借助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针对整个实验的流程进行梳理,针对具体实验操作过程进行二次重现。从而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数学实验的原理、具体操作方法、流程等,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树立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比如,针对“三角形内角和”这一问题的研究,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引导,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三角形内角和到底是多少,然后根据自己的猜想亲自动手进行实验验证。学生通过量、撕、折、拼等多种形式,最终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一个固定数值,即180°。但是针对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只让学生进行撕和折操作,但对于这样做到目的并未讲明,因此学生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都是懵懂的,对于最終目的尚不明确。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撕和折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动态演示,方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方法,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课件提示,完成自己尚未完成是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实验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体验和感悟。另外,借助多媒体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在二次重现,既能对学生猜测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同时也彰显出整个实验操作的科学性以及完善性。
三、结合数学家庭作业,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数学知识点与学生生活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因此数学教师设计数学时,可以将知识点与生活元素结合起来,增加数学习题的趣味性,吸引学生主动完成数学作业。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难度逐渐增加,作业形式多元化。即给学生提供了可以选择的范围,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本身还具有一定挑战性,让学生在自己原有能力基础上“跳一跳”,实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例 一学校为了对运动会上学生的优异表现进行奖励,总共买了笔记本6箱,现已知每箱笔记本中有10本,每本笔记本单价为5元,请问:总共需要花多少钱?
通过方格图可以展现计算思路,即:(元)表示一个箱子笔记本的总价钱,(元)表示6个箱子总共需要花多少钱。通过数形结合方式节省解题时间,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利用数学结合思想简化学生思想链条,使得学生数学知识结构中存在图式、公式,自主选择最佳的解题方式。既可以准确解决数学问题,又能从数学本质出发,深入理解数学语言、数量关系及数学图形,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此外,上述题目中买东西、运动会都是学生常见的事物,融入到数学习题中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推进建模思想与数学教学融合,可以使得教学内容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实操能力等,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数学教师选择切入点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大幅度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余梦雪.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1(34):70.
[2]阮丽丽.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方法分析[J].知识文库,2021(16):19-21.
[3]王新华.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智力,2021(23):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