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 周宏雷
摘 要 高职院校由于在所授课程的知识、技能和价值方面与本科院校育人目标存在差异化,在教学方法上也应该更有针对性。在分析高职院校学习环境、课程倾向和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在知识学习和技能提升过程中运用积极教育理念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积极成就和积极体验中提升学习自信,进而在学习链终端产生积极反应的几种有效策略。
关键词 高职院校;积极教育;实施环境;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31.001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Environment and Strategy of
"Positive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NG Liang, ZHOU Honglei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Jiangyin Polytechnic College, Wuxi, Jiangsu 214405)
Abstract Due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n the knowledge, skills and value of courses,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also be more targe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curriculum tendency and students' learning statu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expounds several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use the concept of positive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learning and skill improvement, so as to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self-confidence in positive achievements and positive experience, and then produce a positive response at the end of the learning chain.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positive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environment; effective strategy
积极教育是指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积极力量、积极品质为主要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为主要途径,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个体层面的积极心态和健康人格。[1]在高职学生管理中,以积极教育理论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心理与发展需求来开展工作,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近年来随着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提出,积极教育作为有效地实现途径也受到了关注和研究。有學者对积极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实施积极教育的几种途径。[2]有学者提出:高职院校要通过积极教育,丰富心理教育形式,拓展心理教育内容,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3]还有学者在运用积极教育手段来构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方面做了相关实践和研究。[4]总的来说,目前对积极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积极教育范式的基本理念与建构等框架性研究,对积极教育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应用涉及较多,在高职学生专业教育中应用积极教育理念进行实践和研究的应用性研究相对不多。
1 高职教育面临大环境的变局
1.1 高职院校教育环境的变化
高职教育因其传授知识的实践特性而区别于本科教育,从而在专业建设中更加贴近本地产业发展趋势,在课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中更加注重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定位上更加倾向于一线操作岗位。但是有部分学生在进行了相关课程教育和辅导后无法接受将来从事一线操作岗位的事实,由于缺乏职业规划的指引,这些学生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会陷入迷茫,在需要体现决断的重大抉择面前,随波逐流。被动的、缺乏积极性的学习,很难得到成功学习体验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未来所抱有的乐观和积极态度。没有正面的情绪激励,缺乏学习的成功体验,再加上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这部分学生很难在高强度的技能训练中坚持下来,而实践操作是高职学习的基础和重点,所以最终必将会影响其学习效果。高职教学的主要阵地是实验实训室,需要采取必要措施来提升学生对学习技能的兴趣并让其意识到必要性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1.2 高职生源质量的变化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在针对高职学生的教育质量的历年各省份的统计数据上却没有得到上升相关支撑,也就是说处于保持阶段甚至略有下降趋势。高职院校的学生,其中有一部分在入校后,由于不经意间和以前高中同学在录取学校的排名、校园环境的对比和选择专业的热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在实际差距面前容易产生自卑心态,对今后的学习目标产生动摇,无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而进一步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产生偏移。另外,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着由于学习动机不明确造成学习兴趣不高,由于对将来缺少规划导致学习主动性不强以及由于缺乏成功体验导致自我效能感偏低的状况。
1.3 周边产业环境的变化
随着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不断变化,扁平化管理和柔性化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管理行为的下沉,对基层班组长的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定位时往往将“一线操作的岗位属性、扎实的基本知识、过硬的操作技术、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和积极的工作态度”等因素至于首位进行考量,而这些因素与立德树人的要求在内涵上是统一的。积极教育因其注重挖掘潜在能力、激发积极向上的学习和工作作风以及高素质复合全能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定位,与现阶段产业环境对一线工人的岗位需求相互契合,因此基于积极教育理念的教育探索和实践也逐渐受到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关注。
2 实施积极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我校针对以上实际问题,在专业教育和实践中应用积极教育理念进行探索和实践,从2013年开始,在部分系部进行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实践,2016年引入积极教育理念,拓宽了“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手段。积极教育的具体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 营造积极的校园环境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经验主要体现在环境中,并且会对人产生一定影响。环境适应能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由于学生在学习期间远离家庭,突然间融入一些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容易产生焦慮和浮躁等情绪,对学生心理状态产生影响。需要通过积极教育提高学生积极情绪,营造积极的环境氛围来增强学生心理免疫力。
学校以发掘学生自身潜能为出发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自身特长和潜能,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最终达到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目的。目前学校有学术科技类社团32个、文化体育类社团35个以及创新创业类等其他社团共计82个。这些社团平时开设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节日晚会如元旦联欢会、知识竞赛如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系部之间的联谊交流以及走出校门开展各类志愿者服务,包括近阶段学生在家进行在线学习期间,在各个社区乡镇和行政村进行疫情防控的志愿者服务,这些林林总总的活动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展示自己和发挥创造力的舞台,还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增加了人生阅历,体验了责任和担当。实践证明,学生在参加了自己喜欢的活动之后,变得越来越自信,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不畏困难,积极进取。
2.2 通过项目化教学使学习内容细小化单元化,降低学习难度,建立学习自信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时,选取企业典型案例和素材以案例为中心进行教学化设计,编写项目化教材。这么做的好处,首先是将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进行了重构和序化,每个项目完成一个实际案例,知识点按照项目需要进行编排,项目短小精悍,涉及内容比传统章节要少。项目目标引领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点,逐个完成项目中的小任务。而每个任务都是以3-5分钟的微课学习量来进行定义,确保学生在保持学习新鲜度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完成。
与项目化教学相对应的是过程化考核。过程化考核跟随项目化教学,在一个项目中的小任务结束时就进行测试,涉及的知识点较少,而且应用难度较低,一般都会取得不错的考核成绩。每个任务的测试计入课程成绩,最后期末考试的成绩只占很少的权重。每完成一个任务,就意味着向合格的总成绩又迈进了一步,这种眼前的努力能够以可以预见的形式纳入课程总成绩的考核方法,在时间和深度上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于自律的要求,也降低了学习特别是考核难度,踮一踮脚就可以取得好的课程成绩,深受学生欢迎。
当学生通过平时的点滴学习获得较好的课程成绩时,平时的努力就和课程成绩形成了正向反馈,学生会形成“努力=成就”的潜意识。完成一门门课程后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又会反过来激励学生平时更加努力的学习。所以专业课程学习中采用项目化教学和项目化考核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与积极教育手段和目的是协调契合的。
2.3 通过导师制促进学习组织从行政教学班向师徒班减员,实现精准施教,培养学生进取精神
我校实施导师制,新生从一入学就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双向选择。每个导师带4-6名学生,就像以前的师傅带徒弟,以工作室和社团为平台,从学习、生活到最后的就业,进行全方位的指导。除了校内教学班班主任和专业导师,还为企业合作班配备了企业班主任,在大三顶岗实习阶段为学生配备了企业导师。企业班主任负责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实践技能的提升,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班级企业文化的熏陶,为学生顺利进入企业做好前期准备。企业导师是学生在加入企业后,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企业岗位要求,在生活和工作上进行引导和培训。双班主任和双导师制的实施,为学生在校学好知识、锻炼技能和进入企业快速适应一线操作岗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导师制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提升的有力举措。通过导师制把本来以整班建制为单位的教育方式,转变为以导师班为单位的小班化教育单元。导师的教学行为、科研活动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将会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导师制下,通过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培养积极行为、开发优质校外资源以及挖掘积极教育元素等策略来贯彻积极教育理念,在教会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浸润影响学生形成积极健全的人格和勇于直面挑战的品格,走上工作岗位后积极面对工作和生活的挑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2.4 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多方运筹,创建积极教育有效场景
除了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技能训练,我校多措并举,营造积极教育有效场景。首先把专业课堂打造成课程思政的主阵地,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从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到科技创新,用各类鲜活的案例来激发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奋斗精神。
其次以各类专业竞赛为契机,让参赛选手团结协作、专注训练,通过取得成绩后的正向结果激励达到以赛促训、以赛促学的目的。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以及文化体育赛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参赛选手以老带新,他们努力训练、积极备赛以及比赛中勇夺佳绩的精神和言行一届届传承给学弟学妹,成了积极教育最好的典型和宣传。我校还在毕业生中选取杰出校友组成大学生讲师团,传授自己在校学习的经验,分享自己成功的事例,讲师团的巡回宣讲不但打造成了校友会的名片,也演化成了积极教育的有效手段。
3 结束语
积极教育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自我开发和自我认知上,从而更好地发挥人性中积极的一面,提升学习和活动效果。通过积极教育,学生的个体思维会更加开放灵活,解决各类复杂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提高。另外,在现阶段广受社会关注的学生心理方面,积极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更高的创造性,更广泛的注意力以及更全面的综合认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他们能够从容面对困难与挫折。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高职院校应用积极教育理念进行人才培养,不但可以实现知识承受和技能传承,还可以锻炼积极的人格,培养过硬的职业素养,为高等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更多途径选择和实践支撑。
基金来源:2019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积极教育”实施环境与策略研究(2019SJA0885)
参考文献
[1] 李兆良,刘鑫逸.积极教育促进学生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3-27(003).
[2] 曹英国.积极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02):61-64.
[3] 江海珍,张俊.积极教育提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可行性探析[J].长江丛刊,2020(03):177-178+180.
[4] 刘月红,宋一栋.高职院校日常思政教育中践行积极教育理念的有效策略[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3(06):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