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锋 赵永臣
摘 要 生产性实训基地机制是保障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建设时要建立“政府主导、学院主体、企业主动”的基地建设机制,运行时建立“合作育人、合作生产、合作研发”的长效运行机制,管理时建立“校企共管、权责分明”管理机制。该机制在实践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 深度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31.003
Research on Mechanism of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with Deep
Integr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FENG Xiaofeng[1], ZHAO Yongchen[2]
([1] Traffic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Hunan Police Academy, Changsha, Hunan 410038;
[2] Department of Public Security, Shaanxi Police Vocational College, Xi'an, Shaanxi 710021)
Abstract the mechanism of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to ensur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mechanism of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in the University, this paper proposes to establish the base construction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led, college main body, enterprise initiative" in the construction, the long-term operation mechanism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cooperative production, cooperative R & D" in the oper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school enterprise co-management, clear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management. The mechanism has been applied in practice,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has been improved, and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Keywords deep integration;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operation mechanism
引言
校企合作生產性实训基地是指校企双方在校内共同设立的供学生实习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生产经营的实训基地。一方面,该基地承担校内学生的实习、实训任务,满足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以及科研需要,是校内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场地;另一方面,作为经营性的生产场所,能够进行产品加工制造与提供技术服务,具有企业的真实设备、工具、环境、产品等,该基地又具有一般企业的生产特征。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有利于教学和工作的融合,缩短学生就业适应期,有利于企业全面参与和支持职业教育,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有利于盘活实训基地资源,实现实训基地自身的正常运转并进一步为人才培养服务的目的。因此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相关机制研究对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开展,对进一步丰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人才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2]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进行比较研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机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深层次原因,构建更加完善有效的可以推广的长效运行机制来加强人才技能与素质的培养。
1 当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1.1 校企间的教学与生产没有深度融合在一起
很多学校在设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后,基本上教学环节和企业生产环节就是“两张皮”。学校认为学生在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企业的“准员工”,学生的实训主要应该由企业进行管理,对于一些设备的操作使用、产品检验、编程操作等都应由企业的师傅进行讲授,教师主要是在课堂上或学校的实训场所对学生进行技能示范指导;而在校内设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企业的主要目的就是盈利,对于学生的培训与指导仅限于某一个具体的工步,甚至就是零件加工或装配的某个环节,这样导致学生所学的内容并没有完全应用在生产性实训中,结果导致学生的相关技能培养不到位,整个过程中学校的指导老师缺位,学生仅仅是工作,没有学习或很少进行学习。和以前没有设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差别不大,这就偏离了通过设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来培养学生技能、素质的初衷。
1.2 企业的产品研发与学校专业教师的科研关联度不大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肯定会面临产品研发、工艺工装改进等技术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都由企业的技术人员来承担,由于要设立专门的技术部门来负责,因此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另一方面学校教师的专业的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学校的专业教师在某个专业学科具有很深的理论基础,将教师所学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既锻炼了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有利于教师将相关案例开发成教学课件,增强理论教学的生动性与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由于有些企业涉及的核心技术保密的问题,核心技术的研发不愿让学校教师参与,只是在产品加工、制造装配等阶段让教师与学生参与,结果导致企业的运行成本降不下来,教师的相关研发能力没有得到释放,使得该生产性实训基地设立的效果大打折扣。
1.3 学校的专业教师与企业的员工间互聘落实不到位
学院的教师和企业的员工各有优势。学院的教师理论深厚,基础扎实,但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而企业的员工或技术人员知识面不宽,但对某一个工艺,或产品加工装配的某个环节的动手能力特别强,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如果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应用到学生的教学与人才培养中去,将很有效的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真正落实设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根本目的。但由于现阶段校企双方的权责不明确,利益分配不清晰,没有相应的机制来保障教师与员工的权益,因此,目前学校的专业教师与企业的员工间互聘落实不到位,校企合作1+1>2的效应没有发挥出来。
有些学校的教师和员工互聘得到了落实,但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企业只注重效益的考核,如果没有效益,即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提升,可能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也不会太好,久而久之,教师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同样的,由于缺乏有效的考核,学校聘任的员工给学生讲解深度不够,核心的知识点与技能对学生没有讲解,同样导致员工没有足够的积极性与责任心对学生开展教学。
1.4 校企深度融合的长效合作机制缺乏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长效合作机制实际上是校企合作、政府主导、双主体育人在校内实训实习环节的具体体现。校内教师与企业师傅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共同制定顶岗实习教学目标、举行企业文化制度与工作岗位介绍讲座,针对具体问题开展技术技能教学、共同指导通过完成工作岗位目标来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因此,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政府制订相应的政策,确保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所需的资金持续投入机制,确保企业利益可持续的驱动机制。
校政企三方共同努力,明确各自的权责义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校内实践场所,也和企业的生产车间有所差异,因此,并不能简单的把企业的车间管理机制、制度照搬过来,需要把学校实训场所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机制、制动和企业车间对员工进行管理的机制、制度融合起来。
2 校企双方深度融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
针对校企间的教学与生产没有深度融合在一起、企业的产品研发与学校专业教师的科研关联度不大、学校的专业教师与企业的员工间互聘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在建设时要建立“政府主导、学院主体、企业主动”的基地建设机制,运行时建立“合作育人、合作生产、合作研发”的长效运行机制,管理时建立“校企共管、权责分明”管理机制。
2.1 建立“政府主导、学院主体、企业主动”的基地建设机制
建设“政府主导、学院主体、企业主动”的基地建设机制,在政府主导下,校企双方明确合作模式,以股份制、项目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双方共同建立以专业带头人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为主体的实训基地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相应的管理组织机构;校企全程参与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實践教材的开发,共同组建技术服务和技术研发团队,解决企业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校企双方共享实训基地的智力资源,企业利用基地可以培训员工、开展人才定向培养、产品的生产加工等;经过建设,最终实现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实现企业的效益增加的互利共赢的局面。
基地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建设投入多来源、多渠道:政府方争取项目资金投入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经营性收入税费减免、优惠等政策支持。合作企业方、南方铁路运输职教集团:以资金、设备、产品、项目、智力资源等形式进行投入。学院方:提供场地、配套基础设施、设备、资金投入和智力资源的投入;基地方:明确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校企双方收益共享、义务共担,每年拿出基地自赢收入的30%用于基地的再发展。
2.2 建立“合作育人、合作生产、合作研发”的长效运行机制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模拟真实企业车间,学生以准员工的方式进行产品加工生产,教师和企业员工负责学生技术的指导,围绕整个实习过程,进一步实现企业兼职教师的聘用、合作开放教学案例与教材等,从而保证在该基地在运行过程中实现长期合作育人的目的。建立实训基地的公司化运行模式,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合作实施人才培养,以真实产品为载体开展学生实习,按照学生的操作规范、产品的加工质量等进行管理和评价。
建立校企间的教学与生产深度融合机制。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对生产性实训进行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共同开发实践教学案例,选取典型的产品的加工生产作为实训载体,制订实践教学及考核方案,使得生产性实训的教学目标和岗位工作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建立企业的产品研发与学校专业教师的科研深度关联机制。根据学校专业教师的科研方向和特长,拟定初步的产品研发领域,企业进行市场调研,遴选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广阔的项目进行研发,校企双方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生产过程由企业提供原材料,教师负责技术指导或者直接参与班组管理,学生定岗定位,加工的产品效益由实训基地进行分配,确保企业的经济利益,吸引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并以协议的方式予以约定。
建立校企间的师资和员工正常流通机制。鼓励企业的员工积极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来,同时,学校的教师积极参与甚至主持企业产品技术的研发、设计工作。对于学校和企业的技术带头人和高级技术员工,由政府部门打通壁垒,校企实现师资和员工正常流通的长效机制,在教师和员工互聘期间,保留教师的事业编制身份及相应的待遇,鼓励有能力的教师以技术入股等方式提升其待遇。
2.3 建立“校企共管、权责分明”管理机制
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在校园内运行的公司,需要明确其权属地位、明确校企双方的权责。校内指导教师主要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开展学生实践期间的教学工作,对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理论问题进行辅导讲解,并与企业员工一起制订实践教学与考核的方案等、负责学生相关总结或报告的批改与成绩评定等。企业师傅可以随时对学生在产品加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并检查产品加工的进度和精度情况,并定期对学生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参考企业的架构,建立该实训基地的管理机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由学校和企业共同选取人员来担任,由学校和企业的负责人成立实训基地的管理机构如基地管理委员会。在实训基地管理委员会指导下,校企双方共同组负责实训基地的管理。“企业化管理,市场化運作”,建立实训基地良性运转的激励制度,通过参股、分红等方式调动校企管理人员、基地员工的积极性,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形成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契约化管理制度;引入企业先进的管理文化、管理方法到实训基地,建立实训基地设备管理制度、员工管理、师资和企业技术人员互聘管理等管理制度,通过制度保障实训基地的运行、学生技能的培养,实训校企双方的共赢。
3 校企双方深度融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的实践
为了验证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机制的实际效果,课题组选取了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部分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单位进行推广,但由于时间较短,学生的实训时间较长,还未经历一个完整的生产性实训过程。尽管如此,据企业现场反馈回来的信息及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调研情况来看,学生的顶岗实习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顶岗实习初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本课题受到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校内生产性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XJK015CZY075)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童卫军.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7:86-87.
[2] 邱明.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