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场调查》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下,逐渐出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考核等与课程思政和OBE教学理念不匹配的问题。本文旨在探索基于研究导向型教学理念的创新模式,从学习目标、教学设计、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提出研究导向型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在《市场调查》课程中如何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现“教—学”关系的有效转化,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内涵建设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研究導向;教学方法;学习成果;教学评价
一、研究导向型教学的内涵
随着数字经济的日益深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兴教育理念层出不穷,教育教学改革俨然成为新时代教育领域的一大主题。在知识获取渠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如何有效守好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如何正确处理“教—学”的内在关系逻辑,如何返璞归真,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初心,是值得深思和探究的永恒话题。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对于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培养良好习惯、提升综合素质至关重要。陈冰、常莹、张晓军等(2017)指出,研究导向型教学(Research-led Teaching and Learning)打破了传统填鸭式教学知识传授的单一“教”的范式,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真实项目、田野调查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在不断研究与实践过程中融合应用相应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自适应的学习能力、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研究精神。在这种“研究—学习—再研究—再学习……”的创新教育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绝对统治者,而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和引导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转变,也要求教师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不仅包括作业、测试等知识层面的学习成果,更强调的是能力和素质层面,这才是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点。
二、《市场调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知识爆炸”的21世纪,学生的学习途径、认知模式等较之以前存在明显差异,而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目前《市场调查》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目标过于强调知识层面、教学设计未正确处理“教—学”关系、教学考核维度单一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教育教学改革的瓶颈。
(一)教学目标过于注重知识目标而忽略情感目标
古人云:“学必悟,悟而生慧”,作为有温度、有深度的教育,其本质并非仅仅的“传授知识”的“教”的层面,更应体现其“育”的内涵。老子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师的职责除了“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解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程知识体系对未来人生发展、职业成长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探索的态度。而传统的填鸭式、应试教育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目标而忽略情感目标,只注重知识的记忆理解而忽略了知识背后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的探究,只注重文化知识的教学而轻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在大学阶段,学生的素质、态度、行为等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力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材任务,而是要帮助学生或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知识教育与人格教育的有机融合统一。
(二)教学设计未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与灵魂,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体验感与参与度。虽然老“三中心”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但在教学实践中“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现象仍较为普遍,这种“重教轻学”、教学两张皮的过程成了简单机械的“复制知识”的过程,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习是一种知识内化、吸收与迁移的过程,而传统的以“说”为主的教学明显强化其外化作用。
教学并非单纯的“教”或“学”,而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融合,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互助、互学互进、互促互融的过程,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但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本末倒置”的问题,比如在《市场调查方法》章节中,教师不是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情境进而探索不同调查方法的差异及适用范围,而是直接说明市场调查方法的定义和应注意的问题,这种被动学习的方式,学生缺乏必要的思考、总结与消化,淡化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成果衡量侧重知识记忆而忽视能力培养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成果往往通过分数来衡量,甚至以分数作为评价“优等生”与“差等生”的唯一标准(郭晓冬,2016)。特别是在升学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学生分数已成为教师绩效考核的硬性甚至是唯一的指标,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教师并不关心学生是否“会学”、“乐学”、“善学”,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能考高分”,而作为“知识容器”的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目前《市场调查》的教学课堂,仍局囿于传统的第一课堂,在三全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容纳百川”,深入剖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改革第一课堂,活跃第二课堂(课外活动),拓展第三课堂(实践教学),引入第四课堂(网络课堂),通过多课堂联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三、研究导向型教学的实施策略
研究导向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从一种全新的视角阐释“教”与“学”的关系,目前部分高等教育院校已进行了初步研究与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进一步探索、验证和实践,而研究导向型教学的践行,则需要学生、教师、学校等多方共同努力、密切配合,以保证教学改革的效果与课堂改革的质量。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明确学习目标
研究导向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参与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体验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成果为中心”的新型教育模式,倡导“知识源于生活”的学习理念。因此教师首先应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从为学生“解惑”的角度,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体验、教学评价等,通过课内学习、课外研究与田野调查去解释生活现象、回答市场问题、应对未来挑战,从而习得知识、锻炼能力、提高素养、增加智慧,特别在当前课程思政的浪潮与趋势下,课堂并非单纯的知识课堂,而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养成、人格塑造有机融合的多层次、立体化课堂。课程要有正确的历史观,而教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角色观,将理论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第四课堂的联动效应和立体化融合育人机制。
(二)促进“教—学”关系转化,优化教学设计
陈晓倩(2016)指出,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改变师生关系,正确认识“教—学”的内在逻辑。研究导向型教学对传统的教学双方意味着重大的变化——“教”从知识灌输转变为启发引导,“学”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知,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教师应当主动创设生活化情境,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在教学方法选择上,通过情境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游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认知世界、探索真理,“做中学、学中思、思中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三)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布卢姆(Bloom)将认知过程从低到高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6个层次,因此教学的本质除了低阶的“记忆、理解和应用”,更应发展学生“分析、评价、创造”的高阶能。研究导向型教学摒弃传统的“唯分数论”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研究精神等纳入评价指标,因此为了保证教学效果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与公正性,应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主动学习、勇于探索,发现生活中的有趣市场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乐学善思,及时总结市场规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进行反思和总结,举一反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应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四、结语
研究导向型教学要求学生要研究导向型的学,在主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发现真理;研究导向型教学也要求教师要研究导向型的教,在充分研究教材内容、知识体系、学情特点的基础上,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学与实践活动以及教学评估;研究导向型教学更要求学校是研究导向型的组织,完善制度设计、构筑支撑体系和强化组织保障以支持学生和教师研究導向型教学的体验活动。
参考文献:
[1]陈冰,常莹,张晓军等.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3):40-43.
[2]陈冰,常莹,张晓军等.研究导向型教学理念及相关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设备,2017,(6):53~56.
[3]席酉民,张晓军等.我的大学我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4]Chen B. The Research-led Pedagogy in Contemporary Planning Education[J]. Education Journal Special Issu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es in Environmental Design Education,2015,1-2:1-9.
作者简介:杨奎(1983.4~),男,河南信阳人,汉族,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战略和消费者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