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小说“篇本类”联读实施路径

2021-12-11 11:09赵芝萍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阿廖沙故事情节人物形象

赵芝萍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小说单元,本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学生阅读《童年》《小英雄雨来》和《爱的教育》三本成长小说。小说,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大多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人物、情节和环境构成了小说的三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正是建立在编者对小说这一特殊文体的观照上而提出的小说单元整体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依循这一要素,带领学生进行单元整体联读,经历从“单篇”走向“整本”,再走向“一类”的阅读过程,最终习得小说类整本书的阅读之法。

一、聚焦语文要素,指导读“篇”

编者围绕语文要素,在“交流平台”中提出了阅读小说的指导性路径:“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借环境描写来突显人物形象”。教师在单篇教学时,需要把这三种方法转化为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单篇的小说阅读中学习如何阅读小说。

阅读《桥》时,教师可首先让学生聚焦老支书,寻找描写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在细节性的叙述中,在一波三折、充满冲突的情节中感受老支书的人格魅力;其次,让学生关注文中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引导学生将险恶的环境和故事情节联结起来,进一步感受老支书的形象。

阅读《穷人》时,教学也可以分为两个板块:先借助文中直接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认识两位“穷人”;再把渔家小屋这个特殊环境和渔家毅然决然抱养邻居遗孤的特殊事件结合起来,感受矛盾冲突,进一步感受渔夫和桑娜这两个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穷人”形象。

阅读《金色的鱼钩》时,教师则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依据阅读提示,主动借助环境、情节,去感受老班长的形象,自主理解课题中“金色”的深刻内涵。

以上三篇课文的教学,教师要紧扣小说的特点,把语文要素转化为学生的“学路”,让学生反复尝试,通过关注情节和环境来感受人物形象,逐渐形成阅读小说的方法,为小说类整本书的阅读奠定基础。

二、运用阅读方法,引导读“本”

《童年》是本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的第一本小说。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单篇中学到的读小说的方法,围绕人物,借助情节和环境,设计辅助性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亲历小说类整本书阅读的过程。

1.理清人物关系,感受人物形象

(1)编制人物卡片。

伴随着阅读进程,教师可引导学生编制人物介绍卡片,让学生随时记录读到的人物。介绍卡中可以有这样一些信息:人物姓名、性格特点、事迹简介。编写好后,教师还需组织学生分享,让学生把卡片上的人物介绍给别人。这样,随着人物介绍卡的互通交流,学生就能渐渐熟悉书中的人物。

(2)绘制人物关系网。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别人物,在头脑中建立人物图谱,充分感受人物形象,我们可以设计形象直观的人物关系图(见图1),让学生在阅读中及时梳理、记录。

(3)人物“对对碰”。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有关联的人物放在一起比较,如:同样是阿廖沙的好朋友,小茨冈和“好事儿”都非常善良,有什么不同?外祖父和外祖母虽然都是阿廖沙的亲人,但对阿廖沙的态度为什么天差地别?还可以把哪些人物放在一起“碰一碰”?诸如此类的“对对碰”,学生对不同人物的感受会更加敏锐,认知会更加深刻。

2.梳理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小说往往借助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来表现人物形象。我们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梳理情节的活动,推动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感受。

(1)梳理大事件。

《童年》所述故事时间跨度很长,从3岁开始到11岁结束。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寻找对阿廖沙成长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然后运用概括主要事件的方法进行提炼,形成阿廖沙童年生活大事记。

(2)绘制情节图。

在梳理大事件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再思考每个事件是怎么发生,怎么发展,结局如何。当学生清晰地看到事件的发展过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按照“起—承—转—合”的过程,用情节发展曲线图的方式直观表现出来。

(3)发现冲突处。

在课文《桥》《穷人》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借助情节中的矛盾冲突分别感受了老支书和穷人的光辉形象。因此阅读《童年》时,当学生把文字转换为情节图后,教师也可适度引导学生发现书中情节发展的矛盾冲突点,从而更加全面地感受人物形象。

3.勾勒环境变化,感受人物形象

阿廖沙的成长中,他所处的大环境和所居住的外祖父家这个小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当学生读完《童年》后,教师可用回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寻找阿廖沙生活的小“家”,绘制阿廖沙生活轨迹图(见图2)。而后可设计分享活动:选择阿廖沙的一次“搬家”经历,把自己想象成阿廖沙来描述他眼中的“家”的印象。在学生描述时,教师可以追问因什么而“搬家”。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以阿廖沙的一次次“搬家”为抓手,深入文本寻找、品味、深入。

梳理环境不是目的,而是要让学生在环境中读懂人物。教师在带领学生勾勒出环境变化后可设计这样的话题:阿廖沙生活的社会大环境在动荡,居住的生活小环境在变化,什么没有变?学生在话题的引领下,自主思考,自由讨论,可不断走向阿廖沙的心灵深处。

三、内化阅读方法,自主读“类”

“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的阅读以“快乐”为宗旨,让学生拥有自主阅读的能力。学生经历了單篇的方法指导和整本的方法运用,对成长小说的阅读已较为熟练,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继续创设阅读与实践的场域,让学生完成吸收与内化。

1.自主拟订阅读计划

阅读计划往往起到约束和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协助学生制订《小英雄雨来》和《爱的教育》这两本书的阅读计划,督促学生按照计划自主完成阅读任务。

2.自主运用阅读方法

《小英雄雨来》和《爱的教育》这两本书故事情节有趣,学生读来难度较小。学生往往会把“单篇”和“整本”中习得的方法加以灵活运用。教师需要不断督促并检查学生的阅读进程。

如何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效?教师可适机组织分享和交流,让学生分享阅读收获,在交流中促提升。学生阅读《爱的教育》时发现书中的场景与自己的生活经历接近,教师可组织阅读分享会,让学生畅谈书中的世界和身边的世界,在交流中感悟爱的真谛,获得心灵的丰盈,收获成长的智慧。

教师也可随时展示学生阅读中的“成果”,并巧妙点拨,促发思维的深入。笔者班上的学生在阅读《小英雄雨来》时,把一本书读成了许多小故事,并绘制成了情节图(见图3)。当一座座“故事山”形成后,教师可启发学生比较阅读,想一想:哪两个故事情节比较相似?又有什么不一样呢?这样的话题设计,看似分享的是情节,其实是透过情节的表象审视人物的精神变化。

3.自主选择阅读书目

“快乐读书吧”推荐了三本成长小说供学生自主阅读,但成长小说远不止于此。当学生读有余力时,教师不妨再向学生推荐几本相同主题的书,如曹文轩的《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等。给学生选择的权利和机会、选择的材料和内容,为学生的选择提供一点帮助,这是自主阅读的开启。

成长小说,用小说讲述动人的成长故事,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类整本书阅读指导需要有单元整体观,关注单元要素和“快乐读书吧”的相关要求,紧扣环境、情节,感受人物形象,从“篇”开启,走向“本”的阅读,最后让学生自主阅读一类书。

(作者单位:江苏镇江科技新城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阿廖沙故事情节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高尔基的童年
父亲的群星
回首,瞭望
那份温暖,指引我们前行
浅议小学语文课的儿童色彩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