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与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为我国高中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教师应当重视思辨性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在指导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质疑,并通过表达展现自己的观点,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的同时强化其思维能力。文章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以期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高中语文;教学
一、 引言
语文是我国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科目,对学生终身的成长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特别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涌现了许多创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为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进一步优化,教师应当在课堂中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探索语文知识,运用思辨性思维从多个角度展开思考,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对学生的束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
二、 思辨性教学及其特点概述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通俗来讲就是理性地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降低感性认识、主观情感对自身阅读感悟的影响,并将自身在阅读中产生的见解表达出来。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重要性。思辨性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一)反思性
顾名思义,思辨性教学的关键在于思考,这种思考并非是浅层次的思考,而是深入研究文章所表达的隐藏内涵的思维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思辨性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通过反思,发现许多他们之前未发现的问题,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由此可见,思辨性教学具有反思性。
(二)创新性
思辨性教学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突出的创新性。思辨性教学模式能够让高中语文课堂更加多元化,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得到更加全面、更加持久的发展。另外,思辨性教学的创新性,还能够推动教师主动寻求教学结构的优化,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还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三)延伸性
思辨性教学具有突出的延伸性,这主要是由于高中课堂的教学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必须做好对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才能够保证思辨性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例如,在教学某一篇课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文章中的问题放到现实社会中思考,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延展学生的阅读所获,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回归到生活。
三、 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就语文教学本身而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对学生的思考、反思甚至质疑的能力都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而这些思考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更全面、更广泛地发展,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只局限于课本层面,而是深入到社会实践之中,让学生能够运用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二)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教学改革逐渐深入的当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时刻保持对教育动向的敏锐度,不能墨守成规,应当与时俱进、及时创新,加强对各种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师在课堂中加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不仅优化了自身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还能够促进自身在教学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强化自身的教育素养,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增进自身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三)有助于发挥阅读教学的优势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阅读教学更多侧重于文本教学,而思辨性教学下的阅读与表达教学,兼顾了文本与实践的结合,是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应用下,学生能够从多元化的视角,全面地解读文本,让经典文本焕发出全新的活力,把握经典文本的時代内涵。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课堂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完成对文本的辩证思考,越过文本表面浅层的信息,把握其内在本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阅读教学的优势最大化发挥。
四、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开启思辨,深入分析
1. 把握文本主线,全面分析文本
为能够真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教师首先应当通过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入手,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可把握文本的主线内容,引导学生立足于主线,展开多维分析,分析人物的形象、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而让学生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以教学《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为例,学生在学习时常常会出现不明确人物关系、不会分析烛之武形象的问题,进而无法完成对文本的高质量解读。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线,启发学生及时找到正确的思考方向。学生通过思考,会发现这篇课文的主线在于烛之武说服秦国退兵的过程,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将这条主线转化为问题,即秦王对退兵这件事有何看法?烛之武能否说服秦王呢?若秦王不愿意退兵,烛之武如何说服秦王呢?再引导学生抓住主线,分析文本,感受烛之武的外交手段,感受烛之武的辩论艺术,进而分析文本中人物的形象,实现对文本的高质量阅读。总之,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抓住文本的主线,让学生的思考更具方向性。
2. 利用问题资源,完成课堂探究
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中,课堂问题是一种宝贵的生成资源,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大胆质疑,并通过探究、论证等方式,解决课堂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以教学《荷塘月色》这篇课文为例,依据传统思路,作者在看到美景时,一般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而这篇课文,不少学生都会第一时间感受到哀愁的情绪,进而在课堂中提问。此时,教师就可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对文章的探究与論证。教师可要求学生将体现了作者情感变化的句段找出来,了解作者写作时的社会背景,以及社会背景对作者写作的影响,最终得出作者的情感跟随景物变化而变化,从哀愁到欢乐,在离开荷塘后又变成了哀愁,美好的景色并非无法让作者愉悦,只是现实的残酷使得作者长期处在哀愁的情绪之中的结论,实现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总之,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通过论证与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向着更加广阔、深入的方向发展。
(二)强化思辨,深入感悟
1. 立足文本内容,深入感悟文本
在教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将自身的思维深化,在不断质疑、不断解读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思辨能力。教师应当立足于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本中的词句,通过自主思考,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以教学《祝福》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本内容,对以下问题展开思考:作者如何展现祥林嫂的一生?你认为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首先会从文本浅层次的内容展开思考,即祥林嫂的悲剧主要是因为婆婆的逼迫而造成。但这时,不少学生还会提出这样的观点:鲁镇的其他人为什么不帮助祥林嫂呢?此时学生就会发现,其他人的冷漠也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立足于文章中的“我”对祥林嫂的态度,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即祥林嫂的悲剧与落后的思想具有不可忽视的关系。总之,在教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本,更加深入地感悟内容,多层次、全方位地感受文章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拓展文本内容,实现纵横比较
为保证学生能够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中产生更深入的思考,教师还应当重视鼓励学生展开拓展阅读,在纵横比较中,找到不同作品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
以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首先采用纵向比较的视角,围绕整篇文章的内容展开对比,感受人物形象在整篇文章中呈现的变化,例如廉颇的性格从一开始的骄傲自负,变为了后期的谦虚等。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文章展开横向对比,从其他文学作品中找到体现廉颇、蔺相如形象的内容,例如“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一句,就体现了廉颇忠诚报国、勇猛善战的形象特点。通过横向对比,让学生对人物形象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总之,在教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适当拓展文本内容,从纵向、横向两个角度展开思考,并通过表达整理自身的思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三)深化思辨,广泛交流
1. 借助学习资源,开阔学生视野
在教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畅所欲言,积极表达自身的观点,并通过广泛的沟通交流,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就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借助多种资源,优化自身的观点,整合自身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的信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教学《鸿门宴》这篇课文为例,对于刘邦、项羽的人物形象分析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其他学习资源展开思考。例如《对〈鸿门宴〉两处细节的商榷》作为一篇优秀的史学论证作品,能够为学生带来启发,让学生对文本的思考更具条理性、辩证性,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总之,在教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运用多种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中深入交流、表达自身的观点,不断提升学习效果。
2. 应用教学平台,加强实践活动
有效的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事半功倍。教师应当不断优化实践活动平台,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实践活动中深化自身的思辨能力,加强自身的语文学习。较为常见的实践活动形式有小组探究活动、演讲、辩论会等。
以教学《雷雨》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文本中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展开思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分析人物之间的情感,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例如拍视频、演话剧、做演讲等方式,展现自身的观点,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展现学生的个性与思想。此外,教师还应当重视在这一过程中应用网络平台与多种多媒体设备,让学生的展示更具效果,激发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参与兴趣,让学生更为踊跃地融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总之,在教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并利用好多种教学平台,提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质量,进而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文学习水平,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促使学生广泛地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云葶.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1.
[2]黄思環.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21.
作者简介:
王玉萍,江苏省海门市,江苏省海门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