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彩鸥 张林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分析柬埔寨马德望大学汉语学习者对汉语名量词“只”和“支”的使用情况、偏误类型等,并从语音、语义综合分析名量词“支”和“只”的偏误情况,总结偏误原因,以解释说明为主,然后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期对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柬埔寨汉语学习者;名量词;偏误分析;教学对策
“只”和“支”是一对同音名量词,近年来量词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个难点,而“只”和“支”不管是在语音、语义还是语用方面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也存在着不少的易错点。主要体现为名量词“只”和“支”在语音、语义和语用上的混淆点及它们和身体器官类、服饰类、日常生活用品类等词类的搭配情况;最后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1名量词“只”和“支”的语用特征
1.1语用特征
刘子平(2013)对“只”和“支”的用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形状上,“只”主要用在各种不规则形状或者非长条形状物体上,而“支”用在长条形状的物体上;在形容物时,“只”用在动物,如家禽、走兽或者鸟类,“支”用在植物,如树枝,竹竿。
王添羽(2017)“只”既可以单独与名词结合,也可以与数词配合使用,表示复数的概念,并且其位置不固定,用于中心词前后均可。
2名量词“只”和“支”的调查分析
2.1问卷情况
随着量词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查阅资料却发现没有专门针对柬埔寨汉语学习者学习名量词“只”和“支”的研究;因此,问卷调查了22位柬埔寨马德望大学的汉语学习者,其中有一半的调查者学习汉语已有三年及以上,且77%的汉语学习者水平为HSK3级及以上,有效问卷22份,无效问卷0份。
名量词“只”和“支”在语义和用法上有相似也有不同,加上它们同音本就有迷惑性,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仔细地帮助学生加以区分。
2.2偏误类型及原因
2.2.1语音方面
量词“只”和“支”因是同音,学生在做题时常常分不清而导致一些偏误,如问卷中的第14题(一只/支鞋子),学生选择“只”和“支”的占比均为31.82%,第22题(一只/支胳膊),学生选择“只”和“支”的占比为27.27%和22.73%,学生因为同音而犯了不少的偏误。这主要体现为同音异形词的混淆,“只”和“支”音相同,词义也不相上下,而且字也比较相近,这对学习者特别是刚学习汉语的非目的语学生,不仅要客服自身母语的影响,还要注意同音字的混淆,在此情况下,学习者可能就会对自己不知道的知识乱选一通。
2.2.2语义方面
量词语义方面的误用主要是学生对两个量词的意思把握不好,容易造成混乱。例如,量词“支”误用为“只”,首先,学生没能完全掌握量词“支”和“只”在语义上的区别,导致误用,如题1(两只/支耳朵)选“支”的占比率为22.8%;其次,对一些服饰类名词的搭配量词区分不清楚,如像“鞋子”这样的服饰类名词的搭配是不用量词“支”的,如题14(一只/支鞋子)选“支”的占比率为31.9%;最后,学生对用于某些成对的东西中的一个搭配的量词不准确;如题31(一只/支耳环)选“支”的占比率为31.8%。再者就是量词“只”误用为“支”,对“只”和“支”语用上的区分,“只”用于某些器具;“支”用于杆状的东西;如题3(一支/只笔)选“只”的占比率为18.2%。
2.2.3语用方面
语用偏误,即当两个量词都可以修饰一个名词时,大部分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而没有顾及另一个,这就是忽略了另一个量词的语用条件;例如,量词“只”大部分用于飞的,爬的,跑的,比较小型都可以;量词“头”是用于体型比较大的动物;在第10题(一只/头老虎)中,学生选“头”的占比率仅为9%,这就是比较典型的语用偏误。柬语中没有一一对应的汉语量词,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课上认真听讲,课后也要自觉巩固,平时多运用知识点。
2.3“个”的泛化
泛化是指留学生在选择量词“只”和“支”时易与量词“个”混淆,这其实是量词“个”泛化的影响。
2.3.1“个”在量词“只”和“支”中的泛化情况。
“个”是学生最早接触到的量词,印象也最深刻,同时“个”又可以和很多的物搭配,这就让学生产生了误解,认为“个”可以随意乱用,可以用它来代替所有需要用到的量词;其次就是学生没有完全掌握“只”、“支”和“个”的用法,在无法做出决定的时候选择最熟悉的量词,如题4(两只/个眼睛)选“个”的占比率高达31.8%。
3关于量词“只”和“支”的教学对策
3.1注重实践及词类搭配的分类教学
通过分析问卷,发现柬埔寨汉语学习者对量词“只”与服饰类名词的搭配中掌握的不是很好,偏误率有高达69.7%,而量词“支”则是与文具类名词搭配中产生的偏误率较高,为56.8%。这主要是这些汉语学习者并不是在目的语环境下进行汉语的学习,我们知道,在非目的语环境下学习一种新的語言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为语言的学习过程会受到母语的重大影响,所以就要求教师不仅在课堂上给学习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汉语学习氛围,还要对量词与它们所搭配的词类进行一个总结和分类,以便学生更好的进行记忆和学习。例如,名量词“只”和“支”的学习,在课后让学生找出这两个量词在柬语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汉语中的名量词在柬埔寨中是如何使用的,还有它们主要和哪些词类搭配,教学生们学以致用。
3.2学习者自身
学习这一方面,老师只负责教授知识,学习还是靠学习者的自觉,这就要求学习者课前预习知识点,例如名量词“只”,想想之前是不是有学过它的另一个词性——副词,回忆一下当时老师是如何讲解的,思考它的名量词词性会有哪些语用、和哪些词进行搭配;然后,在老师讲解的时候要认真进行听讲,把思考过的东西和课堂上讲的知识融汇一起;最后,有不懂的地方课后要找老师进行答疑。一天的效果肯定是不明显的,学习者要坚持,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这样进行学习,那我们的学习效果才是可人的。
4结论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量词“只”和“支”的使用方面有几种共通的情况,主要为语音、语义、语用及“个”的泛化。偏误产生的部分原因由汉语自身特点造成的,由于量词的数量比较庞大,搭配也较为复杂,所以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偏误。同时,产生偏误的原因还来自于汉语与学习者母语的不匹配,即汉语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新的语言体系,需要重新进行学习。量词的词义及搭配结构是基础,而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量词的实际运用,即分辨量词与不同词类的搭配和用法。
参考文献:
[1]刘子平.汉语量词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17~207.
[2]王添羽.古代汉语中量词“只”的演变[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53~54.
作者简介:黄彩鸥,1997.5,女,壮族,广西百色人,学历:本科,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研究。
张林,1973.8,男,汉族,湖南永州人,学历:博士,职称:讲师,从事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