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教学一直都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难点。文章以直接的形式搜集到“把”字句偏误形式并进行了归纳,主要分为两类:不该用而用了“把”字句的偏误,该用而未用“把”字句的偏误,并进行偏误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把”字句 偏误分析 教学建议
一.语料来源
在此说明,本文分析的“把”字句偏误语句材料都是直接搜集到的关于外国留学生使用过的“把”字句形式,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且大部分是书面语形式,使用者都是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留学生,这里的留学生汉语水平等级为初级到中级水平,刚接触“把”字句。
二.偏误类型
(1)不该用“把”字句而用了“把”字句的偏误
1.形容詞作“把”字句的谓语
A以前我也是顺着组织的领导,以为把违反纪律不太好。
B我看小李很伤心,觉得把小李家情况不好了。
A,B的例句,形容词作了“把”字句的谓语。“把”字句后不能放形容词,即谓语不能是形容词,因为这样就无法对“把”的宾语进行 处置或影响了,外国留学生之所以这样使用“把”字句,就是根本没有理解“把”字句的基本语义特征和构成“把”字句的基本限制条件。
要使用“把”字句就要有处置意义,而A.B.句并没有处置含义,改为:
A)以前我也是顺着组织的领导,以为违反纪律不太好。
B)我看小李很伤心,觉得小李家情况不好了。
2.动词后边有可能补语的句子
C我把这道题看得懂。
D你们三天把这些作业做得完。
C.D.的例句,在动词谓语后边都带了可能补语,而“把”字句的基本语义跟可能补语的意义是矛盾的,“把”字句的语义是表示通过动作完成来实现给“把”的宾语带来某种确定的结果或者变化。所以改为:
C)我看得懂这道题。
D)你们三天做得完这些作业。
3.叫名动词,领有的关系动词充当谓语的句子
E.他把小明叫。
F.把小明属于初级班。
E.F的例句,谓语“叫”,“属于”,叫名动词,领有的关系动词,其词汇意义一般比较抽象。其主要作用是联系主语和宾语,表示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而并不存在行为动作,即不能作“把”字句的谓语。改为:
E)他叫小明。
F)小明属于初级班。
4.存在动词和位置动词充当谓语的句子
G.学校后门把很多小吃有。
H.中山广场到处把人是。
G.H.的例句,谓语动词“有”,“是”,是表示存在和位置的动词,不具有处置性,不能构成“把”字句。改为:
G)学校后门有很多小吃。
H)中山广场到处是人。
(2)该用“把”字句而未用“把”字句的偏误
1.“S+V+N1+在\到\给+N2”的句子
A.小红放粉笔在讲桌上。
B. 让小红交作业给老师。
A.句,都是很明显的表示因动作而发生位置的转移或关系的转移,此时必须用“把”字句来表达,即句式“S+把+N1+在\到\给+N2”来表达。A.例句中受处置的对象N1该用介词“把”引进,N2是处所名词,在动词之后B句中,N2是事物转移的对象,也表示事物,即作业,因动作,“交”而发生了动作的位移。“在”“到”“给”作补语,用在动词和N2之间。改为:
A)小红把粉笔放在讲桌上。
B)让小红把作业交给老师。
2.“S+V+N1+成/做+N2”的句子
C老师当我们成她自己的孩子。
D我做苹果成苹果汁。
C.D的例句,表示一确定的事物被认同为另一事物,从性质、特征方面有等同关系的另一事物,此时该用“把”字句来表达。改为:
C老师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D我把苹果做成苹果汁。
三.偏误原因
从学者的主观方面看,产生偏误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学生根本不能准确地把握和正确的掌握“把”字句在实际运用时的句法是有受限制的语用和语义规则的,即该用“把“字句而未用“把”字句,而且也是过度泛化“把”字句,即不该使用“把”字句而用了“把”字句。而从客观方面来看产生的偏误原因,即是从教材,教学问题密切相关。
且从二语习得中的已知语言影响分析,主要是一语影响和中介语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显性的迁移上,也有隐形的表现上,即回避与过度产出。
四.教学对策
因为面对的是初级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即在开始教学“把”字句的阶段,要依次教学1)动词带“成”(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2)动词带“给”(我把苹果给小红了)3)动词带介词“到”(我把书本放到书桌上了)4)动词后介词“在”结构(我把书本放在书桌上了)。
除了教学“把”字句的句法结构,还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体会“把”字句,何时运用。为了达到这一点,引入“把”字句的环节十分重要。采用情景模拟和操作演练的方式,及精讲多练。
参考文献
[1]张伯江.论“把”字句的句式语义【J】.语言研究,2000(1)
[2]鲁健骥.外国人汉语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1)
(作者介绍:刘莹,沈阳大学研究生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