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 吴治平
摘要:教师职业具有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劳动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和身心健康等方面都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教师素养 思想道德 能力 人格魅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所谓教师素养,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要为祖国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就必须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一、良好的思想素养
1.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的政治态度、品格言行、道德行为不仅反映其自身师德水平的高低,而且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按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精神教育学生。在教育观念上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师要忠诚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师德。作为教师只有深刻认识自己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对自己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无私奉献,才能成为献身教育的合格教师。
2.良好的职业形象
教师自身形象对学生的发展有强烈的示范性与感染性。对祖国对人民有深厚的感情;对教育事业有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对学生有高尚的情感;对自己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遵纪守法。这样才能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扎实的文化素养
1.教师应具备教育科学的理论修养
科学的教学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师要较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要掌握好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的理论基础知识,教师不仅要懂得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教,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渊博的文化知识
具有渊博的文化素养,这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代教育中各门学科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关的,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做到既有专长,又广泛涉猎,既精通一门,又研究相邻学科。教师须应顾及广博的综合知识,以摆脱封闭式的狭窄知识结构的局限。
3.精深的专业知识
教师应该精通自己所教课程,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的历史、现状及社会作用和与之有关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等,并不断注意本专业学科的新发展、新成就、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同先进的理论和技术联系起来。
三、较强的能力素养
1.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能力素质。它要求教师能根据教育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遵循教育教学应有的规律,以及学生的发展的规律,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达到理想的效果。
2.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教师要善于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敢于摒弃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勇于研究探索,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获得最新科研信息,并利用科研的新成果,扩充和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3.了解和分析学生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进行因材施教的能力
善于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是調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学习的必要条件。教师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必然影响师生间的心理认同和思想情感的交融,教育过程必然缺乏针对性和活力。
4.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师教育对象是人,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精神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引导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同时,教师也是工作群体的一员,要有与同事融洽相处,合作共事的能力。教育不仅涉及学校,所以教师还应具备有与家长、社区有关人员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5.自我调控能力
就是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举止,严格要求自己,并善于接收各方面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提高教师职业修养,提高以身作则的影响效果。
6.终生学习的能力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仅有一桶水就够用了吗?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博采众长,使自己的大脑不断吐故纳新,接收活化新知识,厚积而薄发,对实施课程改革是至关重要的。
四、完美的人格魅力素养
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作为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按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
1.威而不令。教师树立自己威信时,不能简单粗暴,一味命令,更不能借外界的权力来压制学生。比如拿家长、领导来压制学生,或以分数、评优等来要挟学生。
2.严而不死。对待认知与做人,来不得半点马虎。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与责任感,但要严而有度,讲原则也要有方法。
3.亲而不猥。教师之爱如父母不能太宠,似朋友不能太亲,要给学生心理造成一种距离感。教师不要随意踏入学生安全区,多留给学生一份安全感与温馨感。
4.活而不散。教师应尊重学生好奇爱动多变的个性特点,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活动的环境,给学生更多的生活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纵容学生,要活而有序,培养学生的纪律观、法制观,以及道德等公共准则至上的观念。
5.宽而不乱。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和错误。教师应予以宽容,并积极鼓励、正确诱导,给学生一个改正的机会,提供改正的途径。
总之,教师素养的提高,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是课堂的需要,是学生的需要,是教师自身工作的需要。一个新时代的教师只有具备以上这些基本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需要,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英才。
参考文献
1.柳海民《教育原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黄济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3.王建平《试论合格教师应具备的条件》陕西教育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