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宇飞,叶东惠
(1. 浙江财经大学体育部,浙江 杭州 310018;2.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院长办公室,浙江 杭州 314408)
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与校园生活相比,社会生活对其身体健康有更高的要求。对此,高校应在大学生在校期间注重提高其身体健康水平。目前,游泳运动在我国普通高校中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游泳课,并得到了很多大学生的喜爱。游泳运动是一项全身性的体育运动,大学生经常学练游泳,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如可以改善其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生理机能,能提高其耐力素质、力量素质等。和篮球、足球、健美操等课程教学一样,游泳课教学也非常注重运动实践,强调大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各种技术动作。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一些普通高校游泳课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练习法等。虽然这些教学方法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大量的游泳知识传授给学生,但这些教学方法都偏重教师的主导,而忽视大学生的反馈,无法培养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对大学生今后的社会生活是不利的。基于此,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既能提高游泳课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很多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在游泳课教学方面科研攻关的目标。
以合作学习教学法在普通高校游泳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以“高校游泳课教学方法”“合作教学法”“高校游泳课合作教学法”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资料,认真查阅研究,为本文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教学实验法(1)实验对象:在浙江财经大学2019级中选择2个班的60名游泳基础课的大学生为实验对象。每班各30名,全部为女生班级。一个班设定为对照组,另一个班设定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实验组采用合作教学法教学。(2)实验时间:2019年9月—12月。对照组的实验组的游泳课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相同,2个班都进行每周2学时,共计12周24个学时(实际教学时间)的课程教学。(3)实验控制:对照组和实验组都由同一位体育教师负责教学。教学时,体育教师讲授的内容和教学进度都严格按照学校实行的体育课程大纲(游泳)的要求执行。同时,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实验期间内都使用相同的教学场地、设施与器材,以确保本实验研究的公平性。
1.2.3 数理统计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收集2个班级60名大学生在游泳课教学中的兴趣与动机、团队协作能力、技术考核成绩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提高结论的科学性。
实验前第一周,对2组大学生的年龄、身高和体重进行了全面调查。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大学生对照组30名大学生和实验组30名大学生都是游泳基础课的大学生,且都是自愿参加本实验。在年龄、学习兴趣、身体素质和蛙泳技术方面,对照组大学生和实验组大学生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对照组和实验组大学生符合实验要求。
在对照组30名大学生的游泳课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为讲解法和示范法)。对照组实验前后学习效果如表1所示。
表1显示,对照组的30名大学生在实验前后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团队协作能力并没有显著的提升。在对照组的游泳课教学过程中,由于主要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如讲解法和示范法,无法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回答提问和模仿示范不积极的问题,教学质量不高。同时,对照组30名大学生在实验前后的团队协作能力并没有显著的提升。在对照组的游泳课教学中,大学生多为个人练习或自由组合练习。若个人练习,教师无法确保能观察到每个大学生的技术动作,容易疏漏个别大学生。而大学生自由组合练习,易出现组队成员的“不配合”,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有些自由组合练习的大学生,他们本身的蛙泳技术动作都不规范,这样的自由组队练习导致大学生蛙泳技术学习效果低。
表1 对照组实验前后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团队协作能力对比N=30
3个月后,对30名大学生的蛙泳技术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为蛙泳身体姿势、腿部技术、手臂技术和配合技术。根据表2数据可以看出,实验前对照组30名大学生的蛙泳技术考核成绩大部分集中在“良”和“一般”,人数占总人数的82%。达到“优”的大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3%。对照组大学生经过3个月的学习后,其蛙泳技术考核成绩依然大部分集中在“良”和“一般”,人数依然占总人数的82%。达到“优”的大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4%,比实验前仅提高了一个百分点。实验前后,对照组的蛙泳技术考核成绩并没有显著提高,说明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教学质量。
表2 对照组实验前后的蛙泳技术考核成绩N=30
在实验组30名大学生的游泳课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实验组实验前后学习效果如表3所示。
根据表3数据显示,实验组30名大学生在实验前后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有显著的提升。学习兴趣与动机方面,实验前,实验组中仅有43%的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强烈,而实验后有88%的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强烈,提升明显。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实验前,实验组仅有13%的大学生有强的团队协作能力,而实验后有82%的大学生有强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实验组的游泳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合作学习教学法教学。合作学习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手段,具体方法为:教师按照30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是年龄、性别、身体素质和游泳运动基础)进行分组。教师为每个学习小组设计明确的任务,并组明确每个组员的分工。教学期间,教师不仅要指导大学生及时消化课堂上所讲的蛙泳技术动作要领,还鼓励小组成员积极交流、探讨,形成互动、互助的学习氛围。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协作意识、创新意识等都会得到培养。在实验期间,发现多数大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对于教师安排的小组学习,多数大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并能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还会主动帮助组内落后成员进行练习。小组学习期间,有些大学生会提出教材中未涉及的知识,个别大学生还对教材中的知识产生怀疑,提出新的见解,学习效果显著,由此可以说明合作学习教学法对游泳课教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表3 实验组实验前后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团队协作能力对比N=30
3个月后,对实验组30名大学生的蛙泳技术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为蛙泳身体姿势、腿部技术、手臂技术和配合技术。从表4数据可以看出,实验前后,实验组大学生的蛙泳技术考核成绩提升明显。实验前,其蛙泳技术考核成绩主要集中在“良”和“一般”上,人数占总人数的79%;实验后,其蛙泳技术考核成绩主要集中在“优”和“良”上,人数占总人数的68%,其中成绩为“优”的大学生从实验前的4%提升到18%,提升显著。
表4 实验组实验前后的蛙泳技术考核成绩N=30
3.1在高校游泳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法,能够显著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育质量。因此,教师在游泳教学中应积极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法。教师自身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法的理论研究,然后结合游泳课程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合理地应用该教学方法。
3.2分组对合作学习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应用合作教学法时要做好分组工作。首先,要合理安排小组任务。如30名大学生可以分为5名大学生一组或6名大学生一组。其次,要精心搭配小组成员。各小组中,要有1名组长,负责对教师教学要求与任务的传达、组内成员学习任务的安排、组内学习秩序的管理、组内成员学习行为的辅导等;组内成员要强弱力量得当,如6名大学生一组,要安排1~2名优秀大学生、3~4名落后大学生。最后,要及时进行组间调整。组间调整主要有2个原因:一是小组间出现两极分化倾向;二是大学生在自己小组内的学习效果长期不佳。
3. 3营造浓厚的合作氛围。合作教学法的核心是“合作”。传统的高校游泳课教学是一种“教师讲(示范),学生听(模仿)”的教学,大学生之间的合作很少。长期的单独学习,让大学生缺乏良好的合作意识,也没有较高的合作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等)。这就需要教师在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法时,要注重大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学全程,教师要鼓励大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引导其合作,增进彼此情感,营造浓厚的合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