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翊
【摘要】目的 本文就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7年在我科见习的96名护理专业本科生,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参照组(n=46)实施传统见习带教模式,对实验组(n=46)实施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对比二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及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护生的理论知识分数、护理技能操作分数、案例分析得分以及总考核成绩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护生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97.83%>84.78%),组间比较(P<0.05)。结论 为护理本科生开展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效果理想,护生也更加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护理本科生;考核成绩;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19..01
护理临床见习是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操作转化的重要过程,也是护生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期[1]。传统的本科护生带教中,主要是由带教老师为护生讲解抽象的概念及知识,护理操作时由护生在一旁观摩,这样护生缺乏操作机会与主动性,常导致其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不能有效结合,影响学习成绩。为提高本科护生的带教效果,我科在2017年对部分护生实施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现将实施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1~12月入组者均为全日制本科护生92名,其中男8名,女84例;年龄19~24岁,平均(21.5±0.9)岁。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46)与实验组(n=46),对比二组护生的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护生予以传统见习带教模式。实验组护生予以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如下:
制定教学计划:由老师制定整体带教方案,提出问题,让护生提前通过护理学书籍、网络数据库等来收集资料,做好预习准备。
护理知识讲解:由帶教老师为见习护生讲解护理知识,包括护理目的、操作注意事项、护患沟通要点、穿刺输液、常见护理问题及解决措施等。
协作式护理操作:由老师带领护生进入临床科室,选取一名实习护士带领4~5个见习护生组成一个小组。先核对患者信息,与患者进行交谈,之后进行体格检查,实习护士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由见习护生对患者的主诉、病史、过敏史等进行记录,由老师在一旁进行纠正与指导。选取典型病例,由带教老师对患者病情、治疗方案等对护生进行解说,
让见习护生近距离与患者接触,并进行一些简单的护理操作。
小组汇报与讨论:由各小组依次向带教老师进行汇报,分享学习心得,提出见习中所遇到的问题。由带教老师组织对各小组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类,与各小组进行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原因,找出解决方案。
1.3 评价指标
(1)考核成绩:包括理论知识、护理技能操作、案例分析三部分,分别占30分、40分、30分,总计100分。
(2)护生满意度:带教结束后,为护生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评价结果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结果;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二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对比
实验组护生的理论知识分数、护理技能操作分数、案例分析得分以及总考核成绩都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 二组护生的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护生的满意度为97.83%(45/46),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分别为42例、3例、1例;参照组护生的满意度为84.78%(39/46),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分别为28例、11例、7例;实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
3 讨 论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是一种由教师组织、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我科在本科护生的见习教学中,由实习护士共同参与,通过实习护士与见习护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以及心得分享,再加之带教老师的指导,可显著提高见习护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该带教模式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比较,能更好的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与临床工作护理能力[2-3]。此次研究发现,实验组护生的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护生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这一结果也充分凸显出了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实施效果。
综上所述,为护理本科生开展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对提高护生学习效果及满意度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 雪.护理本科生规范化课间见习管理模式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6):42-44.
[2] 张洛灵,赵新爽,王亚琼等.协作式见习带教对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及核心胜任力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21):70-73.
[3] 汤秀芳,武 彦,赵红梅.全程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本科生带教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20):93-94.
本文编辑: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