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媚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开始重视音乐课程的教学,通过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习音乐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因此通过加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本文通过对加强小学音乐教学的节奏训练策略进行探索研究,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推动音乐教育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日常生活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9-0155-02
How to Conduct Rhythm Training in Music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SUN Mei (Qixiu Primary School,Nantong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With the reform of new curriculu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China,primary schools begin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teaching of music curriculum,and cultivate and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ccomplishment by carrying out music teaching activities.The most basic and important thing to learn music is the rhythm and rhythm of music.Therefore,by strengthening the rhythm training in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we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quality.This paper explores and studies the rhythm training strategies of strengthening music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music education.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usic;Rhythm training;Daily life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人们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语数外等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小学院校开始注重学生的音乐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老师的科学引导,才能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在这一阶段,学生活泼好动,自制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都较弱,因此要求老师指定科学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起源于节奏,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音乐的旋律与和声,还要掌握音乐的节奏。老师通过加强音乐节奏的训练,增强学生的韵律感,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也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1. 学会聆听,模仿节奏感
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节奏与规律,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音乐节奏。首先学生要学会聆听,善于发现生活中具有节奏感的事物,通过模仿与学习,掌握节奏的韵律。比如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钟表的摆动、溪水的流动以、黑板与板擦之间的摩擦以及人们的行走都具有一定的节奏,老师借助多媒体等设备为学生播放各种事物的节奏声乐,让学生进行尝试,使其拍打的节奏与播放的节奏能够实现统一,学生通过聆听掌握节奏的规律,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人們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通过借助生活中事物产生的节奏来对学生进行训练,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快速了解节奏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借助生活物品创造声音,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变化,通过生活化的场景进行音乐节奏的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缓解音乐学习的陌生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育的目标。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生活中发现音乐节奏的意识,比如在上学路上,可以聆听风吹树叶的声音节奏;下雨的时候聆听雨水敲打窗户的节奏;吃饭时聆听咀嚼的节奏。老师通过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去聆听、去感受生活中的节奏,让学生将感受到的音乐节奏通过模仿展现出来,从而提升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学习和掌握。
2. 运用肢体感受节奏快慢,通过诗词歌曲抓住节奏特点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引导与教育让学生感知到节奏的变化。但是小学时期,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感知能力都较弱,如果老师仅仅依靠讲述让学生理解节奏变化快慢,学生很难有效的理解和学习。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可以借助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充分利用学生的感官与肢体,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学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快慢,实现音乐节奏训练的有效性。比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肢体进行练习,通过拍手跺脚的快慢,让学生感受放慢速度和加快速度产生的节奏变化。同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够发现速度越快,节奏就越加显得急促,速度越慢,节奏越缓。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能够理解节奏的概念,也对不同节奏产生的效果有了一定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加强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正确认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的节奏知识。
在学生了解和学习一定的肢体感知技能之后,老师可以利用古诗词、歌曲、舞蹈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节奏的练习,通过诗歌展现较为强烈的情感以及节奏,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教育,锻炼学生对于节奏的掌握能力。比如在骆宾王创作的《鹅》这一首诗中,蕴含较为强烈的节奏感和趣味性,老师通过引领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抑扬顿挫,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节奏感。除此之外,音乐作为情感传递的载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作者的情感与思想,老师可以选择流传性较广的儿歌,借助儿歌中独特的记忆点,让学生与音乐产生共鸣,从而可以更加快速有效的抓住音乐节奏特点,比如老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歌曲,在学生重复听过几次之后,鼓励学生尝试哼唱出歌曲的旋律,让学生能够尽快的找准音乐节奏,老师在旁进行指导与提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快速有效的找到节奏记忆点,从而提高对于节奏的掌握能力。同时很多儿歌都具有重复的旋律,学生通过哼唱与学习,不断地调整与优化,增强学生对于歌曲节奏的把控。最后老师可以借助儿歌来验证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训练成果。比如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小兔子乖乖》这首儿歌,设置停顿点,“小/兔子/乖乖,把/门/打开......”让学生跟着歌曲进行打拍子,从而感受到歌曲中的旋律以及节奏,提升学生对于音乐节奏学习的积极性,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
3. 通过图片以及象声词感知节奏
老师在进行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相关的工具与材料,更加生动直观的为学生展示节奏的变化。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讲不同颜色、不同性质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老师的教学压力,通过老师的引导去认识和了解音乐节拍。比如在图片上标注了一个字就表示一拍,同时老师借助于提问教学,让学生回答黑板上的图片中有几个字,是几拍,从而引导学生了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以及八分音符的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理解与认识,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除此之外,老师在进行音乐节奏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不断地进行研究与分析,让学生将常用的象声词用不同的节奏呈现出来,可以是打节拍或者是朗读,都能够有效的让学生对音乐节奏有一定的学习,并能够与专业的音乐知识产生联想,形成系统性的音乐结构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同时增强了学生的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了音乐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4. 使用道具调整节奏变化,运用乐培养节奏感
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老师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对于音乐节节奏的学习和掌握能力,借助一定的音乐器具,比如铅笔、树枝等小棒子,替代学生用手掌进行节奏的拍打,测试学生是否能够快速的跟上老师和音乐的节奏,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更好的改善学生的节奏训练过程,让学生能够及时的调整节奏的快慢,节奏过快时进行降速,節奏过慢时及时提高敲打节奏的频率,在这一节奏训练过程中,学生对于自身的能力水平和音乐节奏的了解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从而能够越来越好的掌握音乐节奏的要点,敲打出符合老师要求的音乐节奏。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打击乐等乐器对学生进行节奏的训练。对于学生来说,打击乐器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能够发挥学生好玩的天性,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打击乐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快速的进入到节奏训练的课堂教学当中。事实证明,通过乐器对音乐进行节奏的训练能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音乐思维以及音乐创造力。除了打击乐器老师还可以利用吉他、钢琴等乐器为学生进行歌曲弹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魅力的同时,掌握节奏变化的规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最后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制作出自己喜欢的简易乐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成就感进行音乐节奏的学习和训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 开展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好玩好动的特点,游戏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有效的结合起来,可以增强节奏训练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高了音乐节奏训练的质量和效率。比如老师带领学生开展一些具有节奏感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进行拍手跺脚训练,提升学生对于节奏感的感知与把控能力,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节奏知识之后,老师就可以开展一些游戏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进行抱团游戏,老师通过拍掌进行示意,学生根据老师拍掌的次数进行抱团,也就是说老师拍出“啪啪啪啪”四声之后,需要四个学生抱在一起,完成游戏活动,在掌声结束10秒内,老师喊停,这时候没有抱团或者抱团数量出错的学生都要被淘汰,最后选出优胜者,对其进行奖励,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一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让学生进一步对节奏进行学习和了解,在感受游戏活动乐趣的同时体验到音乐节奏的魅力,实现学习的有效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游戏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节奏学习的兴趣,通过看似简单的动作,提升学生对于节奏的掌握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节奏感和律动感。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发现生活中的节奏,学会聆听发现音乐节奏的魅力,缓解音乐节奏学习的陌生感,同时老师可以借助脍炙人口的诗词歌曲来开展音乐节奏训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中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乐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乐器制作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可以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开展游戏活动,通过简单的动作,提高学生对于节奏的掌握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在音乐中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希娟.浅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J].北方音乐,2020(21):185-187.
[2]陈南南.浅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J].新课程(上),2019(4):99.
[3]赵桂荣.浅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