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的高职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11-27 21:09莫柳军
山西青年 2021年23期
关键词:课证师范类融通

莫柳军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2)

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高职院校对于课证融通专业人才的培养一定要走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求能够给高职院校教师指引教学和管理的方向,从而加强课证融通人才的综合能力,让其在毕业走进社会后能够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有独自参与项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对于教师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并且不断地研究和努力,真正培养出符合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的全能型人才。

一、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概念内涵

师范类专业认证存在着一些基本理念:一是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意愿,通过一些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特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将学生的能力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是否合格的标准;二是要以产出为导向,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也要尽量增加优质人才的数量,以此来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三是要以持续改进为目标,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能止步不前,而是要不断思考、反思和总结,让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变得越来越完善。

二、当前高职课证融通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

(一)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有差距

当前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要求无论是哪一专业的人才培养都要以综合性为目标,但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重视理论忽略实训成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最大问题,忽视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毕业进入相关企业后,可能会发现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和现有的实践技术水平无法很好地完成企业要求的工作内容,从而开始怀疑自己。可见,当前高职院校在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和企业的真实需求,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性[2]。

(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严谨合理的课程结构是保证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缺乏合理的课程结构设置,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融通课程设置还没有真正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必需性和操作技能型相结合等结构,理论课程和传统模式的实践教学课程课时偏多,导致学生难以从多个角度来接收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三)实践教学环节不够专业

在师范类认证背景下,对于高职院校课程融通人才培养的要求着重强调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和专业技术能力,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实践教学环节并不是很多,而且还缺少一定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比如在校园内缺少实训的职业氛围,没有体现校企合作的重要作用,学生的社会实践流程化严重等。这些问题必须尽快得到解决,才能够推进课程融通人才培养的高效性[3]。

三、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对于高职课证融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一)专业定位

针对高职课程融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和完善,第一点要针对专业有一个精准的定位,要知道这一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对于学生的培养应该满足哪些要求,教师需要先定位好这一点需求,再去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针对近年来市场调研发现,课程融通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让学生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目标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让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加专业,要真正能够在生活中加以应用,这是这一专业的精准定位。

(二)培养目标

针对高职课程融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和完善,在确定了专业定位之后,需要研究的就是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全能型的技术人才,针对实际工作中的各方面都要加以确定,要培养出具有良好习惯、积极心态、正确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培养目标上要注重文化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双重提升,让所有的人才都能够具备多方面的技术和能力,具有灵活应变,解决紧急事件的本领。

(三)人才培养特色

教师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明确本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一般要按照“岗位主导、能力递进”的模式,岗位主导指的是要培养能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实践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要将校企结合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之一,适当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进企业,在企业实践中掌握课证融通的相关知识,提高专业技术能力;能力递进指的是教师在培养人才方面要针对学生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不同来制定培养方案和学习难度,认识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将其适当放大,逐渐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四、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的高职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一)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师资团队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下以及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认识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性,通过树立正确积极的理念来实现课证融通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引导者,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想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高职院校必须要先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师资团队,使这支师资团队中的教师具备培养高端全能型人才的能力。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组织本校教师走出去,定期组织本校相关教师到外去进行交流学习,参与一些培训会和座谈会等,学习的方式可以是与其他高职院校教师进行分享交流,也可以到实际企业中进行观摩学习,了解当前市场需求以及企业对于人才能力的要求。整合这些内容之后,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反思,再结合本校实际教学情况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将一些优秀的教师引进来,适当提高教师的薪资福利,聘请一些专业且有经验的教师到本校来进行授课指导,将一些成功案例分享给本校教师,让本校教师学习一些先进的人才培养方式,为创新和改革本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重要的帮助。

(二)设置“岗位驱动”专业化课程体系

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对于高职院校课证融通专业的人才培养,学校方面要针对“岗位驱动、能力递进”这一原则进行深入的研究,要认识到“岗位驱动”是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基础[4]。因此校方可以针对“岗位驱动”来设置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的课程结构。“岗位驱动”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以就业岗位为切入点,以岗位能力为主线来开展。教师要通过有效的社会调研去分析和发现,课证融通专业学生在毕业后最常见的就业岗位,将这些就业岗位分别进行分析,以提纲的方式将这些就业岗位列好,之后针对每一个就业岗位进行研究,将本岗位需要的能力整理好,并且定期根据市场发展及社会变化趋势来加以调整,通过整理好的内容去寻找最合适的行业企业,共同设计专业课程内容,开发实训项目,制定有效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

(三)给学生提供专业实训的机会

高职院校和教师想要培养出全能专业化的人才,构建课证融通教学模式,一定要在校园内给学生提供参与实现的机会,将理论课与实践课充分结合,并且要将实训课的课时分配好。在实训课中将学生科学分组,布置适当难度的任务,让其通过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在完成的过程中扎实基础知识,掌握实践能力,提高专业水平,并且培养其团结合作的意识,为其今后走入社会参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高职院校和教师可以要求结合实际案例来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训场景,让学生在生动的场景下进行案例分析,并且将自己置身于案例中的工作人员,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小组的合作来为客户解决问题。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参与实训的过程中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其自主完成的基础上,也要全面地观察学生,在学生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作出适当的引导,让其能够顺利地将实训项目进行下去,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路,但是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操作。通过全面的观察,教师也可以发现学生在实训中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重点问题进行分析、答疑、指导,让本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具有针对性。

(四)优化校企合作的模式

高职院校教师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上,一定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却要在校园内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训的机会,提高其实践能力之外,还要在课外给学生提供真正参与企业实践的机会,那么就需要校方提前与相关企业进行沟通,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企业中进行实习,在实习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能够理解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提前适应自己今后可能会面临的一些突发情况。教师和企业中的导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教师主要做好理论知识教学,而企业中的导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训指导,让学生能够将在学校中学习到的内容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趋势下,随着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的发展,高职院校一定要认识到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并且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来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

猜你喜欢
课证师范类融通
课证融合背景下智能交通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师范类大学生体育素养现状研究
——以河南师范大学为例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法国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启示
高职跨境电商专业“1+X”证书制度课证融合实践研究
什么是绥芬河
数据融通提升政府管理能力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