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葆春
摘 要: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诸多问题,如学校工作重智育、轻德育,功利性强;学校德育与社会德育工作之间的不和谐;学校德育工作与家庭教育之间很难形成合力。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坚持立德树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汇集更大合力。
关键词:学校 德育 问题 对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3.056
广义的德育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则指学校德育。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学校德育对学生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负面影响也是有的,青少年学生受社会的影响也超乎我们的想象,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要求学校德育内容相应地做出调整。
一、社会“教育”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
1.当前中学生思想品德的特点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因此抓好青少年的德育工作至关重要。
信息化时代,学校德育面临一个显著的新问题,就是青少年处于一个特殊阶段,心理、生理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社会上的不良因素影响。
当前是自媒体时代,信息良莠不齐,面对大量的信息,一方面信息接收量极大,另一方面面对网络上的信息不知如何区分,网络中的不良信息成了毒害青少年的精神鸦片;网络游戏、手机游戏使青少年迷恋;拜金主义、盲目追星等非主流文化等都对青少年造成不利影响。
学生心理的健康问题也非常突出,快节奏的学习、升学的压力、青春期的困惑等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些都表明学校德育工作在综合治理、防止违法犯罪等方面的任务还很艰巨。
2.学校工作重智育、轻德育,功利性强
一方面,目前有的学校的德育还在用老的方法、思维和形式,用“高、大、空”的形式主义现象,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更多地采用“灌输式”,空洞说教,成效不大;另一方面,有的学校为了追求知名度或创“名校”,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到抓教学质量上,把德育置于智育的从属地位,评价机制更是只重视教学成绩,重智轻德的传统想法以及教师之间教学成绩竞争,导致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只看学习成绩,很少或没有兼顾学生“成才并成人的教育”,德育工作常常流于形式。
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因此落实好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尤为重要,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克服社会功利化倾向,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是德育工作者面临的艰巨任务。
3.学校德育与社会德育之间的不和谐
学校德育作为特殊社会现象与社会有着密切联系,社会环境对德育的影响越来越大,从而对德育工作提出了重大挑战。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们更多是追求“名、利”,功利意识较重,看重的是眼前利益,重智轻德在社会生活中拥有很大的市场。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学生不关心政治,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公益劳动等。从社会环境来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对高收入回报的追求,以及家长的投入与期望等原因,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升学竞争的压力,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
4.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很难形成合力
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就是始终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家庭教育要把“做人教育、品德教育”当作首要任务。
当今家庭教育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有的是方法简单粗暴,有的则是过分溺爱,以致造成孩子任性、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坚强意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另一种是家庭教育缺失,农村的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子女,很多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能吃饱吃好就不错了,谈不上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因此就会出现“5+2=0”(学生在学校接受5天的教育,经过周末2天无节制的放纵,学校教育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的现象,家庭教育与学校很难形成合力。
二、学校德育工作的策略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学校要立德树人,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坚定的信仰,认清社会的主流和大方向,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武装自己,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有培养下一代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德育为魂
坚持立德树人,就要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练就一身过硬本领,主动肩负起祖国和人民赋予的重任,积极投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光和熱。
坚持立德树人,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定德育为魂!正是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才有了德育三科,也就是全国使用统一编制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教材。“德育三科”教材强调德法兼修,对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
2.家庭教育和学校德育形成合力
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对孩子如何做人的教育。家庭在对孩子做人教育中具有天然优势和特殊作用,家庭中那些不起眼的“小事”,可能就是塑造孩子道德情操的关键因素,甚至可以刻骨铭心。作为家长,首当其冲应当将人格教育、做人教育作为第一任务。
家长是孩子的特殊教师,所以家长在做人方面应多给孩子正面影响,父母的为人处世、举手投足,都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家长应该多读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与学校、社会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孩子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学生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如孤僻、焦虑、逆反等,教育工作者应该多探索并正确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如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多找学生谈心谈话等,这样能积极调动他们的情绪,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使他们的心态变得积极向上。
3.开好思想政治课,利用好德育主阵地
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想政治课的作用不可替代,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想政治课。
我们要利用好思想政治课,立足中国国情,积极地把党的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我们的课程,让这些生动的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4.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紧密配合
社会文化生活对学校德育有重要影响,尤其是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必须从宏观上指导和具体工作上优化社会文化环境,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加强对青少年的正确引导。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工作,特别是德育工作应与时俱进地开展德育,把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多位一体推进德育实施。比如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等,重视家长学校、团委、学生会、班集体在德育中的主体作用,各种活动组织的更具有实效性。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面对新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德育工作者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在实践中使学生思想和品德得到提升。不断改善德育内容和德育形式,探索适合新时代的德育方法,坚持立德树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更大合力,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人才共同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新时代党员干部学习关键词(2019版)》,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年。
[2] 李光伟《德育工作应担起消除社会负面影响的重任》,《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
[3] 王仕民《德育功能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
[4] 陈瑞瑞《德育与班主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