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霞
摘 要:书籍是学生进步的阶梯,同时也是和作者心灵进行交流的关键载体,在小学阶段提升小学生们的阅读水平是现代教育大环境下的基本要求。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依旧存在着一些不足,使部分学生难以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本文通过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对怎样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阅读能力 提升方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3.004
高年级段的小学生至少要进行一百万字左右的课外阅读,这无形之中增加了小学生阅读的教学压力与教学难度。在当前教育现状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语文教育工作者把教学重心放在对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上,放松了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与兴趣的培养,致使学生语文素养不高。小学是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期,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好铺垫。
一、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激发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这也是新课改对当前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期间,教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出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把课外阅读当作自己生活的组成部分,这也是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佳途径。由此不难看出,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既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收获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教学的任务及目标不够明确
教师在教学中既是组织者也是执行者,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导,语文教师大多数没能很好地发挥组织者与执行者的作用,把教学重心主要放在基础能力的训练上,部分教师并没有制定符合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要求的阅读任务与教学计划,致使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思考能力甚至共情能力没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小学生日益暴露出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差、分析问题存在偏差等问题。同时,部分语文教师为了阅读教学而教学,只是简单地在网上复制一些教案,进行形式上的阅读教学。
2.未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应当围绕学生展开。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与兴趣。同时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激情与活力,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近些年对小学教学的调查不难发现,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观意识依旧很浓,课堂教学节奏和思路都掌握在教师手中,致使学生在阅读期间显得被动。由于阅读属于自发性的学习,倘若在课堂教学期间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就很难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这种单一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很难在现代教学中持续发展下去。
3.没有形成阅读教学体系,对阅读教学的本质理解有误
新课改实施以来,强调最多的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程度,可目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陈旧,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流于形式,有时只是为了活跃一下课堂气氛,没有把新课改提倡的教育教学观念完全体现出来,这就直接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
另外,在阅读教学当中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教学体系,在选择阅读教学素材时也比较随意,通常通过互联网搜索,和课本的联系不够紧密,因此也就很难提升阅读课的教学效果。
三、怎样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1.激发阅读兴趣,增加课外读物阅读量
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对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加以重视,尤其是对课外读物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不能仅仅依靠语文教材,应当引导学生们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
另外,教师也要不断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例如,在《草房子》这本书的阅读教学期间,教师可做以下教学铺垫:大家的小学生活马上就结束了,在这小学六年的生活学习中,同學们有哪些令自己难忘的经历?倘若同学们阅读了《草房子》一书,就能深刻理解小学生活,在这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当中,桑桑经历了最浪漫、最温暖的时光,并见证了成年人那些比较困惑的感情纠葛。教师给高年级学生引荐这本书,主要因为这本书能使学生想到小学生活的美好。教师可在阅读之前给学生铺垫好充满想象的画卷,使学生在阅读之前就能体会到书中的美好,兴趣盎然地找这本书去读。
2.鼓励学生进行细致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素养
正确的阅读方法,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小学生十分好动,在阅读时让他们静下心来是不容易的,这就会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基于此,在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与学习,让学生们静下心来,用心体会书籍里所描写与展示的内容。鼓励学生养成在阅读过程中记录与摘抄的习惯,让学生们看见好词好句或是名人名言时要摘抄记录,以每天书写阅读笔记的方式对这一周的阅读感受进行总结。必要时,可以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另外,阅读属于知识积淀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当放平阅读教学的心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逐渐喜欢上读书。长此以往,学生的知识层次、文化建构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3.将课外阅读引进课堂,拓宽学生的阅读广度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以单元形式将教材内容做了划分,使语文知识更加模块化和系统性,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期间,要以教材为基础,给学生推荐合适的语文课外读物。像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猎人海力布》以及《牛郎织女》,都是依据民间故事进行编排的,在把这一单元学完后,教师还可以将《中国民间故事》是《一千零一夜》等读物向学生进行推荐,让他们了解更多的民间故事,丰富认识,增长知识,以此实现提升阅读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学习每单元的课文当中,教师可以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堂,让小学生接触更多的文化与知识,促使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视野。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完一本课外书后,进行好词好句的摘抄,如此一来,学生对自己阅读的书籍进行了回顾以及深度学习,还能让学生在不断积累当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或者鼓励学生用读后感的方式,对自己阅读书籍后的想法进行表达,同时给孩子们营造读书心得的交流空间,让学生深化自己对书籍的理解,同时也让其他同学学习其他人的长处。
4.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背景,语文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基础教学能力与专业能力。现代教育依托互联网技术,已经到达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技术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活动。同时,选取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文本与阅读材料,进行阅读教学。
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传统文化一类的读物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因此,语文教师可以以此为出发点,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的传统文化相关读物,对小学生进行教学。在当前教育大环境下,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基,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当中,着重培养小学生的传统文化阅读能力,把古诗文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发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与激情,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弘扬者。
除此之外,教师应当从自己出发,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因为小学生对教师有一定的崇拜,因此学生一般很希望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文本的学习。在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时,作者通过散文形式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写完了这本著。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他们的能力与水平阅读这本书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开始阅读这本书前,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用书籍介绍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本书,使学生对这本书产生兴趣。同时向学生们讲解海伦·凯勒的生平故事,让敬畏引导着孩子去阅读这本书,激发学生的共情能力。如此一来,孩子就在对这本书有初步了解的前提下,进行了更深层次的阅读。
总之,书籍是学生进步的阶梯,同时也是和作者心灵进行交流的关键载体。小学时期作为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初始阶段,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把握住这个黄金时期,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完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掌握相关的教学技巧。学生还要在语文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在此基础上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郭婷婷《课外阅读对提升小学生语文作文能力的重要性》,《小学生作文辅导》2020年第9期。
[2] 段年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重要性的相关分析》,《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