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浣清
摘要:在“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教学中,以“溶解王”PK赛为情境主线,从参赛规则的制定到初步较量再到终审判决,将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等知识穿插其中,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以实现情境教学与化学课堂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课堂;情境教学;溶解度
文章编号:1008-0546(2021)09-0014-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 .issn.1008-0546.2021.09.004
情境教学是以“情感”作为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教学实践的切入点,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或营造相关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情境中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探究,完成知识的建构,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我国情境教学的主要倡导者李吉林老师要求“把知识置于一定的情境中,把知识还原到一定的情境中去[1]”。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被一线教师广泛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有时被用于课堂导人环节,精彩的导入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兴趣;有时被用于课中,用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时被用于课堂结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若能有意识地将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学习任务融合在特定的情境中[2],以某一特定的情境为主线将知识串联起来,将情境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将更加有利于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本文以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为例,以“溶解王”PK赛这一教学情境贯穿始终,不断引导学生遵循知识情境发展的主线进行科学探究,逐步学习和认识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一、教学思路分析
对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即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这个概念的理解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及其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学生置于“溶解王”PK赛这一情境中,从两位参赛选手氯化钠和硝酸钾人手,根据参赛内容——定量比较这两种物质的溶解性,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制定参赛规则,然后根据参赛规则进行分组实验探究,得出初步较量结果,从中分析归纳得出溶解度的概念,有效地降低了學生对溶解度概念的认知难度,排除了学习障碍。整个过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新知。然后根据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从而对“溶解王”PK赛做出终审判决,并从中学会了溶解度曲线的简单应用。
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逻辑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循着情境发展的主线层层深入。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是建立在对溶解度概念不断深入认识的基础上的,由此学生认识到化学应用的价值。
二、教学活动设计
1.情境激趣,导入课题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欢迎来到“溶解王”PK赛的比赛现场。现在请两位参赛选手闪亮登场,它们是氯化钠和硝酸钾。
【学生活动1】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这两位参赛选手。
【教师】投影参赛内容:定量比较这两种物质的溶解性。
设计意图:将情境融入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到“溶解王”PK赛的比赛现场,激发兴趣,使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更加热情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2.“溶解王”PK赛规则制定
【教师】俗话说:“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尴尬了,由于太激动,组委会竟然忘了制定参赛规则。在座的各位同学们,只能求助你们啦。
【布置任务1】实验要求:借助提供的实验用品,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分组讨论,然后设计出各组的实验方案,最后跟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实验用品:4gKNO3、4gNaCl、蒸馏水、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教师】友情提醒:控制变量。
【学生活动2】分组制定参赛规则(实验方案)。
方案一:同一温度(室温)下,向两个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水,然后分别加入两种固体,搅拌,待溶解达饱和后,看哪个溶解的质量多。——溶解量多的,溶解性好。
方案二:同一温度(室温)下,分别向两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两种固体,边加水边搅拌,看哪个先全部溶解。——用水量少的,溶解性好。
设计意图:根据参赛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然后通过归纳各组的分享成果,讨论确定参赛规则。树立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仅使学生获得满满的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思维、交流合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3.“溶解王”PK赛初步较量
【布置任务2】每组任选一种实验方案,按照表1或表2进行操作,并填写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学生活动3】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方案一:NaCl溶解的比KNO3多,所以溶解性NaCl>KNO3。
方案二:溶解4gNaCl用的水比溶解4gKNO3用的水少,所以溶解性NaCl>KNO3。
【教师】以上两种方案都能达到实验目的,但为了便于研究,通常我们把溶剂的质量定为100g。
【教师】刚才用方案一进行实验的同学,是根据什么来判断NaCl和KNO3溶解性大小的?
【学生】看达到饱和后溶解的质量。
【教师】展示刚才按照方案一进行实验的小组的小烧杯里都有未溶解的NaCl和KNO3。
【学生活动4】观察到未溶解的硝酸钾更多。
【教师】如果我们改变温度,是不是还能得到相同的结论呢?
【学生活动5】将上述还有未溶解硝酸钾的小烧杯置于酒精灯火焰上边加热边搅拌。
观察实验现象:硝酸钾固体全部溶解。
得出结论:要比较物质的溶解性,还必须规定要在一定温度下。
【教师】现在,请大家归纳什么叫“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学生】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资料1】展示20℃时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表3)。
【学生活动6】观察验证:20℃时(接近室温),氯化钠的溶解度确实比硝酸钾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活动3自主选择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培养学生动手合作能力的同时为下面得出溶解度概念做好铺垫。通过学生活动5,明确要比较物质的溶解性还必须规定要在一定温度下,在培养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时加深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最后通过查阅和比对资料1中提供的数据与“溶解王”PK赛初步较量的结果保持一致,使学生再次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
4.“溶解王”PK赛终审判决
【资料2】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4)。
【教师】这是通过列表法表示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你能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吗?
【学生】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教师】通过列表法,我们可以查出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但是有一个问题:不同的温度下对应不同的溶解度,不可能用表一一列举出来。比如,我想知道在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多少,怎么办?
【学生】用图像的方法来表示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学生活动7】以温度为横坐标,以溶解度为纵坐标,绘制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教师】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查找出硝酸钾在任意温度下的溶解度,还能查找出溶解度所对应的饱和溶液的温度。
【学生活动8】查找:①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②溶解度是100g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对应的温度。
【学生活动9】用同样的方法,绘制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见图1),并对“溶解王”PK赛做出终审判决。
【学生】温度<23℃时,氯化钠溶解能力较强;温度=23℃时,两者溶解能力一样强;温度>23℃时,硝酸钾溶解能力较强。
设计意图:通过对硝酸钾和氯化钠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及其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对“溶解王”PK赛的终审判决,构建了新知,从而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观念。
5.归纳总结,学以致用
【学生活動10】建构知识网络(见图2)。
【课堂反馈】
【结束语】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有限的,但我们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是无限的。只要大家刻苦钻研,你的学业成绩一定会向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一样步步高升。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知识网络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三、教学体会与反思
1.情境教学应突出学科针对性
针对性原则是指教师要结合化学学科的科学性和严谨性[3],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勾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并通过适时引导,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解决具体问题,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世界,感悟新知,培养化学学科能力。
2.情境教学应尊重学生主体性
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开展情境教学的重要保障。情境教学的开展以学生为出发点,注重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在和谐有序、民主宽松、富有真实情境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建构全过程。学生不仅可以从情境中获得知识,还可以在情境中体验知识的产生、发展和运用的过程,给学生充分展现的空间与平台,以寻求自我的发展和完善。
3.情境教学应具有整体连贯性
教师要对创设的情境具有全局性的把握,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具有连贯性的情境,将各个教学环节通过情境主线有机整合起来,同时“通过紧扣教学主题的情境设计,把分散的学生思维聚集起来,围绕同一个教学主题进行思维的碰撞和思想的交流[4]”。
参考文献
[1]李吉林.诠释:情境课程的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208-213
[2] 刘斌.真实问题情境下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新冠疫情期间一则安全提示的教学设计[J].化学教与学,2020(10):88-90
[3] 王欠文.中小学课堂情境教学设计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8
[4]李慧.试论师生的对话困境与突破路径——杜威情境理论的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16(8):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