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实施策略探究

2021-11-23 09:39
关键词:学历证书等级证书产教融合

李 湲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广东 汕头 515041)

1 1+X证书制度的实施背景

职业教育是为职业技能型人才搭建的“人人皆可成才”的通道,它是以终身学习为核心,以职业素质为框架,以职业技能为外在表现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方式。2019年4月,《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出台,标志着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正式启动。1+X证书中的“1”代表学历证书,“X”代表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它充分体现出用人单位及就业市场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新型要求。[1]1+X证书制度是为了适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改革而进行的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重大创新。从开启1+X证书试点至2020年12月,我国已经分四批次先后遴选了447个可参与试点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第一批的6个证书到第四批的335个证书,1+X证书的试点进入了由点向面全面开启的阶段。

2 1+X证书制度的内涵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中明确强调,从2019年起,在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探索实施试点工作,制定符合国情的国家资历框架。国家资历框架的建构,是建立学分银行,通过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积累和转换来完成的,1+X证书制度正是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相互衔接的直接体现。

1+X证书制度中的1和X是从职业教育体系的学科专业和产业岗位工作能力两个不同的范畴进行界定的。1所代表的学历证书是普遍意义上的文凭,对高职教育而言,具有基础性和主体性的作用。X所代表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实际意义上的职业技能水平认证,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2]X证书作为《职业教育法》中列出的“培训证书”,不是一种,而是多种。X证书所体现的是政、校、企、行业等多元协同育人方式所拓展的专业技能、就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在进一步融通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基础上,X证书给高职学生的就业和人生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它能通过拓展学生的就业创业本领来缓解就业市场的供给侧和需求侧矛盾。

3 当前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面临的挑战

高职院校自2019年实施1+X证书制度以来,主要碰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3.1 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1+X证书制度对接不畅

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书证”融通的基本依据和实施载体,是高职院校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和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高职教育的1+X证书制度的实施,最终需要依据国家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整体要求,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才能真正落地。

当前绝大多数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的指导下完成的,主要构成内容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含群平台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含限选课和任选课)以及综合能力课程。教师、教材、课堂仍然是大多数高职学生专业知识的接收点,而X证书中对应的大量的职业技能点却分布在多门课程多个课堂之中。人才培养方案更强调的是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学科性和知识的完整性[3],而X证书及标准则更加注重职业岗位的综合能力,是某一职业所需知识、技能的集中体现。因此,从培养内容看,当下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与X证书制度的对接还不顺畅。

3.2 高职院校专任教师职业技能偏弱

尽管高职教育期盼“双师型”教师队伍,但在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中,从企业引进的能工巧匠比例不高,而从院校直接招聘的还是占据多数。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专任教师还是缺乏新技术领域的职业岗位工作经历,对企业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知之甚少,也不具备能与企业一线技师相比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由于涉及到工资待遇和管理问题,高职院校聘用企业专家、行业专家的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真正能聘用企业行业专家完成实训课程授课任务的很少。[4]因此,在1+X证书制度的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是X证书教学最直接的执行者,他们的职业技能水平的高低将对X证书的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要提升1+X证书的实施效果,就必须尽快解决高职院校专任教师职业技能偏弱的问题。

3.3 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通不够

高职学历教育的专业教学目标涵盖了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1与X的融合逻辑关系决定了高职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育内在要求的一致性,而高职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能达成教学目标,则由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间的融通度决定。然而,在实施1+X证书制度的过程中,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两者口径不一致的问题屡屡出现,专业课程与职业培训中的知识技能交集很少,学历证书课程与X证书课程更是几乎没有交集,它们所涉及的领域也关联性不强,缺乏互补性,两者的考试与考核难以相融。[2]与此同时,与1+X证书制度相匹配的学分制改革尚未完善,课证融通所需的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标准也尚无统一标准,课证融通的配套资源相对匮乏。

4 高职院校“七位一体”的1+X证书制度实施策略

1+X证书制度的核心理念,就是在推进职业能力证书培训的灵活性、职业适应性和专业性的同时,也能够满足学历教育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的要求。高职院校要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就必须利用1+X证书制度这个契机,来促进课证融通,推进产教融合。以1+X证书制度为中心,链接起政、校、企、行业等多元主体,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生态圈。“七位一体”的1+X证书制度实施策略(如图1所示),是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着力点,有助于1+X证书制度从点到面的全面推进。

图1 高职院校“七位一体”的1+X证书实施策略

4.1 产教融合,课证融通

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是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办学要求。高职院校要实施1+X证书制度,就需要通过产教融合,与企业积极配合,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改的层面上,将1+X证书的相关技能知识点分解,找出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所涵盖的全部知识并以相似性原则进行分类和排序,对应学历教育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而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将知识点、考点融合到课程中去。以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为例,该证书所涉及的技能“店铺建设与产品发布”可以与“跨境电商运营”课程内容相对应,“店铺营销”可以与“网络营销”课程内容相对应,“商机获取与管理”可以与“外贸函电”课程内容相对应,“跨境电商交易管理”与“跨境电商履约服务”则可以与“国际贸易实务”“单证制作”课程的内容相对应。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的知识点与学历教育课程中的知识点对应起来,可以使技能知识的学习内容呈现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衔接,形成完善的X证书职业技能知识体系。

4.2 多元主体,协同育人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推出与落实,是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直接表现。高职院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政府的宏观指导,离不开企业行业为人才培养目标提供行业标准,为1+X证书考核提供技能依据。高职院校只有在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研究企业行业用人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符合当地需求和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政、校、企、行业多元主体的分工协作,才能实现企业用人规格需求与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有机结合。具体的做法表现为:在国家政策的加持下,各省教育厅组织1+X证书试点申报;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建设主体(即各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负责标准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开发、考核站点建设以及考核颁证等,并协助试点院校实施证书培训;各试点院校依据自身条件及专业设置,积极申报考点和试点,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融合,支撑职业教育人才成长需求。

4.3 完善师资,专兼双流

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工作,教师是关键要素之一。高职X证书的指导教师必须同时满足知识与技能的双重标准,而且需要不断完成与证书相对应的行业知识和技能的即时更新。在推行1+X证书的时候,高职院校不仅要积极将专任教师送出去参与各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所举办的技能证书师资培训,而且要加大院校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之间的交流。一方面要实现X证书高职院校指导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实践、实训的要求,真正让教师队伍“动”起来,不与实际脱钩;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让企业教师加入到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中来,实施“专兼”双流行动,共同承担起社会责任。

4.4 分解技能,顺畅衔接

无论是专业课程,还是X证书课程,都是学生获得学习内容和职业技能的主要渠道。专业课程与X证书课程在内容上同中有异。X证书中的全部课时不可能全部计入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历教育总课时中。在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的考前培训中,指导教师就是通过把X证书的培训内容进行分解,将理论部分与对应专业课程中的涉证知识点进行串联完成辅导的,而实操部分,则是通过大洋教育“阿里巴巴国际站实操&实训考核”平台完成学生训练的。换句话说,对于专业课中不涉及的知识,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模块化培训和在线课程培训等方式进行补充,从而实现实操技能与专业知识之间的顺畅衔接。

4.5 对接核心,虚实结合

高职院校在实施1+X证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专业教学中的虚拟实训条件,利用理论和实践交叉学习的方式,构建专业教学和技能教学相融合的“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X证书课程实践性较强,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X证书课程授课时,应积极推进教法改革,既要强调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的培养,也要突出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缺乏实际工作环境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应该利用虚拟平台、车间课堂、模拟职场岗位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用模拟的岗位实操经验,帮助学生完成从在校生到在岗工作人员的身份转换。

4.6 优化设施,资源共享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设备和实训室规模水准尚无法达到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要求。针对每个高职院校的自身情况,各院校要认真分析本校要参与的1+X证书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设置,并将所有的1+X证书试点软硬件进行资源统筹,以便降低一定规模的办学成本,也可以满足不同1+X证书的考证要求,最后实现资源共享。如适合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商务英语、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网络与新媒体、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等专业的1+X证书就有网店运营推广、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跨境电商B2C数据运营等,这些证书对于硬件和软件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果同一高职院校的不同专业同时申报这几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就可以对各类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同时开发能够适用于多类证书考核的实训平台,最终实现效用最大化。

4.7 市场标准,信效双提

衡量1+X证书制度的信度和效度的依据是市场标准。而市场标准中信度和效度的重要指标则是职业适应度。职业适应度可以被用来检验1+X证书包含的知识技能含金量及学生职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在实施1+X证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追踪获得1+X证书的学生获得证书后对于相应岗位的胜任情况,考查其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力,进而反推证书的信度和效度,同时也对1+X证书获得过程中的实施路径进行反思和改进,更好地推动1+X证书的发展。

5 结语

高职院校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场所。1+X证书制度是全新的职业教育生态。1+X证书的实施和推广,是满足国家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七位一体”的1+X证书制度实施策略,可以促进政、校、企、行业等多主体的合作,使各利益主体在和谐共存的基础上互促互进,并且帮助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高职院校也能以此为契机推动“三教”改革,推动双师队伍建设,促进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协调发展,将职业技能证书标准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保障1+X证书制度的顺利实施。

猜你喜欢
学历证书等级证书产教融合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1+X 证书制度”导向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论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五个对接的实现
浅议高校档案馆提高学历证书翻译效率的对策
关于国家资格框架的功能探讨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关于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融通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