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庆福 秦瑛 郭萌萌 孙桂君
(1.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2.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3.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担负立德树人、深化素质教育、营造和谐心理氛围和提供精神支柱的特殊使命。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既具有高等教育的普遍特点,又具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当前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把握高职生心理问题及发展特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心理素质较高、人格健全和具有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的高职人才,已经成为高职教育中亟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高职学生相较于本科院校的学生,他们面对更多来自心理、生理、环境的变化,承受着学习、人际关系、就业等方面的更大压力,更容易产生自卑、孤僻、自我、敏感、焦虑、悲观、厌学等心理问题,影响其健康成长和成才。因此,正确认识当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其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摆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世界精神卫生组织将心理健康规定为四个方面:身体健康,智力健康,情绪稳定;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和谐;对待工作和职业,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生活有幸福感。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在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体潜力与积极的社会功能。综合以上标准,总结出高职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应该包括:一是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态;二是良好的自我意识、准确的自我定位;三是完整统一的人格;四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友善地与人相处;五是善于适应社会,与社会协调一致。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较高期望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较高,成才欲望非常强烈,因此当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稳定的高职学生面临求学、求职、求偶三大人生课题的时候,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遇到较大的竞争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并由此引发许多心理问题。
1.2.1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
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是为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大学生精神健康调查表。该调查表是由 1966 年参加全日本大学保健管理协会的日本大学心理咨询员和精神科医生集体编制而成的,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清华大学引进后经过本土化改编的版本。UPI主要以大学新生为对象,入学时作为精神卫生状况实态调查而使用,以了解学生中神经症、心身症、精神分裂症以及烦恼、迷惘、不满、冲突等状况的简易问卷。
1.2.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对于心理健康的测量,大部分学者在测量时主要关注个体的感知觉、行为、日常习惯、人际情况和睡眠质量等情况。Derogatis(1975)编制了症状自评量表(the symptom check list,SCL-90)。每道题目有五级选项,并随着级数的增大个体的症状越加严重,所得到的是被测者在心理症状上的严重程度。问卷包括躯体化、敌对、偏执等9个因子。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高校及医院的心理健康问题排查工作中。
本调查研究选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某3所高职院校大学生共计4 018名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年龄在18—2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33岁。共回收问卷3 978份,剔除301份无效问卷,最终有效问卷3 677份,有效率为92.43%。
表1 调查对象在人口学变量中的分布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症状自评量表(SCL-90)2种调查研究工具。编制发放问卷,同时收集家庭情况、既往身心疾病史情况、家族心理疾病史情况、过往重大创伤事件情况、大学校园生活适应情况、自我评价情况(含能力、智力、个性、人际关系、心理健康五个方面)信息。
采用SPSS 24.0版本软件处理数据,通过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式进行数据分析。
(1)根据UPI量表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分类,筛查出存在心理问题学生(第一类、第二类)的名单。
(2)对筛查出的高职院校存在心理问题学生施测SCL-90量表,探索存在心理问题学生的具体表现——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9个因子的分布情况。
(3)根据心理问题因子分布,结合性别、遗传、家庭成长环境、身心疾病史、生命消极或创伤事件、大学生活适应情况等方面的资料,整理出高职院校存在心理问题大学生的相关问题分布,探索心理问题的成因。总体研究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路线图
研究对3 677名高职大学生施测的UPI大学生人格问卷,根据数据结果、按量表筛查规则将大学生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有心理问题且比较严重的学生418人,占比11.37%;第二类为有心理问题但较轻的学生898人,占比24.42%;第三类为心理健康的学生2 361人,占比64.21%。总体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分布图
根据UPI结果,筛选出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即第一类、第二类共1 316名学生进行进一步调研,首先对其施测SCL-90症状自评量表。通过量表的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对筛查出的1 316名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研究,各症状因子提示为阳性的人数分布如表2所示:
表2 高职院校心理问题大学生SCL-90各症状因子阳性人数的分布
3.3.1 不同性别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
为探索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差异,分别对所有被试和存在心理问题被试的UPI量表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两种情况下男女生在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极其显著(见表3),男生的UPI问卷总分普遍比女生低,心理问题出现率更低一些。
表3 不同性别心理健康程度的独立样本T检验
3.3.2 疾病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本次调查中,对被试的生命历程中曾患的各种身体或心理疾病进行了调查,包括早产、难产、窒息、肺炎、结核、脑炎、脑外伤、痉挛、中毒、家族遗传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1 316名存在心理问题被试中,自述自身曾患各种身体或心理疾病的有234人,此部分学生的SCL-90量表均分比未曾患病的学生高,二者存在显著差异,且极其显著(见表4)。可见曾患严重疾病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心理问题的发生,会一定程度上诱发心理问题。
表4 疾病史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影响的独立样本T检验
研究也对被试直系亲属心理疾病史进行了调查,1 316名存在心理问题被试中,51人报告直系亲属曾患心理疾病,主要体现为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此部分学生的SCL-90量表均分比无家族心理疾病史的学生高,二者存在显著差异,且极其显著(见表5)。可见直系亲属中有心理疾病史的学生更容易发生心理问题。
表5 直系亲属心理疾病史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影响的独立样本T检验
3.3.3 家庭因素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父母关系。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存在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父母的关系是否和谐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对高职院校存在心理问题大学生父母和谐程度进行调查,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父母关系不同和谐程度存在心理问题被试的SCL-90量表总分
研究发现,随着父母关系和谐程度从好到差,被试在SCL-90量表中的总分呈逐渐上升趋势(见图3),且平均值已趋近于心理健康临界值(SCL-90量表总分160分)。可见父母关系不和谐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消极影响。
图3 父母关系不同和谐程度学生的SCL-90量表总分折线图
(2)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主要分为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溺爱型四种。本研究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教养方式进行了调查,绝大部分为民主型。为研究家庭教养方式对存在心理问题学生的影响,将专制型、放任型、溺爱型划为非民主型,与民主型作为两个分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非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被试SCL-90量表总分与民主型差异极其显著,民主型家庭被试心理健康程度更好。
表7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影响的独立样本T检验
3.3.4 成长经历与环境因素
研究对高职院校存在心理问题大学生成长经历中的消极事件进行了调查,以下方面的成长经历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较大影响,按词频统计排序,分别为:高考失利、父母期望过高、父母吵架、父母离异、亲人离世、亲人重病、校园欺凌、外地借读、情感忽视、感情失败、生重病、被性侵等。
大学生活环境也引发了一部分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按词频统计排序,分别为:大学生活与理想中的差距、疫情防控下的校园管理、住宿与室友相处、学习的压力、饮食习惯、激烈的竞争、离开父母独自生活等。
当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约三分之一存在心理问题,约十分之一问题表现比较严重,要给予进一步关注。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三个方面,应进一步对问题成因和改善策略进行研究。
(1)遗传和先天因素。高职院校大学生直系亲属有心理疾病史者、自身曾患各种严重身体或心理疾病者相较其他学生更容易发生心理问题。不同性别学生在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心理问题出现率更低一些。
(2)成长环境因素。不和谐的父母关系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消极影响,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
(3)创伤经历因素。高考失利、家庭因素、校园欺凌、情感忽视、身心虐待等创伤性经历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发展与成长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另外,大学的生活环境也给一部分学生造成各类心理适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