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东+漆军
收稿日期:2014-04-15
作者简介:李海东(1968-),男,教授、博士,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广东 广州/510035)
漆军(1969-),男,教授,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学院院长,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广东 广州/510035)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第一批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试点研究项目(粤教高函〔2013〕32号)。摘要: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是在职业学校教育中推行的一种制度,是对学生所具有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综合评价。经教育部批复同意,广东省率先试点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将彻底改变现行主要由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的机制,引入行业企业参与的第三方评价机制,从而倒逼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这对于推动我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广东;职业教育;等级证书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5-0009-05教育部2006年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国家正式文件中明确职业教育也是一种类型,这个文件为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既然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样是一种类型,就必然有此类型的层次划分,覆盖从中职、高职到本科,甚至到硕士和博士各个层次。因此职业教育也应该有相应等级证书,可以有衡量知识技术水平的学位证书,也应该有证明学习经历的学历证书,还应该有衡量职业能力水平的职业资格证书。
一、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的内涵和特点
(一)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的内涵
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是在职业学校教育中推行的一种制度,是对学生所具有的岗位群基本工作能力的证明,是对学生所具有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综合评价。
职业教育学位证书、学历证书、职业教育等级证书三大证书构成了职业教育证书体系主体部分。这三大证书又是职业教育证书与不同领域相交而成。与知识领域交集是学位证书,与时间领域交集是学历证书,与工作领域交集是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如图1所示。
图1职业教育三大证书
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是与工作领域相关的证书,而工作领域强调的是工作能力,工作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职业教育等级证书中“等级”,体现职业的成长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广东省开发职业教育等级证书体系的基本思路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教育层次从中职到博士,共分为7级,依托这7级,建立了学历学位证书、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职业资格培训证书三种证书路径。其中学历证书从中职到博士5级,学位证书从本科到博士4级,职业教育等级证书从中级到专家级5级,职业培训体系中的职业资格培训从初级到高级技师共5个等级。从专业知识和技能内容范围看,三类证书是逐步缩小的包容关系。学历学位证书包含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内容,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图2职业教育证书体系
包含职业资格证书内容。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是职业教育学历学位证书中专业核心课程内容,职业资格证书是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某一个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内容。职业教育所对应的培养目标是岗位群,因此职业教育等级证书代表的是从事岗位群工作所具有的基本能力。因此从横向上看,三类证书又是横向贯通的。通过增加学习内容,职业资格培训证书可以逐步过渡到、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学历学位证书。
对于企业具有丰富经验的岗位人员,可以通过证书考核,获得不同证书,从而积累证书课程学分,最后通过学习其他非证书课程内容,获取到学位证书,通过证书形成职业教育与培训之间贯通通道。·前沿理念·广东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理论与实践研究(二)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的特点
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的理论与实践,是在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下进行的,具有以下特点:
1.前瞻性和开创性。广东经济总量长期居全国首位,2013年广东GPD总量达到10038亿美元,人均GDP达到9453美元,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没有自己的等级证书制度,行业协会或大型企业也未能形成有公信力的、系统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等级标准缺失导致行业企业无法判定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培养质量,致使职业学校无法控制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和结果,导致社会无法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一方面,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形成了与普通教育完全不同的评价体系和培养体系;另一方面,行业企业作为技能人才的用人单位,取得了人才培养过程和质量评价的话语权,此外,行业主导、学校、社会参与的第三方评价体系的建立,也为技能人才成长提供了量化的测评体系和科学的评价制度。
2.创新性和实用性。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吸收了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在人才评价方面的优点,从产业链和岗位链对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出发,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对技能人才培养
的“出口”环节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使得了人才培养质量可评可测,促进了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对接,学校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的无缝衔接,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有机融合,是行业企业选拔人才、职业院校培养人才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依据。
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充分考虑了职业教育职业属性和教育属性的结合。由行业协会、职业院校和有关专家共同研制等级标准和评价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从而保证了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价值。
3.国际性和开放性。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的研究和实践,是在学习借鉴英国、德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得到了英国颁证机构官员、德国工商会代表、职业教育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德国凯勒软件有限公司提供了凯勒数控软件的技术支持。可见,证书制度的建立学习借鉴了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根据广东行业企业具体情况进行了改进,探索建立国际视野、世界水准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测试系统。
职业教育等级标准和测试系统,适用于各类中等和高等职院院校、行业企业和社会,能适应不同学习阶段的人员开展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测试的要求,并通过人机对话方式测试其职业素养,在测试中广泛采用完成工作任务和团队作业等方式,对设备、场地要求不高,大部分职业院校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近完成。
4.系统性和完整性。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系统设计了职业教育等级框架,考虑到工作的复杂程度,前期仅设计了相关专业中级和高级等级证书标准,模拟未来工作岗位对学生理论、技能、素养等多方面的能力要求,通过多种形式的测试,完成对测试者的综合评价,反映其综合职业素养,符合企业对技能人才的真实需求。
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考虑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整设计了真实工作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测试,突出了对复合型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掌握,立足于技能人才的全面成长,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全方位的需求,制定的评价标准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
5.严谨性和科学性。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标准建立在大量测试数据分析基础上,其测试方案来源于工作过程又高于工作工程,实现了各种能力测试和职业素养测评的量化状态,通过各种数据形成测试的综合结论,确保了标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职业教育等级标准充分吸收英国、德国职业证书标准的研究成果,结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科学设计测试方案,并通过对企业一线操作人员的测试,动态修正测试分析方案,从而解决了人才培养过程与行业企业岗位要求相适应的问题。
二、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的意义
(一)丰富了现有的职业证书体系
我国职业教育一直把双证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双证教育是指职业学校学生在获得职业教育学历证书的同时,也获得一个或者多个职业资格证书,这实际是将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培训证书融合在一起的实践形式,以此来强调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但是如果仅仅依靠现有的职业资格证书,还不能准确、完整地衡量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的综合职业能力,不能解决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问题。职教育等级证书制度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为一体,能够有效地解决职业教育的教育和职业属性结合的问题,实现了职业证书领域的突破。
1.解决了属性融合问题。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属于职业教育范畴,而职业资格证书属于职业培训范畴,两种类型有不同的属性。职业教育是系统传授技能和职业素质养成的融合,而职业培训侧重短期传授技能,正因为这两种属性不同,在融合上产生许多问题。职业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虽然目标都是就业,但是就业目标的大小不同,职业资格培训主要着眼于目前的门槛准入,而职业教育不但需要达到门槛标准,还需要考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因此在教学设计时,仅仅参照职业资格标准,还不能解决学生发展问题,还需要对职业岗位有一个综合能力标准。正因为这两种不同属性混在一起,反映到学校就产生两种典型现象,一种是偏向知识传授而轻视技能,沿用学术教育模式,造成学生学习内容和岗位脱节;还有一种是仅仅关注职业资格培训,只要技能训练不要知识和素养。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能在职业学校教育中融入职业证书培训内容,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丰富了现有的职业证书体系。
2.解决了专业培养问题。首先,目前的职业资格证书存在较大缺陷,证书覆盖面较窄,难以满足职业教育专业培养需要。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或工种所必须具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一个职业包括一个或几个工种,一个工种又包括一个或几个岗位,许多职业资格证书划分过于细化,是工种证书,如数控车工证、数控铣工证等。职业教育专业培养不应只对应某一岗位培养人才,职业教育专业一般从社会角度,把职业分类转化为教育分类而设置,必须围绕一岗位群来进行培养,才能保证学生有宽广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进而有宽广的就业面。如果仅仅参照一两个职业甚至一两个工种建设专业,则会导致学生就业面窄和职业发展不畅。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融入岗位群的要求,较好地解决了专业培养与职业岗位需求对应的问题。
其次,职业资格证书发展滞后职业教育。从现在的职业资格证书发展来看,职业资格证书开发明显落后职业教育发展。我国于1999年颁布了职业分类大典,有8个大类1838种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职业不断涌现,旧的职业有的会消失,或赋予了新的内涵。2010年,我国启动了职业大典修订,可见我国的职业分类的研制较为滞后。此外,我国颁布的国家层面的职业标准仅1055个,覆盖面才57.4%,有42.6%的职业还没有开发职业标准。但是,职业教育专业现在已经覆盖绝大多数职业,因此许多专业即使想双证教育,也无证可依,这也是许多专业难以推行双证教育原因。
再者,职业资格本身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影响专业发展。现在的考评制度虽然从制度上是由行业企业制定职业标准,按照职业标准开发题库进行考核,而且也有一套严谨的考核实施方法,但是由于劳动部门管理面过宽,职业的认可、标准制定、标准的认定和考评工作都由政府来管理,效率难以提高,这是职业标准开发滞后于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往往一种职业诞生许多年,还没有列入职业目录,或者列入职业目录又要经过多少年才可能开发职业标准。此外在证书考核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职业标准更新较慢、题库质量较差且多年难以更改、证书考评难以做到严谨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造成证书质量不高,得不到企业认可,缺乏权威性。职业资格证书的这些问题从另一个方面也影响专业双证教育的质量。
3.是对国外双证经验借鉴的成果。德国有2万余种职业,如果按照每一两种职业标准进行专业开发将难以想象,这就形成职业数量繁多与职业教育专业数量有限之间矛盾,专业数量有限的职业教育如何为数量繁多的职业提供高质量的技能人才,则是教育界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德国职业教育专家从分析有关社会职业内在联系入手,按照行业门类对社会职业进行评价,然后对收集的评价数据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技术领域,对社会职业进行分类归并到这些技术领域,从而形成培训职业,再以这些培训职业为依据,将其分类转化为考虑学科的职业教育分类,形成职业教育专业。英国和德国相似,国家在行业职业标准的基础上,开发了工程、制造等11个大类的国家职业资格(NVQ),需要说明的是,英国的“国家职业资格”和我国“国家职业资格”虽然名称一致,但是内涵差异较大。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属于职业教育等级证书,为现代学徒制培养服务,目前已经开发50个教育专业NVQ。德国工商大会(IHK)证书,同样属于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目前已经开发250个专业证书,为双元制培养服务。
通过先进职业教育国家经验和目前双证教育存在问题可以看到,站在职业教育的角度,仅仅依靠现有职业标准进行专业开发和开展双证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育专家从教育角度对相联系的职业进行归纳,形成同类职业并建立标准,进而在此基础上开发专业,这样职业教育的专业才能够适应社会需要和符合教育规律。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正是对同类型职业及岗位的一种归纳,能够有效弥补职业资格证书在职业教育上的不足,完善证书结构,使得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能够做到互相补充,互相完善。
(二)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着力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职业教育进入大发展时期。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政策文件不断出台,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水平评估制度、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等为抓手,促进了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等已成为各职业院校共识,但从目前大多数学校来看,职业教育的改革更多是一种外部推动,学校内在持续稳定的改革动力不强,主要原因还在于前一阶段处于职业教育规模扩张期,工作重点是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学位数量的增加,当职业教育转变到质量发展的轨道上时,则需要学校更加注重内涵,更加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现阶段从政府层面,需要找到改革着力点,撬动职业院校内在改革动力,激发学校改革的主动性,职业教育等级证书从改革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入手,就能提供这种着力点。
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是一种基于行业企业认可的证书,行业企业是证书开发主体,也是证书的利益相关方,第三方评价主体也自然应由行业企业承担,只有这样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才能通过职业教育等级证书传达给学校。在证书实施过程中校企合作找到了着力点:行业企业通过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将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传达给学校,告诉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学校只有通过改革课程内容,实施工学结合培养,才能达到证书标准,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此外,政府通过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可以找到学校评估的量化指标。现有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虽然有一套完整的标准,但仍然是一种偏重宏观的过程性评价,评价中关注的要素主要是学校的办学条件,如校园面积、建筑面积、师资水平、图书等,而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仅有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职业教育等级证书重点评价学校培养的人才素质和水平,从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来测评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测评对象的量化考核和与企业在岗人员进行比较测评,实现了测评方案与工作过程的衔接,测评结果与岗位要求的对接,测评环境与工作环境的对接,并能通过测评结果分析不同学校同一专业人才培养的量化排序,为各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客观真实的评价数据。
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核是一种组织严密、统一严格的综合考核,这样才具有权威性;同时,技能考核采用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具有独立性,因此考核能够反映真实的人才培养水平,每年证书通过率排名,基本上可以反映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力。通过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核,形成了对专业建设的倒逼机制,为了提高证书通过率,学校必须主动对接行业企业,按照岗位能力要求进行教学和课程改革,自觉自愿地开展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否则必然落后。
(三)可以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特点就是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并且形成上下衔接、横向贯通的终身教育通道。从微观来看,需要建立一套适应产业技术升级和更新的职业教育机制,而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一条畅通渠道给职业教育提供来自行业企业的信息,例如更新了哪些技术、具体技术描述是什么,甚至掌握这些技术所需的技能人才数量都难以获得。学校往往是通过自行组织调研获得信息,但这种方式无法常态化,且获得的信息片面有限,难免会造成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之间的脱节。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开发以行业企业为主体,从机制上解决了这种脱节问题。行业协会等组织承担信息收集、整理、发布、标准制定和更新等重要角色,学校购买其相关服务。通过这种运行机制,行业协会能将教育和产业有机联系起来,行业企业信息能够及时更新并反映到教学中,从根本上解决了教产脱节问题,学校也能够专心从事教学设计和教学,学校和企业各司其职、各取所需,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
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还能促进职业教育内部衔接沟通。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的“等级”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层次性,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进行分层的重要依据。职业教育等级证书上下级之间本身就是衔接的,因此按照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标准来设计课程,自然就形成上下层次之间的衔接。
此外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能够促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沟通。职业教育等级证书代表岗位群要求的基本工作能力,因此学生通过证书课程学习,自然就能掌握岗位群基本能力要求,与某一职业的职业资格要求也能相互贯通。同样,企业员工也可通过相关考核,取得相应层次的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获得相关的证书课程学分。通过建立学历课程与证书课程的对应关系,使证书课程学分也能转化为学历教育学分,这样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贯通。从另外一个角度,员工可在工作岗位不断获得更高一级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这种过程又是终身教育的过程,企业也可以通过证书对员工的能力给予评价,促进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的开发及实施
(一)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开发思路
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开发的远期目标是将职业教育分为6个级别,每个级别对应不同级别职业能力,中职对应三级,高职对应四级,应用本科对应五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应六级。每个级别的职业教育设置对应级别的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虑到目前的实际情况,现阶段拟将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确定为两个级别,分别为中级和高级,中职对应中级职业教育等级证书,高职对应高级职业教育等级证书。
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开发需要制定某一级别的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标准。每一级别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标准开发首先需要确定该级别证书服务的岗位群,其次开发出岗位群职业能力标准,第三是将职业能力标准按照任务模块进行归纳整理,其中每一个任务模块包含技能和理论两个部分,第四是确定职业素养标准,最后将所有任务模块根据重要性确定权重。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开发完成后,需要根据证书标准开发题库,制定理论试题、实操试题、素养试题进行测试,通过测试考察学习者证书水平。
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实际代表职业能力的高低,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其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的中级证书就比高级证书的职业能力要求要低,同时职业能力类型要少,即高级证书涵盖了中级证书要求的内容。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标准采取模块化的形式,包含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三个单元模块,通过测试对应工作岗位所必须的相关能力,来评价学习者是否达到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的要求。考核包括理论、实操、答辩三个环节,三个环节均合格,即可获得教育部门与行业企业联合颁发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也可通过小组完成工作任务的形式来进行考核,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如图3所示。
(二)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的实施
学生完成所有的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课程并达到合格后(或者在职人员得到认可后),方可申请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核。考核由省教育厅授权,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组成第三方颁证机构进行。为加强考核过程的公正、公平,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核采取教考分离的形式,职业院校通过开发相关课程,组织教学,使学生获得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所必须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第三方的颁证机构独立完成考核工作,对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科学系统的测试,通过测试企业一线员工,形成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标准,并以此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能力水平,从而达到将学生的测试结构与企业一线员工测试结构相比较的效果。例如:企业一线员工测试分数为100分,学生测试分数为90分,则认为学生达到了企业岗位要求的90%,如企业一线员工测试分数为90分,学生测试分数为72分,则认为学生达到了企业岗位要求的80%,以此类推。通过与企业一线岗位员工的能力比较,使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成为一种真实反映被测者职业岗位能力的工具,并能获得企业的认可,同步形成薪资指导标准。通过考核的学生经过一段企业实践后能成为企业的优秀员工,使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成为企业、社会和学校都承认的证书。图3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开发思路框架(以数控专业为例)
1.考核委员会组成。考核委员会行业专家、企业专家和职业院校的代表组成;行业专家、企业专家代表数不低于总人数的2/3。他们分别由当地的行业协会和企业推荐,教师代表则应为具有企业经历的“双师型“专业教师。三方代表必须均是所考核职业岗位的专家。考核委员会成员最后由行业协会任命,任期5年。考核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制订或组织制订考卷、监考和最后评分。
2.考核准备。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核的每年安排两次,每个专业的学生统一考核时间,同一批次的学生考核内容相同,做到尽量公平。考生须向职业教育等级证书颁发机构交书面报名,填写考核申请表。考核委员会严格审查考生的报名材料,讨论决定考生是否有资格参加本次考核并向合格者发给准考证和考核通知。
3.考核形式。考核是检查考生在学习或者培训后是否掌握了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所规定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目前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核主要定为中级、高级两种,每种都有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以数控专业为例:中级的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核的技能考核有实操,主要是考核学生操作机床的能力,而高级的技能考核可以不用学生操机加工,以工序卡和建模为主进行。高级的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核主要侧重考核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素养由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两部分组成,也将融入试题中。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将会公布公布大纲和考核的知识点。理论题全省统考,技能题建立题库进行现场组题、分批考核。
每年两次将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封闭出题,专门人员由行业企业和学校等多方组成,共同出题,共同监督,严格规范考核。理论题将全省统考同一套题,技能题则分批次相同。
4.考核的地点。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核的地点由考核委员会研究确定,各考点均经过场地、设备等的评估与核准,同时拥有足够数量的、经过培训的考评员,并有巡查机制。
5.考核发证。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核委员会根据考核的情况,划定通过考核的分数线,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考核全部合格,可认定为考核即为通过。考核如果不及格,考生可有两
次补考机会。补考时,只需补考没有合格的科目,已经合格的科目成绩有两年的有效期。如学生通过考核,则由颁证机构颁发给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证书上注明有考生的个人情况、所学职业、考核各科分数、参加考核的时间、考核委员会主席的签名。如考生没能通过考核,考核委员会将会同时通知学生,并告知哪些科目需要补考。
广东已形成了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的基本思路,并进行了初步探索。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项新的尝试,作为能够被社会行业企业认可的证书,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孙善学.职业教育分级制度基本问题[J].教育与研究,2011(22).
[2]赵俊梅,陈建民,任凤国.对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职教论坛,2012(36).
[3]刘育锋.构建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沟通机制的比较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7).
责任编辑朱守锂
此外,政府通过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可以找到学校评估的量化指标。现有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虽然有一套完整的标准,但仍然是一种偏重宏观的过程性评价,评价中关注的要素主要是学校的办学条件,如校园面积、建筑面积、师资水平、图书等,而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仅有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职业教育等级证书重点评价学校培养的人才素质和水平,从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来测评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测评对象的量化考核和与企业在岗人员进行比较测评,实现了测评方案与工作过程的衔接,测评结果与岗位要求的对接,测评环境与工作环境的对接,并能通过测评结果分析不同学校同一专业人才培养的量化排序,为各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客观真实的评价数据。
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核是一种组织严密、统一严格的综合考核,这样才具有权威性;同时,技能考核采用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具有独立性,因此考核能够反映真实的人才培养水平,每年证书通过率排名,基本上可以反映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力。通过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核,形成了对专业建设的倒逼机制,为了提高证书通过率,学校必须主动对接行业企业,按照岗位能力要求进行教学和课程改革,自觉自愿地开展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否则必然落后。
(三)可以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特点就是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并且形成上下衔接、横向贯通的终身教育通道。从微观来看,需要建立一套适应产业技术升级和更新的职业教育机制,而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一条畅通渠道给职业教育提供来自行业企业的信息,例如更新了哪些技术、具体技术描述是什么,甚至掌握这些技术所需的技能人才数量都难以获得。学校往往是通过自行组织调研获得信息,但这种方式无法常态化,且获得的信息片面有限,难免会造成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之间的脱节。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开发以行业企业为主体,从机制上解决了这种脱节问题。行业协会等组织承担信息收集、整理、发布、标准制定和更新等重要角色,学校购买其相关服务。通过这种运行机制,行业协会能将教育和产业有机联系起来,行业企业信息能够及时更新并反映到教学中,从根本上解决了教产脱节问题,学校也能够专心从事教学设计和教学,学校和企业各司其职、各取所需,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
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还能促进职业教育内部衔接沟通。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的“等级”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层次性,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进行分层的重要依据。职业教育等级证书上下级之间本身就是衔接的,因此按照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标准来设计课程,自然就形成上下层次之间的衔接。
此外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能够促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沟通。职业教育等级证书代表岗位群要求的基本工作能力,因此学生通过证书课程学习,自然就能掌握岗位群基本能力要求,与某一职业的职业资格要求也能相互贯通。同样,企业员工也可通过相关考核,取得相应层次的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获得相关的证书课程学分。通过建立学历课程与证书课程的对应关系,使证书课程学分也能转化为学历教育学分,这样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贯通。从另外一个角度,员工可在工作岗位不断获得更高一级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这种过程又是终身教育的过程,企业也可以通过证书对员工的能力给予评价,促进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的开发及实施
(一)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开发思路
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开发的远期目标是将职业教育分为6个级别,每个级别对应不同级别职业能力,中职对应三级,高职对应四级,应用本科对应五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应六级。每个级别的职业教育设置对应级别的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虑到目前的实际情况,现阶段拟将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确定为两个级别,分别为中级和高级,中职对应中级职业教育等级证书,高职对应高级职业教育等级证书。
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开发需要制定某一级别的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标准。每一级别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标准开发首先需要确定该级别证书服务的岗位群,其次开发出岗位群职业能力标准,第三是将职业能力标准按照任务模块进行归纳整理,其中每一个任务模块包含技能和理论两个部分,第四是确定职业素养标准,最后将所有任务模块根据重要性确定权重。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开发完成后,需要根据证书标准开发题库,制定理论试题、实操试题、素养试题进行测试,通过测试考察学习者证书水平。
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实际代表职业能力的高低,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其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的中级证书就比高级证书的职业能力要求要低,同时职业能力类型要少,即高级证书涵盖了中级证书要求的内容。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标准采取模块化的形式,包含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三个单元模块,通过测试对应工作岗位所必须的相关能力,来评价学习者是否达到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的要求。考核包括理论、实操、答辩三个环节,三个环节均合格,即可获得教育部门与行业企业联合颁发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也可通过小组完成工作任务的形式来进行考核,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如图3所示。
(二)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的实施
学生完成所有的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课程并达到合格后(或者在职人员得到认可后),方可申请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核。考核由省教育厅授权,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组成第三方颁证机构进行。为加强考核过程的公正、公平,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核采取教考分离的形式,职业院校通过开发相关课程,组织教学,使学生获得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所必须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第三方的颁证机构独立完成考核工作,对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科学系统的测试,通过测试企业一线员工,形成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标准,并以此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能力水平,从而达到将学生的测试结构与企业一线员工测试结构相比较的效果。例如:企业一线员工测试分数为100分,学生测试分数为90分,则认为学生达到了企业岗位要求的90%,如企业一线员工测试分数为90分,学生测试分数为72分,则认为学生达到了企业岗位要求的80%,以此类推。通过与企业一线岗位员工的能力比较,使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成为一种真实反映被测者职业岗位能力的工具,并能获得企业的认可,同步形成薪资指导标准。通过考核的学生经过一段企业实践后能成为企业的优秀员工,使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成为企业、社会和学校都承认的证书。图3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开发思路框架(以数控专业为例)
1.考核委员会组成。考核委员会行业专家、企业专家和职业院校的代表组成;行业专家、企业专家代表数不低于总人数的2/3。他们分别由当地的行业协会和企业推荐,教师代表则应为具有企业经历的“双师型“专业教师。三方代表必须均是所考核职业岗位的专家。考核委员会成员最后由行业协会任命,任期5年。考核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制订或组织制订考卷、监考和最后评分。
2.考核准备。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核的每年安排两次,每个专业的学生统一考核时间,同一批次的学生考核内容相同,做到尽量公平。考生须向职业教育等级证书颁发机构交书面报名,填写考核申请表。考核委员会严格审查考生的报名材料,讨论决定考生是否有资格参加本次考核并向合格者发给准考证和考核通知。
3.考核形式。考核是检查考生在学习或者培训后是否掌握了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所规定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目前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核主要定为中级、高级两种,每种都有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以数控专业为例:中级的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核的技能考核有实操,主要是考核学生操作机床的能力,而高级的技能考核可以不用学生操机加工,以工序卡和建模为主进行。高级的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核主要侧重考核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素养由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两部分组成,也将融入试题中。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将会公布公布大纲和考核的知识点。理论题全省统考,技能题建立题库进行现场组题、分批考核。
每年两次将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封闭出题,专门人员由行业企业和学校等多方组成,共同出题,共同监督,严格规范考核。理论题将全省统考同一套题,技能题则分批次相同。
4.考核的地点。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核的地点由考核委员会研究确定,各考点均经过场地、设备等的评估与核准,同时拥有足够数量的、经过培训的考评员,并有巡查机制。
5.考核发证。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核委员会根据考核的情况,划定通过考核的分数线,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考核全部合格,可认定为考核即为通过。考核如果不及格,考生可有两
次补考机会。补考时,只需补考没有合格的科目,已经合格的科目成绩有两年的有效期。如学生通过考核,则由颁证机构颁发给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证书上注明有考生的个人情况、所学职业、考核各科分数、参加考核的时间、考核委员会主席的签名。如考生没能通过考核,考核委员会将会同时通知学生,并告知哪些科目需要补考。
广东已形成了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的基本思路,并进行了初步探索。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项新的尝试,作为能够被社会行业企业认可的证书,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孙善学.职业教育分级制度基本问题[J].教育与研究,2011(22).
[2]赵俊梅,陈建民,任凤国.对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职教论坛,2012(36).
[3]刘育锋.构建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沟通机制的比较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7).
责任编辑朱守锂
此外,政府通过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可以找到学校评估的量化指标。现有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虽然有一套完整的标准,但仍然是一种偏重宏观的过程性评价,评价中关注的要素主要是学校的办学条件,如校园面积、建筑面积、师资水平、图书等,而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仅有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职业教育等级证书重点评价学校培养的人才素质和水平,从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来测评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测评对象的量化考核和与企业在岗人员进行比较测评,实现了测评方案与工作过程的衔接,测评结果与岗位要求的对接,测评环境与工作环境的对接,并能通过测评结果分析不同学校同一专业人才培养的量化排序,为各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客观真实的评价数据。
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核是一种组织严密、统一严格的综合考核,这样才具有权威性;同时,技能考核采用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具有独立性,因此考核能够反映真实的人才培养水平,每年证书通过率排名,基本上可以反映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力。通过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核,形成了对专业建设的倒逼机制,为了提高证书通过率,学校必须主动对接行业企业,按照岗位能力要求进行教学和课程改革,自觉自愿地开展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否则必然落后。
(三)可以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特点就是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并且形成上下衔接、横向贯通的终身教育通道。从微观来看,需要建立一套适应产业技术升级和更新的职业教育机制,而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一条畅通渠道给职业教育提供来自行业企业的信息,例如更新了哪些技术、具体技术描述是什么,甚至掌握这些技术所需的技能人才数量都难以获得。学校往往是通过自行组织调研获得信息,但这种方式无法常态化,且获得的信息片面有限,难免会造成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之间的脱节。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开发以行业企业为主体,从机制上解决了这种脱节问题。行业协会等组织承担信息收集、整理、发布、标准制定和更新等重要角色,学校购买其相关服务。通过这种运行机制,行业协会能将教育和产业有机联系起来,行业企业信息能够及时更新并反映到教学中,从根本上解决了教产脱节问题,学校也能够专心从事教学设计和教学,学校和企业各司其职、各取所需,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
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还能促进职业教育内部衔接沟通。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的“等级”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层次性,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进行分层的重要依据。职业教育等级证书上下级之间本身就是衔接的,因此按照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标准来设计课程,自然就形成上下层次之间的衔接。
此外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能够促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沟通。职业教育等级证书代表岗位群要求的基本工作能力,因此学生通过证书课程学习,自然就能掌握岗位群基本能力要求,与某一职业的职业资格要求也能相互贯通。同样,企业员工也可通过相关考核,取得相应层次的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获得相关的证书课程学分。通过建立学历课程与证书课程的对应关系,使证书课程学分也能转化为学历教育学分,这样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贯通。从另外一个角度,员工可在工作岗位不断获得更高一级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这种过程又是终身教育的过程,企业也可以通过证书对员工的能力给予评价,促进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的开发及实施
(一)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开发思路
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开发的远期目标是将职业教育分为6个级别,每个级别对应不同级别职业能力,中职对应三级,高职对应四级,应用本科对应五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应六级。每个级别的职业教育设置对应级别的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虑到目前的实际情况,现阶段拟将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确定为两个级别,分别为中级和高级,中职对应中级职业教育等级证书,高职对应高级职业教育等级证书。
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开发需要制定某一级别的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标准。每一级别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标准开发首先需要确定该级别证书服务的岗位群,其次开发出岗位群职业能力标准,第三是将职业能力标准按照任务模块进行归纳整理,其中每一个任务模块包含技能和理论两个部分,第四是确定职业素养标准,最后将所有任务模块根据重要性确定权重。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开发完成后,需要根据证书标准开发题库,制定理论试题、实操试题、素养试题进行测试,通过测试考察学习者证书水平。
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实际代表职业能力的高低,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其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的中级证书就比高级证书的职业能力要求要低,同时职业能力类型要少,即高级证书涵盖了中级证书要求的内容。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标准采取模块化的形式,包含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三个单元模块,通过测试对应工作岗位所必须的相关能力,来评价学习者是否达到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的要求。考核包括理论、实操、答辩三个环节,三个环节均合格,即可获得教育部门与行业企业联合颁发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也可通过小组完成工作任务的形式来进行考核,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如图3所示。
(二)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的实施
学生完成所有的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课程并达到合格后(或者在职人员得到认可后),方可申请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核。考核由省教育厅授权,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组成第三方颁证机构进行。为加强考核过程的公正、公平,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核采取教考分离的形式,职业院校通过开发相关课程,组织教学,使学生获得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所必须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第三方的颁证机构独立完成考核工作,对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科学系统的测试,通过测试企业一线员工,形成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标准,并以此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能力水平,从而达到将学生的测试结构与企业一线员工测试结构相比较的效果。例如:企业一线员工测试分数为100分,学生测试分数为90分,则认为学生达到了企业岗位要求的90%,如企业一线员工测试分数为90分,学生测试分数为72分,则认为学生达到了企业岗位要求的80%,以此类推。通过与企业一线岗位员工的能力比较,使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成为一种真实反映被测者职业岗位能力的工具,并能获得企业的认可,同步形成薪资指导标准。通过考核的学生经过一段企业实践后能成为企业的优秀员工,使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成为企业、社会和学校都承认的证书。图3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开发思路框架(以数控专业为例)
1.考核委员会组成。考核委员会行业专家、企业专家和职业院校的代表组成;行业专家、企业专家代表数不低于总人数的2/3。他们分别由当地的行业协会和企业推荐,教师代表则应为具有企业经历的“双师型“专业教师。三方代表必须均是所考核职业岗位的专家。考核委员会成员最后由行业协会任命,任期5年。考核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制订或组织制订考卷、监考和最后评分。
2.考核准备。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核的每年安排两次,每个专业的学生统一考核时间,同一批次的学生考核内容相同,做到尽量公平。考生须向职业教育等级证书颁发机构交书面报名,填写考核申请表。考核委员会严格审查考生的报名材料,讨论决定考生是否有资格参加本次考核并向合格者发给准考证和考核通知。
3.考核形式。考核是检查考生在学习或者培训后是否掌握了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所规定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目前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核主要定为中级、高级两种,每种都有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以数控专业为例:中级的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核的技能考核有实操,主要是考核学生操作机床的能力,而高级的技能考核可以不用学生操机加工,以工序卡和建模为主进行。高级的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核主要侧重考核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素养由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两部分组成,也将融入试题中。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将会公布公布大纲和考核的知识点。理论题全省统考,技能题建立题库进行现场组题、分批考核。
每年两次将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封闭出题,专门人员由行业企业和学校等多方组成,共同出题,共同监督,严格规范考核。理论题将全省统考同一套题,技能题则分批次相同。
4.考核的地点。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核的地点由考核委员会研究确定,各考点均经过场地、设备等的评估与核准,同时拥有足够数量的、经过培训的考评员,并有巡查机制。
5.考核发证。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考核委员会根据考核的情况,划定通过考核的分数线,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考核全部合格,可认定为考核即为通过。考核如果不及格,考生可有两
次补考机会。补考时,只需补考没有合格的科目,已经合格的科目成绩有两年的有效期。如学生通过考核,则由颁证机构颁发给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证书上注明有考生的个人情况、所学职业、考核各科分数、参加考核的时间、考核委员会主席的签名。如考生没能通过考核,考核委员会将会同时通知学生,并告知哪些科目需要补考。
广东已形成了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的基本思路,并进行了初步探索。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项新的尝试,作为能够被社会行业企业认可的证书,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孙善学.职业教育分级制度基本问题[J].教育与研究,2011(22).
[2]赵俊梅,陈建民,任凤国.对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职教论坛,2012(36).
[3]刘育锋.构建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沟通机制的比较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7).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