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利招
摘 要:课证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路径,也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关键所在。进入新发展阶段,中职课证融合教学实践既尊重教育规律,又观照职业发展规律,使课证融合在课堂教学这一微观层面真正落地。
关键词: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合
引言
中职幼儿保育教育专业对于提升学生基本素质和专业水平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但由于教育环境、思想及手段等因素影响,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对保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课程教学效果较差。
1中职教育开展课证融合教学实践的必要性
1.1中职教学改革的需要
现代职业教育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指引着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证融合的最终落脚点在课堂,在校企协同育人的课堂教学。因此,中职教学要基于校企充分合作,从专业设置、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角度体现企业用人需求,才是有效的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1.2中职教学改革需要兼顾就业与生涯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这是学生走进职场、实现就业的钥匙;另一方面要培養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和能力,这是学生继续学习、适应社会、实现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教学改革必须要兼顾好这两个方面,从教育的最终目标来看,后者则更为重要。
1.3中职教学改革需要改变课堂教学生态
长期以来,中职课堂一直存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不高、参与不充分、效率低下等问题。教师往往一厢情愿地灌输知识,强化技能训练,而学生却缺乏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也明显不足。旧有的课堂生态亟须变革,要通过教学改革来促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激情,产生对学生的积极期待;催生学生的学习自主、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2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2.1教学环境现状
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课程教学环境可以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从内环境角度分析,教材内容过于陈旧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虽然已经对教材进行了多次调整和改进,但很多内容都比较滞后,且理论较空洞,与幼儿的实际能力以及社会需求脱轨,无法满足幼儿的发展要求。再加上知识理论性过强,学生学起来困难,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产生了厌倦情绪,学习效果较差。从外环境来看,目前,幼儿园对中职幼儿保育需求较大,这就导致中职学校为扩大招生对生源标准和要求较低,难以保证学生质量。
2.2师资队伍现状
教师的能力与素质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但当前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目标不明确,整个教学中的引导力不足,使得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教师对于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教育定位不准确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出现偏差。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流程流于表面,学生未能真正参与其中,很难在活动中收获知识和技能,这对增强教学效果很不利。
2.3学生现状分析
在实际学习中,中职学生存在态度不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通病”,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且部分中职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制约了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
3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下的课证融合实践策略
3.1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中职学校需要不断的完善教学机制,加强对于教师的管理,通过明确教师工作内容,合理分配专业教师人数提升教学质量,加强教师教学监督机制落实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加强教学机制,切实规范教师行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学的有效率。其次,中职学校需要不断加强校内教师能力培训制度和教师准入制度,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校内教学会议或者邀请教学专家的方式,让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吸取教学经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培养教师的教学意识。
3.2科学设置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体系
幼儿保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以“服务社会、服务家长、服务幼儿”为宗旨,拓展学生多技能多资格的就业能力,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课程,不断提升专业社会影响力。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充分运用产教融合的理念指导中职院校人才方案修改,将幼儿保育专业发展与幼儿园实际需求相结合,提升学生从事幼儿园工作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课程设置时综合考虑提升学生的幼儿照护技能。
3.3尝试课证融合教学实践
中职幼儿照护初级证书中对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和核心职业技能要求,既包括理论知识,又包括技能操作,这些内容分散在现有的专业课程的多门学科中,这就需要将这些要求按模块化形式重构并融合到《幼儿卫生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歌曲表演与律动》和《幼儿故事讲述》等课程中,并将相关知识点深化。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在做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将部分课程内容在实训室完成,加强实训实操练习培训。
3.4探索集改革、就业、社会服务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多元化、精准化和系统化,有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托育照护服务机构应遵循“政府引导、家庭主体、多方联动、保教结合”的工作思路,探索“家庭照护、社区统筹、社会兴办、单位自建、幼儿园办托”的多种服务模式,以构建合理完备的照护服务体系。倡导婴幼儿以家庭养育为主,并为家庭提供科学养育的指导。其次,开展普惠性分龄照护,提供多元化托育服务。通过支持扩建工程,盘活社区存量场所,鼓励与养老、医护、幼儿保育、社区公建等设施共建共享,加快发展普惠性社区型托育照护机构。支持“托幼一体化”机构到社区开设托育照护分支机构或托育照护点。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教学中,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学校教学管理不过关,教师教学技能以及教学的方式选择不正确,要想切实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学校就要先做出调整,完善教师管理,优化教学模式。以更加科学有效的办学方针为学校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帮助,优化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教学,不仅是提升了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也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