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专业“岗位主导,双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4-08-07 01:40葛立清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收稿日期:2014-04-09

作者简介:葛立清(1983-),女,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会计方向等。(河北 天津/30038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这就意味着中职学校必须创新其培养模式,立足于实践,尽可能达到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教学目的。为了适应改革与发展要求,结合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会计专业确立了“岗位主导,双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针对该模式的提出和实施做了探索。

关键词:岗位主导;双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5-0036-02中职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业务简单的特点,要求会计人员具备独立性、技能性、一专多能。这些企业提供的多为最基础的岗位,如出纳、收银、会计、文员、报税、代理记账等。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对各大人才招聘网站信息查询发现,由于中小企业资金有限,很少为员工提供岗前培训,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中小型企业的要求,中职学校要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这就意味着中职学校必须创新其培养模式,立足于实践,尽可能达到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教学目的。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秉承建设国家示范校之机,为满足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确立了“岗位主导,双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以下就该模式的制定与实施做详细论述。

一、实施背景及依据

为了确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全面开展了面向企业和毕业生的调研工作。学校专业教师先后走访了3家会计教育培训机构、10家代理记账公司、20家不同性质的企业,拜访了80名会计人员,追踪调查了150名毕业生,主要以交流、会谈、问卷、参观等方式开展调研交流活动。通过整理分析调研资料,我们发现两个普遍问题:

第一,会计人员一致认为在校学习的学科体系与实际工作中的岗位任务不一致,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需打破原先的课程知识体系,重新组合成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

第二,职业学校招生难、办学难的根本原因是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脱节,得不到社会、企业的认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借助企业的力量实现工学结合,例如平时教学中,利用实际岗位的真实的账套资料进行实操,让学生做“真账”,更有助于培养职业能力,学习内容就是工作内容,工作任务植入课堂,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中体验工作过程。

根据调研结果,通过研讨,我校会计专业最终确立了“岗位主导,双元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推行该模式,联合企业人员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并聘请高职教授和企业专家进行评审。

二、“岗位主导,双元推进”模式解读

(一)岗位主导

“岗位主导”即以用人单位的会计岗位设计为主导,凸显岗位需求,针对会计各岗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设岗位工作情境,工作流程,进行岗位模拟演练真实业务。制定岗位工作标准,按照准职业人要求进行职业操守训练,实施岗位化评价,将学生岗位能力考核作为评价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具备会计各岗位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二)双元推进

“双元推进”即搭建学校、企业互利双赢的合作平台,把在学校获得的理论知识教育与在企业实践获得的职业能力教育有机结合,达到学校和企业在设备、技术、资源上实现优势互补,校企双向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在培养过程中,以新生入学为契机,实施企业与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实现专业教育与企业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与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培养学生诚信、责任、知书达理、精益求精的财会专业精神,提升学生基本素质能力;在组织教学与实训过程中,将企业实际业务作为教学案例和实训素材,并按照企业标准进行学习效果评价,促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在仿真模拟真实的实践条件下完成学习和训练;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指导实习,全面负责学生的实践、考核和安全,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技能,提升学生职业行为能力。

三、“岗位主导,双元推进”模式实施及体会

·职教方略·中职会计专业“岗位主导,双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深化“岗位主导,双元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以专业综合为特色,以岗位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通过优化实训教学环境,改善教学实训软硬设施,增加校外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岗位实践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一)构建了“以岗位综合课程为核心,基础课程为铺垫,拓展课程为深入”的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搜集人才招聘信息,了解课堂教学与实际岗位的距离,了解了会计工作岗位设置和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结合企业需求和专业特点,针对会计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将学科知识整合为九个岗位,分别是:出纳岗位、销售及应收款项核算岗位、存货及应付款项核算岗位、长期资产核算岗位、职工薪酬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经营成果核算岗位、总账报表岗位、筹资投资核算岗位。同时创新教育内容,融入工作流程、增加各岗位实务模拟演练。构建以综合课程为核心,以基础课程为铺垫,以拓展课程为深入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制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二)校本教材建设

为了深度开发课程编写了《会计岗位综合课程》校本教材。《会计岗位综合课程》在编写形式上引入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开发模式,将内容划分成几个教学模块,每一个教学模块再细分为几个具体的项目和任务,以岗位为主导按活动的形式来编排内容,在每一个具体的活动中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理论和技能。按这种体系编写的教材突出岗位特色,更容易被学生喜爱并接受。在编写时教材一级标题为岗位、二级标题为任务、三级标题为活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四级及以上标题。具体参考格式如:

(三)推行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模式,是让学生第一学年在学校学习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二学年由学校组织到指定的企业顶岗实习,随后再返校学习,完成学业,毕业后再返回企业工作,形成了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的基本模式。

为了更好地推进工学交替,制定了工学交替实施方案、学生考核评价方案。学校委派专业教师、班主任联合企业人员指导学生,并对学生实习情况给予评价。实习过程中及完成实习后要求学生撰写实习周记、实习总结。实习结束后专业科牵头联合招生办公室、德育科、教务科召开实习总结大会,分析、解决工学交替模式推广中遇到的问题并总结经验。

(四)改革质量评价体系

通过调研,与企业人员、毕业生座谈,为质量评价积累素材,根据课程特点制定评价标准。制定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方案,设计校内理论课考核评价表、会计岗位综合课程评价表、学生工学交替实施评价方案,形成由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评价、校内专业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模式。

(五)模式实施体会

通过推行与实施该模式,我们有以下体会:首先,教师积极转变观念,职业教育核心理念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经验改组改造为中心,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教学,以心理、生理和知识、技能发展为中心,不要把学生定型培养成某个岗位的人,而是让他们学会如何成为有用的能自我发展的人。其次,积极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体制。该模式的实施需要教学管理制度与教学管理体制的同步改革。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调整相关制度,如课程安排、考核评价等,并制定体现专业特色的专业课程实施方案、实施措施及保障。

责任编辑陈春阳

收稿日期:2014-04-09

作者简介:葛立清(1983-),女,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会计方向等。(河北 天津/30038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这就意味着中职学校必须创新其培养模式,立足于实践,尽可能达到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教学目的。为了适应改革与发展要求,结合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会计专业确立了“岗位主导,双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针对该模式的提出和实施做了探索。

关键词:岗位主导;双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5-0036-02中职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业务简单的特点,要求会计人员具备独立性、技能性、一专多能。这些企业提供的多为最基础的岗位,如出纳、收银、会计、文员、报税、代理记账等。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对各大人才招聘网站信息查询发现,由于中小企业资金有限,很少为员工提供岗前培训,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中小型企业的要求,中职学校要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这就意味着中职学校必须创新其培养模式,立足于实践,尽可能达到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教学目的。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秉承建设国家示范校之机,为满足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确立了“岗位主导,双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以下就该模式的制定与实施做详细论述。

一、实施背景及依据

为了确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全面开展了面向企业和毕业生的调研工作。学校专业教师先后走访了3家会计教育培训机构、10家代理记账公司、20家不同性质的企业,拜访了80名会计人员,追踪调查了150名毕业生,主要以交流、会谈、问卷、参观等方式开展调研交流活动。通过整理分析调研资料,我们发现两个普遍问题:

第一,会计人员一致认为在校学习的学科体系与实际工作中的岗位任务不一致,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需打破原先的课程知识体系,重新组合成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

第二,职业学校招生难、办学难的根本原因是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脱节,得不到社会、企业的认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借助企业的力量实现工学结合,例如平时教学中,利用实际岗位的真实的账套资料进行实操,让学生做“真账”,更有助于培养职业能力,学习内容就是工作内容,工作任务植入课堂,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中体验工作过程。

根据调研结果,通过研讨,我校会计专业最终确立了“岗位主导,双元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推行该模式,联合企业人员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并聘请高职教授和企业专家进行评审。

二、“岗位主导,双元推进”模式解读

(一)岗位主导

“岗位主导”即以用人单位的会计岗位设计为主导,凸显岗位需求,针对会计各岗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设岗位工作情境,工作流程,进行岗位模拟演练真实业务。制定岗位工作标准,按照准职业人要求进行职业操守训练,实施岗位化评价,将学生岗位能力考核作为评价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具备会计各岗位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二)双元推进

“双元推进”即搭建学校、企业互利双赢的合作平台,把在学校获得的理论知识教育与在企业实践获得的职业能力教育有机结合,达到学校和企业在设备、技术、资源上实现优势互补,校企双向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在培养过程中,以新生入学为契机,实施企业与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实现专业教育与企业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与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培养学生诚信、责任、知书达理、精益求精的财会专业精神,提升学生基本素质能力;在组织教学与实训过程中,将企业实际业务作为教学案例和实训素材,并按照企业标准进行学习效果评价,促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在仿真模拟真实的实践条件下完成学习和训练;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指导实习,全面负责学生的实践、考核和安全,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技能,提升学生职业行为能力。

三、“岗位主导,双元推进”模式实施及体会

·职教方略·中职会计专业“岗位主导,双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深化“岗位主导,双元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以专业综合为特色,以岗位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通过优化实训教学环境,改善教学实训软硬设施,增加校外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岗位实践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一)构建了“以岗位综合课程为核心,基础课程为铺垫,拓展课程为深入”的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搜集人才招聘信息,了解课堂教学与实际岗位的距离,了解了会计工作岗位设置和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结合企业需求和专业特点,针对会计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将学科知识整合为九个岗位,分别是:出纳岗位、销售及应收款项核算岗位、存货及应付款项核算岗位、长期资产核算岗位、职工薪酬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经营成果核算岗位、总账报表岗位、筹资投资核算岗位。同时创新教育内容,融入工作流程、增加各岗位实务模拟演练。构建以综合课程为核心,以基础课程为铺垫,以拓展课程为深入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制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二)校本教材建设

为了深度开发课程编写了《会计岗位综合课程》校本教材。《会计岗位综合课程》在编写形式上引入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开发模式,将内容划分成几个教学模块,每一个教学模块再细分为几个具体的项目和任务,以岗位为主导按活动的形式来编排内容,在每一个具体的活动中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理论和技能。按这种体系编写的教材突出岗位特色,更容易被学生喜爱并接受。在编写时教材一级标题为岗位、二级标题为任务、三级标题为活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四级及以上标题。具体参考格式如:

(三)推行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模式,是让学生第一学年在学校学习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二学年由学校组织到指定的企业顶岗实习,随后再返校学习,完成学业,毕业后再返回企业工作,形成了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的基本模式。

为了更好地推进工学交替,制定了工学交替实施方案、学生考核评价方案。学校委派专业教师、班主任联合企业人员指导学生,并对学生实习情况给予评价。实习过程中及完成实习后要求学生撰写实习周记、实习总结。实习结束后专业科牵头联合招生办公室、德育科、教务科召开实习总结大会,分析、解决工学交替模式推广中遇到的问题并总结经验。

(四)改革质量评价体系

通过调研,与企业人员、毕业生座谈,为质量评价积累素材,根据课程特点制定评价标准。制定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方案,设计校内理论课考核评价表、会计岗位综合课程评价表、学生工学交替实施评价方案,形成由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评价、校内专业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模式。

(五)模式实施体会

通过推行与实施该模式,我们有以下体会:首先,教师积极转变观念,职业教育核心理念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经验改组改造为中心,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教学,以心理、生理和知识、技能发展为中心,不要把学生定型培养成某个岗位的人,而是让他们学会如何成为有用的能自我发展的人。其次,积极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体制。该模式的实施需要教学管理制度与教学管理体制的同步改革。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调整相关制度,如课程安排、考核评价等,并制定体现专业特色的专业课程实施方案、实施措施及保障。

责任编辑陈春阳

收稿日期:2014-04-09

作者简介:葛立清(1983-),女,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会计方向等。(河北 天津/30038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这就意味着中职学校必须创新其培养模式,立足于实践,尽可能达到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教学目的。为了适应改革与发展要求,结合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会计专业确立了“岗位主导,双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针对该模式的提出和实施做了探索。

关键词:岗位主导;双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5-0036-02中职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业务简单的特点,要求会计人员具备独立性、技能性、一专多能。这些企业提供的多为最基础的岗位,如出纳、收银、会计、文员、报税、代理记账等。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对各大人才招聘网站信息查询发现,由于中小企业资金有限,很少为员工提供岗前培训,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中小型企业的要求,中职学校要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这就意味着中职学校必须创新其培养模式,立足于实践,尽可能达到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教学目的。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秉承建设国家示范校之机,为满足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确立了“岗位主导,双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以下就该模式的制定与实施做详细论述。

一、实施背景及依据

为了确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全面开展了面向企业和毕业生的调研工作。学校专业教师先后走访了3家会计教育培训机构、10家代理记账公司、20家不同性质的企业,拜访了80名会计人员,追踪调查了150名毕业生,主要以交流、会谈、问卷、参观等方式开展调研交流活动。通过整理分析调研资料,我们发现两个普遍问题:

第一,会计人员一致认为在校学习的学科体系与实际工作中的岗位任务不一致,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需打破原先的课程知识体系,重新组合成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

第二,职业学校招生难、办学难的根本原因是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脱节,得不到社会、企业的认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借助企业的力量实现工学结合,例如平时教学中,利用实际岗位的真实的账套资料进行实操,让学生做“真账”,更有助于培养职业能力,学习内容就是工作内容,工作任务植入课堂,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中体验工作过程。

根据调研结果,通过研讨,我校会计专业最终确立了“岗位主导,双元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推行该模式,联合企业人员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并聘请高职教授和企业专家进行评审。

二、“岗位主导,双元推进”模式解读

(一)岗位主导

“岗位主导”即以用人单位的会计岗位设计为主导,凸显岗位需求,针对会计各岗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设岗位工作情境,工作流程,进行岗位模拟演练真实业务。制定岗位工作标准,按照准职业人要求进行职业操守训练,实施岗位化评价,将学生岗位能力考核作为评价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具备会计各岗位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二)双元推进

“双元推进”即搭建学校、企业互利双赢的合作平台,把在学校获得的理论知识教育与在企业实践获得的职业能力教育有机结合,达到学校和企业在设备、技术、资源上实现优势互补,校企双向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在培养过程中,以新生入学为契机,实施企业与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实现专业教育与企业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与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培养学生诚信、责任、知书达理、精益求精的财会专业精神,提升学生基本素质能力;在组织教学与实训过程中,将企业实际业务作为教学案例和实训素材,并按照企业标准进行学习效果评价,促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在仿真模拟真实的实践条件下完成学习和训练;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指导实习,全面负责学生的实践、考核和安全,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技能,提升学生职业行为能力。

三、“岗位主导,双元推进”模式实施及体会

·职教方略·中职会计专业“岗位主导,双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深化“岗位主导,双元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以专业综合为特色,以岗位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通过优化实训教学环境,改善教学实训软硬设施,增加校外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岗位实践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一)构建了“以岗位综合课程为核心,基础课程为铺垫,拓展课程为深入”的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搜集人才招聘信息,了解课堂教学与实际岗位的距离,了解了会计工作岗位设置和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结合企业需求和专业特点,针对会计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将学科知识整合为九个岗位,分别是:出纳岗位、销售及应收款项核算岗位、存货及应付款项核算岗位、长期资产核算岗位、职工薪酬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经营成果核算岗位、总账报表岗位、筹资投资核算岗位。同时创新教育内容,融入工作流程、增加各岗位实务模拟演练。构建以综合课程为核心,以基础课程为铺垫,以拓展课程为深入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制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二)校本教材建设

为了深度开发课程编写了《会计岗位综合课程》校本教材。《会计岗位综合课程》在编写形式上引入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开发模式,将内容划分成几个教学模块,每一个教学模块再细分为几个具体的项目和任务,以岗位为主导按活动的形式来编排内容,在每一个具体的活动中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理论和技能。按这种体系编写的教材突出岗位特色,更容易被学生喜爱并接受。在编写时教材一级标题为岗位、二级标题为任务、三级标题为活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四级及以上标题。具体参考格式如:

(三)推行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模式,是让学生第一学年在学校学习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二学年由学校组织到指定的企业顶岗实习,随后再返校学习,完成学业,毕业后再返回企业工作,形成了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的基本模式。

为了更好地推进工学交替,制定了工学交替实施方案、学生考核评价方案。学校委派专业教师、班主任联合企业人员指导学生,并对学生实习情况给予评价。实习过程中及完成实习后要求学生撰写实习周记、实习总结。实习结束后专业科牵头联合招生办公室、德育科、教务科召开实习总结大会,分析、解决工学交替模式推广中遇到的问题并总结经验。

(四)改革质量评价体系

通过调研,与企业人员、毕业生座谈,为质量评价积累素材,根据课程特点制定评价标准。制定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方案,设计校内理论课考核评价表、会计岗位综合课程评价表、学生工学交替实施评价方案,形成由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评价、校内专业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模式。

(五)模式实施体会

通过推行与实施该模式,我们有以下体会:首先,教师积极转变观念,职业教育核心理念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经验改组改造为中心,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教学,以心理、生理和知识、技能发展为中心,不要把学生定型培养成某个岗位的人,而是让他们学会如何成为有用的能自我发展的人。其次,积极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体制。该模式的实施需要教学管理制度与教学管理体制的同步改革。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调整相关制度,如课程安排、考核评价等,并制定体现专业特色的专业课程实施方案、实施措施及保障。

责任编辑陈春阳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探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