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治认同的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的策略分析

2021-11-22 17:16黄举明
读与写 2021年6期
关键词:议题探究性选题

黄举明

(福建省长乐第二中学 福建 福州 350200)

基于政治认同而言,政治认同本身作为被提出的高中教育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有目的性的去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让学生对周围的政治体系保有肯定和支持的态度,在这样的基础条件下,学生才可以去考虑如何去完善当前的政治体系,或是维护这样的政治体系。

1.从不同的角度对议题进行选材

教师首先要从多角度实行对议题的选材。我们可以从标准课程中选取一些相关议题,这样的议题可以培养学生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从而渐渐对政治体系产生认同,从多角度选题是从不同角度入手,争取把我们所讲的议题内容进行不同角度的筛选和提炼,再展示到学生面前。从教学实施的角度上来说,教师可以结合上述的标准课程中选题以及从教学重难点中选题两个方面进行;从实践生活角度出发,教师则可以通过对社会热点话题、学生实际生活内容进行选题。

以“传统文化的传承”相关知识进行政治认同分析为例,我们的教学目标可以设立成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通过不同的角度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从而达到正确把握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政治认同就是通过课程的学习对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形成一种认同感,让学生自发感受和理解从个人到社会,再从个人到国家层面的文化自信研究。其根本价值目标与政治认同不无关系,结合标准课程的选题,教师就可以结合课本为例,进行实际教学;结合重难点进行实施,就需要教师在课外进行大量的拓展性教学,用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思考,同时把握好上课时间;以社会热点话题为例,教师可以寻找某一民族或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活动和传播为例进行教学,也可以通过许多国人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友好态度进行反面剖析;结合生活而言,最能直观体现传统文化的恐怕还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这些,把学生的政治认同培养落实到位。

2.将议题细化分析,促进学生吸收

教师在选题进行教学时,应该在选题的基础上对于所选内容再进行提炼,把所选议题分为总议题和分议题,政治类科目的教学,概念性比较强,概念源于生活没错,但是对于学生而言,概念本身就是抽象的。因此教师要通过切分议题形成多个切入角度和思维层次,然后再把这些总结起来,为议题教学提供实施基础。换句话来说,如果教师不能够在教学中将核心素养加以处理而直接使用,在抽象式的概念覆盖之下很难达到真正的议题式教学,那么基于政治认同的政治课的可实施性也就沦为了空谈。教师进行切分后的议题中,总议题应该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总的学习思路,从为什么学习到我们怎样学习,从我们怎样学习到学习后怎样做。再通过分议题的便利性对总议题再进行细化,把总议题展开,加强其可实施性。分议题在总议题之下,需要形成一种并列关系,就像学生写作文时的总分总结构,在并列的同时,具有层层递进的关系,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总议题,逐步促进学生对于所选议题的吸收。

依旧以“传统文化的继承”相关知识为例,结合上文理论说明问题。总议题我们可以设置为探寻国人共同的文化记忆。分议题有三,其一为结合地区特色,探寻新年时有哪些特殊的社会活动;其二为结合具体的活动如“游神”,在节日中承担怎样的实际意义;其三为以文化为载体,说明民众在参与“游神”时得到了什么,使得文化本身得以延续。这样的议题模式,我们就能够从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如:传统习俗、传统文艺等过渡到传统文化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再到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具有怎样的实施性,形成一个在学习上的层次感,循序渐进增进学生对基于政治认同下的议题学习内容的吸收。

3.对议题进行情景创设,调动学生主动性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在议题学习中很难准确把握到议题的核心论点,因此我们要以思辨性的问题为基础帮助学生创立合适的问题情境作为切入点,思辨的具体表现为分析问题、推理问题和评价问题,给学生搭建一个能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平台,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选择思路,形成自己的思维闭环,达到以习得学科知识和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的目的。我们在创设思辨情境的时候,需要明确思辨的主体是学生。其次是思辨内容,要保证思辨的内容从多个角度都可以有渗透的能力,能够保证学生可以通过某一种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总而言之,就是议题可以提供一部分趣味性,目的还是要为了创设一个能够更好地讨论提议的载体,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启发从而逐渐推动教学进程。

以上文的分议题三为例,以当地文化为载体,说明民众在参与“游神”时得到了什么,使得文化本身得以延续。在文化碰撞不断地今天,这样的传统文化究竟怎样得以传承,基于“以‘游神’为文化名片的创立对当地文化传承有何好处”为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具体剖析,我们传承的过程中是否做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果没做到,那为何我们能够稳定传承这样类似的文化,如果做到了,那么我们弃掉的“糟粕”是什么,留下传承的核心文化又是什么。学生在课上通过多角度探讨某一个问题,在合作过程中形成对问题的具体见解,再通过辩证的形式让学生搜集的论据回归到我们的课本,回归到我们最初所创立的论点,这样的一套闭环论证学习就完成了,在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学生用科学、理性精神去进行辩证的思考问题,并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达到了认可中华文化的目的,对我们周围的政治体系产生认同感,达到我们最初基于政治认同的培养进行课上教学的目的。

4.衍生议题,进行探究性教学活动

在课上的教学中,仅仅通过老师的“灌输式”教学显然是不足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的,议题式教学作为践行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形式之一,来源于生活必然要以合适的形式归于生活,这里的合适的形式就是指衍生议题,进行探究性活动教学。在完成议题后,教师可以通过对探究性教育教学活动的精炼总结来结束本次的教学活动,完成我们的教学目的。在设立探究性教学时,教师需要把握的首要目标就是议题的难易度,让学生易于践行和思考,更容易达到目标,在目标的思考上可以进行深化剖析,否则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起到反效果,从而使探究意义变小达不到教学目的。在学生进行探究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一定思路,去进行引导性探究,把握探究的具体方向。课内议题活动的研究拓展,实质上是引导学生进行还在学科内的探究性学习,在设计活动时要给出一定的线索,在学生搜集所需要的材料和论据时,给出一些关键词和查找建议,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把主体目标放在学习上,而不是思考线索和查找资料,因为我们的教学内容把握应该在探究性学习的深层,故而正确的引导在活动实施时至关重要。就比如让学生自行进行有关社会热点话题的政治话题,以新冠疫情发展到至今,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做法和近期大选的社会热点为例,让学生去搜索有关资料,如特朗普在采访时的一些言论,或是在Facebook上发表的一些言论作为活动的论据。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论据发现其中的不符合我们价值观体系的部分,从而通过对比论证到我国的政策的优越性,达成对政治认同的培养。类似的活动在教学中易于开展,易于把控,属于事实层面上的论证教学,对学生而言也属于课本之外的拓展性教学,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把握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教学目标的吸收程度。

5.教师积极引导,合理对课堂进行把控

议题式教学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主要强调的还是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构建,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更多是总结学生的思考方案和学习目标。我们要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在对课堂时间的把控尤为重要,上文所提到的拓展性教学,更多的可能需要占用大量学生课下的精力进行实践和资料查找,但是如果教师无法把握好课上短暂的时间进行有效的总结,那么这堂课和议题式的实践教学起到的作用也是极为有限的。学生在具体的实践学习过程中,思维本身就是发散的,从而无法准确定位到教师所设立的教学目的,专业化角度也不够落实,学生在实践中出现偏离和一定程度的错误也是可以理解的,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纠正,避免做无用功。学生在进行讨论时,教师要组织好课堂秩序和实施流程,可以保留一定的趣味性,但是不能掩盖我们本身的教学目的,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思考和发挥的课堂环境。

一个完整的议题,如“传承文化的继承”的相关知识,在本身就分开了许多论点的情况下,每一个论点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占用多少时间,从议题的描述,到对议题的讨论,到学生讨论过程中意见的整合过程,每一项都应该有具体的时间限制,资料查找等工作应布置在课后。我们的课上主要保证所有事宜都能够高效率的完成,如果我们整节课都把教学重心放在议论某一个点时,那么教师升华教学目的和教学重心的时间就会变少,往往无法保证能够快速准确的定位到教学目标上去,并且在实际课堂中,教师还需要对“走弯路”的小组进行引导,教师所做的是要深化到每一个小组进行教学,把握整个课堂的走向。无论是哪种教学方法,教师的立场和教学目标都不能够发生改变,教师要把握好所讲内容的深浅程度和实践,在注重学生课程内容的培养基础上,落实到基于政治认同感的具体培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政治教师要基于政治认同下对学生进行教学,采用议题式手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出学生的探究心理,使其高中政治学习生活有所增益。

猜你喜欢
议题探究性选题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数学例题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谈诗词的选题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选题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