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娟
(江苏省扬中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江苏 扬中 212200)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通过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空间观念作为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中被明确地提出,足以说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质。
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每次检测中出现问题较多的都是关于估算、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等方面比较抽象的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能够看到,学生一旦学到比较抽象的概念时,就非常吃力,错误层出不穷,特别是四年级的学生在没有认识体积之前就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要真正建立起一定的空间单位非常困难。
升与毫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虽说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升与毫升的了解却甚少。建立容积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较为准确地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凭借实物,即使是成人也是如此。我们很多老师都不太注重教学具的准备,甚至因为嫌麻烦而弃用,其实,课前准备虽然繁琐,但是,有了教学具的加入,往往能够极大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益,减轻教师和学生课后的作业订正和辅导的时间,何乐而不为呢?这个单元里的“升和毫升”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要想准确地建立容积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课上就需要用大量教具、学具进行操作实验,只有经过大量的直观观察与操作体验才能帮助学生建立容量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因而,对于这个单元的教学来说,课前的教学准备就需要非常充分才行。为此,师生双方都作了精心的准备,将大量的学生常见的身边的容器带进了课堂,汇成了一曲数学课堂上生动的“锅碗瓢盆交响曲”。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让数学更加关注生活,贴近生活。于是学生的学习、活动、饮食、起居等内容便成了学习数学的主要素材,学生身边的诸多物品都成了他们学习数学的重要学具。
由于升和毫升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产生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单位,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上的素材,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把学生熟悉的锅碗瓢盆带进课堂,让多数学生感到了数学的亲近与应用价值。教师再充分地创设相关情境,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不仅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且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浓厚起来。认识《容量和升》的第一节课一下课,就有好几个孩子围上前来,七嘴八舌地询问老师,下一节课学什么?第二节课一下课,又有孩子围上前来,很自豪地告诉老师,明天肯定要认识毫升了,我已经预习过了。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师生前期十分充分的准备,就一定能让我们的学生学好这一内容。在课堂上,教师积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让学生开展小组活动,为学生积极创造直观体验的各种机会。例如,认识升的时候,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带来的最大的容器的容量是多少,初步感知容量单位升。引导学生感知1升到底有多少的时候,先认识1升的量杯,再出示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塑料盒,倒入1升水正好装满,让学生记忆这样大的塑料盒的容量是1升,同时展示各种容量正好是1升或接近1升的容器。还通过出示一些容器,让学生判断容量比1升大还是比1升小来进一步体验和感知。最后,还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各种型号的锅碗瓢盆、电水壶、水瓶、教室里的水槽、桶装纯净水等等,让学生估计它们的容量,并尽可能的进行操作验证。
认识毫升的时候,用滴管取水,滴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中,让学生感知1毫升的水是十来滴。接着,分小组安排学生的体验活动,用针筒分别取1毫升、10毫升、50毫升的水,观察它们在水杯中的位置,并说出感受。还在学生的兴趣未了时,分组合作开展猜一猜的游戏,安排了学生猜老师手里不同大小的水杯的容量,并进行验证的环节,在游戏中,学生的感受力得到提升。在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的解决、难点的突破的关键环节,教师都请学生介绍说明或用一个一个的小实验来解决。这样的直观演示和体验,帮助学生较为准确地建立了1毫升和1升的概念。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人人参与,思维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用的,学习数学不再那么抽象,那么枯燥。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将人体一天所需的水分等知识告诉学生,让学生了解了我国容量单位的发展史,认识了古代的量器——斛、斗等,还通过实践活动“美丽的杯琴”,了解了“杯琴”发音的简单原理,认识了编钟、排箫等民族乐器。这些都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为学生学习数学打开了一条探索知识奥秘的途径和方法。
总之,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上的实验操作、直观体验都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长过程,深度建构概念,学生学得扎实、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