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发文
【提要】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凡成功的人,大多有一个共同习惯——喜欢阅读。小学生是人生学习的基础阶段,爱上阅读,科学阅读,有效阅读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小学生阅读的五大误区,提出了有效阅读的应注意的三个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
【关键词】阅读 五大误区 高效阅读 三条途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可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性。在信息化时代,阅读仍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方式。小学语文是基础工程,如果从小教会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博览群书,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笔者结合多年教育和研究经验,对如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时效性进行如下探索。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影响阅读效果的误区
其实我们的家长和老师,普遍都存在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的思想,对学生平时学习成绩要求高,对学生阅读的要求也高,但由于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当前,学生阅读存在五大误区。
其一:盲目性。学生不知道读哪些课外书好,教师和家长缺乏更多的指导推荐,使学生往往花很多时间和精力读一些无聊和无用的书。
其二:随意性。家长和教师没有给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学生有兴趣时就读,无兴趣时就不读;有时间就读,没有时间就不读,存在“一曝十寒”的现象。
其三:差异性。受兴趣和条件等限制,同年龄段的学生阅读极端不均衡。阅读兴趣浓的学生看的课外书多,缺少阅读兴趣的学生看的课外书少;城里的学生条件便利读书较多,乡村的学生受条件限制读书少。
其四:功利性。受“唯分数论”影响,一些教师把课外阅读一味地与词语的摘抄、与读后感的写作联系在一起,摘抄词句和写读后感带给学生的心理压力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部分家长观念落后,认为课外书是“闲书”,会影响学习,从而抑制学生的阅读空间。
其五:低效性。很多學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尚不能自如地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加之部分教师以为 “课外阅读”无需老师指导,学生读书不得法,吸收少,效果差。
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思考
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必须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一)被动与主动——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我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的。”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被动的“要我读”为主动的“我要读”。
1、借教材激趣。在布置预习时,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把课内外阅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学习《祖父的园子》之前,可让学生收集有关萧红的资料。
2、借课外书激趣。教师可通过讲述某本书中最精彩的片断,在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时,因势利导,让他们去读这本书。
3、借榜样激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名人大家爱读书的故事;还可以让爱读书的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4、借活动激趣。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不同的年级、不同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活动方法和活动方式。如语言智能强的学生可采用讲故事、朗读精彩片段的形式;音乐智能杰出的学生可把阅读材料改编成课本剧,绘声绘色地表演等。
(二)、主体与主导——从“牵手”到“放手”。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及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要处理好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关系,既要懂得“牵手”,更要懂得“放手”。
苏霍姆林斯基语说:“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在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教师要根据他们的文化基础、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适时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学完了《一本男孩必读的书》,可以向学生推荐《鲁滨逊漂流记》;学习了《三打白骨精》,可向学生介绍《西游记》等等。
2、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宜的书籍。中低年级学生,可推荐他们读一些童话、寓言、儿歌、谜语、优秀作文等浅显易懂、通俗简短、情节生动、符合他们口味的读物;高年级学生,可引导他们读一些科普读物、民间故事、小说、诗歌、名家名篇等。
3、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通过设立图书角,开辟文化长廊,举办读书会等形式,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三)、方法与效率——方法到位事半功倍
激发了兴趣,推荐好书固然重要,但帮助学生学会科学的读书方法,往往会事半功倍。
1、摘抄划句法。向学生提出摘录和划句的要求,指导学生边读边划边摘,或妙词佳句、或名言警句、或知识哲理、或问题答案,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
2、批注“挑剔”法。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解放思想,不迷信作者,发现疑难之处或有不同看法等,就在课文书页中进行批注,发表个人评论意见,敢于“挑剔”。
3、反复阅读法。指导学生对一些重点文章,或重点章节段落,要反复阅读,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培养“真读书”的本领。
4、质疑问难法。能提出问题,是读书中思考的收获。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书时学会设疑,于探究中释疑、解疑。
5、读写结合法。指导学生写提要,对读物的内容、要点、基本情节等进行归纳缩写。指导学生写心得,写出自己的感想、收获和评价。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最便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作为现代人的一项基本生存技能。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科学引导孩子,让他们爱上阅读、学会阅读,达到 “厚积薄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小学生快乐阅读》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3〕《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