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君红
【摘要】微课以“主題明确、短小精悍、视频承载、网络传播”为突出特征,利用微课进行教学用时短、针对性强,利于提高教学效率。随着微课的实施与推广,微课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微课的主要途径,旨在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微课;应用策略
众所周知,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迎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善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于教育事业来说也是如此,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推动教育改革的大发展,尤其是微课的应用,实现了教学方法的优化,把抽象复杂的知识点变得形象和具体,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优化整个教学过程,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始终坚持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强对微课的重视程度,并把其应用到日常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的价值
在新课改持续发展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创新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是改善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应用微课具有重要价值[1]。
首先,应用微课能够完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以更轻松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感知能力有很高要求,教师需要进行一系列抽象知识传授,这一环节对学生的吸引力有限,时间久了学生就会丧失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课堂氛围也会变得枯燥乏味,学习效果也不高。如果教师应用微课开展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主动性,针对同一个知识点,教师也可以从多个角度把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教学有效性。
其次,应用微课能够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占据着绝对主导,学生只能以被动的方式进行学习,师生之间的交流过少。如果应用微课,这一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缓解,通过翻转教学,师生之间的角色发生转变,学生的潜能被充分激发出来,遇到问题时也会主动寻找教师。如果适度让学生参与到微课的录制过程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会变得更为活跃。
二、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微课的主要途径
(一)课前使用微课,帮助学生预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是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预习任务,那么在课堂学习环节便会更加轻松[2]。一般情况下,如果学生在预习中碰到复杂知识,会浪费大量时间,预习效果也不能得到保障。在微课的帮助下,学生能够轻松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问题可以顺利解决,对新知识的兴趣大大提高。
例如,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节,常规预习情况下,学生很难理解长方体长、宽、高与六个面之间的关系。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把长方体的长、宽、高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然后用动画的方式把长方体展开。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就会发现,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是由长和宽组成的长方形,左右面是由宽和高组成的长方形,前后面是由长和高组成的长方形,进而建立起长方体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对长方体的了解会更为深刻。小学数学预习过程中,教师应用微课能够提高预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二)应用微课,突破教学重点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点比较复杂,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果不能把问题解决,无疑会影响学习效果。对此,当遇到复杂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应用微课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提高教学有效性。
例如,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三)”一节,小学生空间思维不足,学习本节知识有一定难度,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应用微课。具体来说,教师把图形运动的过程录制成微课,把一个图形以及其旋转不同角度后的状态展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强化学生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旋转的概念以及其特征,对于知识的掌握会更加深刻。
(三)利用微课提高复习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结束并不代表着整个教学过程的结束,课后复习也是不可或缺的。以往情况下,教师会要求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这种方法虽然有一定作用,但却容易引发学生反感。在微课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可以应用微课帮助学生复习,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过程录制成微课视频,同时结合重难点知识,让学生在课下观看学习,同时辅以几道针对性的题目。学生观看视频可以实现多次学习,对知识的掌握会更深,复习效率会显著提高。
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发展,小学教学要不断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一改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注重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并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等环节中发挥出微课的作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最终推动学生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德元.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 国际援助,2020(12):74.
[2]杨艳.微课在小学中年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文渊(高中版),2020(7):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