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对学生学业素养的影响研究
——基于PISA 2018数据的分析

2021-11-17 11:48吴成军何佳芳
林区教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平均值科学素养学业

吴成军,何佳芳,刘 莎

(云南大学 a.高等教育研究院;b.汉语国际教育学院,昆明 650091)

引言

近年来,曝光在公众视野中的校园欺凌事件越来越多,开始成为社会中的热点话题。校园欺凌会对学生造成严重的身体和情感上的不良影响,这就是为什么老师、父母、政策制定者和媒体越来越关注校园欺凌行为,并设法找到应对之道的原因。校园欺凌是一种特殊的侵略性消极行为,在这种行为中,某人有意反复地伤害而使另一个难以自卫的人感到不适[1],它的特征往往是系统地滥用权力,并且欺凌者和受害者之间存在不平等的权力关系[2]。校园欺凌极大地影响被欺凌者的心理,从而制约着学生的各种表现。

2018年,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将校园欺凌作为影响学校氛围的子系统,询问学生在校遭受欺凌的具体情况,结果发现,那些经常遭受欺凌的学生比没有经常遭受欺凌的学生更容易感到悲伤、恐惧和对生活的不满意[3]。为进一步探究校园欺凌与学生学业素养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对PISA 2018数据库中有关校园欺凌与学生学业素养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以唤起人们对校园欺凌的重视。

一、数据分析

PISA不仅要探究义务教育快结束时的学生是否可以重现所学知识,还要研究学生是否具有推断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79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PISA 2018考试(中国的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四省市作为一个整体参加本次测试,以下简称中国四省市),共约60万名学生完成了评估。

(一)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本研究中涉及的所有数据,例如学生被欺凌率、校园欺凌方式、不同欺凌行为发生概率以及学生学业素养平均值均来自OECD公布的PISA 2018第三卷报告“学校氛围对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数据库中,该卷着重探讨学校氛围与学生在校幸福感的关系。本研究采用SPSS对这些数据进行相关回归分析以探究校园欺凌与学生学业素养之间的关系。

(二)定义变量

数据分析过程中涉及的“被欺凌率”“学生学业素养”“校园欺凌行为”等变量定义如下:

1.被欺凌率

被欺凌率是各个国家(地区)中在校遭受欺凌学生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在本研究中,使用“被欺凌率”来代替“校园欺凌”变量。以OECD国家的学生被欺凌率的平均值作为基准,高于该基准的国家(地区)记为“1”,视为“被欺凌率高”;低于该基准的国家(地区)则记为“0”,视为“被欺凌率低”,表1反映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经常遭受欺凌的平均值。

表1 各个国家和地区学生经常被欺凌率(依据学生的报告)

2.学生学业素养

PISA考试所关注的能力用“Literacy”表示,本研究中所涉及的“学生学业素养”是指“学生阅读素养平均值”、“学生数学素养平均值”和“学生科学素养平均值”总和,使用“总分”表示“学生学业素养”。通过整理OECD官网公布的数据,将各个国家(地区)的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的得分汇总成表2,以便更直观地反映学生学业素养的整体性差异。

表2 学生学业素养情况分布表

3.校园欺凌行为

校园欺凌是世界范围内中小学存在的普遍问题,对学生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将会影响到任何国家的学生[4]。PISA 2018将校园欺凌分为三种形式:关系欺凌(Relation bullying)、言语欺凌(Verbal bullying)以及身体欺凌(Physical bullying),六种不同行为(见表3)。

表3 校园欺凌行为及其所属类型

二、研究发现

(一)校园欺凌与学生学业素养呈负相关

SPS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校园欺凌与学生学业素养之间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学生被欺凌率与学生学业素养之间相关系数为-0.505,影响强度为25.5%,如表4所示。也就是说,学生被欺凌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学生学业素养平均值往往会下降0.505分。

表4 学生被欺凌率与学生学业素养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

(二)校园欺凌对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的影响大致相同

校园欺凌对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的影响如表5所示,学生经常被欺凌率与学生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0.486及-0.49,影响强度分别是27.1%、23.6%和24%。换言之,学生被欺凌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表现的平均分相应下降0.52分、0.486分和0.49分,但我们发现校园欺凌对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的影响却大致相同。

表5 学生被欺凌率与各素养表现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

(三)威胁性欺凌行为对学生学业素养的影响最大

不同的校园欺凌行为对学生学业素养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除“其他同学取笑我”,其余五种校园欺凌行为都对学生学业素养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学业素养影响最大的欺凌行为是“我受到其他学生的威胁”。在校园里,不论是言语威胁还是身体威胁均会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业素养。

表6 不同的校园欺凌行为与学生学业素养的相关分析结果

三、讨论与建议

校园欺凌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心理活动,降低学生安全感、归属感以及幸福感,从而对学生学业素养产生影响。研究者结合本次研究,通过查阅文献,为减少以及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营造良好学校氛围提供以下建议。

(一)营造反欺凌的社会氛围

相比于欧美国家,我国四省市的校园欺凌发生率还处在中等水平,学生经常被欺凌发生率(4.0%)低于OECD国家报告的平均值(7.8%),但从PISA 2018学生报告的各种欺凌行为发生概率来看,中国四省市的学生被欺凌率高于荷兰等国家(地区)。社会发展影响着教育的发展,良好的社会氛围对学生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社会媒体应积极宣传反暴力、反欺凌的舆论,而不应散布和传播崇尚暴力的言论[5]。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引导大众正确看待校园欺凌事件,让人人知晓校园欺凌事件的严重性,树立“防治校园欺凌,人人有责”的思想观念。

(二)建立预防为主、惩戒为辅的学校“零容忍”治理体系

本研究表明,校园欺凌与学生学业素养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面对校园欺凌事件,学校管理者可以借鉴有关国家的“零容忍”政策,对发生的每一起校园欺凌事件都做到“零容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零容忍”在教育上的应用并非是“毫无商量,发现一例便予以开除”,其深层次内涵应是“一旦发生,严肃对待”。因此,面对学生的重大过错行为或严重道德失范时,应及时采取不同程度的教育惩戒对其进行严肃处理。教育惩戒应有度、有章法可循,惩只是教育过程中的手段,而戒才是教育最终的目的[6],教育惩戒最终的落脚点应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减少学生道德失范问题抑或重大过错行为,建立预防为主、惩戒为辅的“零容忍”学校治理体系。

(三)家校配合,共同抵制校园欺凌

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学校和家庭,这两者是否协同发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校园欺凌的防治不只是简单地依靠学校、社会、国家的参与,更需要家长的配合[7]。研究表明,较少得到家长支持的学生会影响学生的学业素养,从而更有可能遭受校园欺凌[8]。因此,家长应主动配合学校,积极干预校园欺凌,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

(1)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主动与孩子进行沟通,做到校园欺凌“早发现,早处理”。

(2)参与学校开展的各项校园欺凌防治活动,高度重视校园欺凌问题所带来的危害及其预防的重要性。

(3)定期通过微信、QQ、电话等方式与班主任进行沟通,真正做到“动态化”关心孩子的发展,与学校共同抵制校园欺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家庭环境。

结束语

中国四省市学生经常被欺凌率虽然在本次参与测试的国家(地区)中排名靠后,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校园欺凌发生率真的可以小到忽略不计。一方面,媒体报道的日益频发的校园欺凌事件可以佐证;另一方面,中国四省市(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均是我国较为发达的地区,而我国现阶段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中西部发展存在差异。那么,四省市的平均值能否代表整个中国的平均欺凌发生率水平?中国西部的农村以及偏远山区是否仍然普遍存在校园欺凌现象?这些问题将是日后需要研究的重点话题。

猜你喜欢
平均值科学素养学业
平均值的一组新不等式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谈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策略
基于数据挖掘的学业预警模型构建
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途径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变力做功时运用F=F1+F2/2的条件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