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爱波
摘要:数学是极具魅力的学科,学习数学并不需要去死记硬背。学习数学需要的是灵活的应用变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数学,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变式教学严格地以例题为基础,以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用等形式进行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例题教学;变式教学
初中数学老师在授课的时候,通常会通过例题来教学生学习理论知识。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让学生扎实的学会原本复杂的理论知识。其实课本上的例题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若是只讲解课本上原本的例题的话,一旦这个例题中稍加改变,那么学生很有可能不会意识到这个题与之前讲到的例题应用的是同一个理论。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老师需要在课堂之上引导学生学会变式,教会他们在看到一道数学题的时候,能够发现穿在这道数学题外面的外衣、,让学生能够通过表象看本质,拨开虚假的外衣,从而发现这道题是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让学生学会变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老师需要对学生增加培训,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掌握变式这样的逻辑思维能力,一旦学会了这样的思维方式,学生就会减少对老师的依赖。
一、挖掘例题的广度和深度,一题多问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系列好的问题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方法。当老师在讲解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时候,老师需要在课堂之上由易到难,从表入深。意思就是在讲解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时候,老师应该先抛出一个较为简单的问题,通过对一个简单问题的思考以及讲授,让学生能够比较粗浅的了解这个知识点。然后老师再将这个问题稍加修改,让其变成较为复杂的问题,应该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再由老师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这样的话能够让学生自己理解这个知识点[1]。
二、抓住例题条件或结论的变化趋势,一题多变
一题多变不是盲目的瞎变,而是需要根据题目变化的趋势以及知识点的侧重点来进行变换。将题目一题多变是需要在符合逻辑变换的基础之上变换的,而不是任意改变题目的条件。若是不考虑题目的变换逻辑变换题目条件的话,很有可能会出现题目变得没有办法解[2]。
老师在教授例题的过程之中,根据知识点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的原则,层层递进的讲解“一题多变”,这样能够更进一步的让学生学会吃透老师在课堂之上讲解的知识点,从内到外的全面讲解以及理解运用。
三、变式教学的策略性
(一)、变式教学的策略性
当你学习数学的时候,你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因为数学中有很多抽象的符号和概念。若是基础比较差的话,学习数学会更加的难。初中生的知识水平以及智力水平也没有发展出完整的体系,因此学生在理解老师教授的内容的时候可能会比较困难,迅速改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是困难的。 老师若是能够结合课本上的范例,然后对原本的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拓展,结合一些常用概念和解题思路来讲解同一知识点中不同例子,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见识到更多的题目,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实战经验[3]。
(二)、引导学生一题多问,去引申、扩充、发展原有的已知条件
根据中学中思维比较发散的特点,老师在数学课堂之上尽可能多的讲解到更多的知识点,然后加以应用,且同一个知识点反复提及,在解题的时候尽可能应用多个解题思路进行解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在不断的练习以及听课的时候将这些知识点变成自己的知识[4]。
四、初中数学教材例题教学中变式教学的有效应用
老师在课堂之上,需要将一道题目从多个角度进行讲解,尽可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题目,这样做可以快速的拓宽学生们的解题思路。这样的话能够有利于学生的眼界拓宽。当学生们能够积累到更多的例题的话,若是学生们能够在此遇到比较类似的题目的时候,他们就能从之前的积累之中找到解答的思路。所以说不论是什么课程,都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之中学得更加的顺畅[4]。
五、例题变式的策略
(一)、简单改编
这里说的简单改编指的是在课堂中已经讲到的例题将其中的一些数值或者字母等稍作改变,但是不要改变其中的设问的意图以及方向,从而能够让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能够顺利的适应变式带来的改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二)、拓展生长
在课本上的例题一般都是比较简单易懂的,一般老师在讲解之后学生们基本上就都能理解,但是若是对这些题目稍作拓展的话也许就会让许多学生迷失解题的方向。所以老师对简单的题目稍微增加难度,增加题目的层次就能大大的增加学生解题思路。
老师将原本问题之中的条件和问题进行置换,就是“逆过来”思考问题,这是数学学习和研究中的一种方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模式。并且能够很好的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从正逆多种思路来解决问题,这样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增强很有利。
同时,在现有的教材上有一些难度非常高的习题,若是直接讲解的话,很多学生可能并不能马上学习消化掉这些知识。所以老师需要照顾到大部分学生,从简单的问题讲起,让学生先了解难题中考察到的知识点,然后渐渐的进行变式,这样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循序渐进的将难度增大,最后讲解那些难度特别大的习题,能够让学生们更容易学习消化这些需要较长时间的知识。这样的教导方式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们对这些考察相同知识点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让他们在考试的时候碰到这样的问题能够马上意识到这道题目所考察的核心知识点。在我们所遇到的所有问题之中,在题目没有超纲的前提之下,这些题目其实和老师平时讲解的题目都是大同小异,只是进行了相应的改变,其中的核心知识点没有任何的改变,只是考察学生们能否从这些改变之中看到问题的核心。
结语:
初中生在经历过了小学时期的基础积累,到了初中时期他们的思维将达到质的飞跃,若是能在初中时期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可以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之上走得更加的顺畅。变式教学对于老师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变式教学能够更加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联想能力。
数学变式不仅需要学生学习,老师更应该学会变式教学,若是数学老师自己都不了解何为变式教学,那么他们将如何更加有效的教授学生数学。所以变式教学的主导权是在老师的手上,若是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需要增加自身的教学方式,不要只是一味的沉溺于书本上的例题与知识。好的老师不仅将课本上的知识很好的展示给学生,还能旁征博引将一些相关联的知识教授给学生,从而增加学会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邢梦林.初中数学例题的教学策略初探 [J] .科学大众,2018 (16).
[2] 印冬建. 对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一道例题的商榷[J].中学数学,2019(16) :34-35+62.
[3] 罗先知.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与培养的思考[J].散文百家 (下),2019(1):38..
[4] 阮湃维.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優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