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习是紧张而又枯燥的,而学生在这种高压下很难具备充足的学习动力,进而语文教师们就要考虑通过开展情境教学的方式来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以便充分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学习印象。对此,本文从“构建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构建生活情境,丰富学生情感认知”“构建问题情境,锻炼学生创新思维”三个基本点出发,对如何加强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的合理应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法;趣味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
伴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落实,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也更加注重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性记忆,进而教师就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来帮助学生们更加直观具体系感受知识的核心内涵,以便有效加强对学生们对知识的牢固掌握。除此之外,教师们在开展情境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始终注重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地激发,要让学生们真正意识到自己才是课堂上的主体,从而促使其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授课互动的过程中。然而在过去的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们更重视的是学生们对课文的死记硬背,进而就忽略了学生们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的核心本质;再加上大多数的课堂时间都是教师在主导,久而久之学生们也就会逐渐养成懈怠学习的消极态度。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教师们就要能够利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促使每一位学生都热情参与到情境中,从而有效加强学生们的课堂体验,而在此基础上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最终充分促进学生们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构建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高中生长期处于较为枯燥的学习环境中,其学习动力也就会逐渐消耗殆尽,对此教师就要善于构建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们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从而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除此之外,趣味情境教学的过程中,知识也会相应变得具有趣味性,且更加地直观形象,从而也就大大降低了知识的理解难度,这样一来学生们也就会更加乐于去主动学习这些知识。
例如,任课教师在教学《雷雨》这一课的过程中,就可以首先让学生阅读一遍文章,使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找出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欣赏,进而利用视听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深入剧情,更加全面的了解那个时代的特点以及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其次,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来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进而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真实的仔细揣摩人物的内心以及戏剧的语言,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动力,真正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核心。
二、构建生活情境,丰富学生情感认知
语文知识本身和现实生活之间有着极强的联系,而这便是教师要善于构建生活情境的原因之一,从而有效丰富学生们的情感认知。文章的作者大多是基于自身真实的生活经历而创作,也因此文章中蕴含着作者浓浓的个人感情,进而学生们在情境中就要尝试去结合自身的一些相近的生活体验来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而这更加有助于直接把握知识的核心情感,最终有效加深自身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例如,任课教师在教学《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一课的过程中,本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区别父爱和母爱,感受不同阶段的爱,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来针对话题:“说一说你与父母之间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可以对每一个学生分享的故事进行点评,进而促使学生真正的感受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同时使得学生与本文的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学生便能够更好的去阅读文章和理解文章,充分的了解作者的观点,并有效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
三、构建问题情境,锻炼学生创新思维
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而问题情境的构建则更重在培养和锻炼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学生们要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依旧被动地在课堂上听讲,所以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们在情境中进行独立或者合作探究,以便充分考察学生们的综合学习素质,最终逐渐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例如,任課教师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课的过程中,可以询问学生:“你们都读过《水浒传》吗?你知道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姓名和绰号吗?”进而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同时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好奇心。当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本文的高潮部分在哪些段落?林冲的性格发生了哪些变化?”进而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通过问题的引导逐步深入了解文章的核心,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育中,教师要确保教学形式能够充分吸引学生们的课堂注意力,要确保学生们真正投入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便是要重视对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的培养,要鼓励其在情境探究的过程逐渐总结出更适合自身长期学习的方法,最终有效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恒.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 语文课内外,2019,000(005):78.
[2]刘玲.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语数外学习,2019,000(011):P.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