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仫佬族“傩愿戏”表演特征及其传承对策
——以石围屯、白标屯“依饭仪式”为例

2021-11-14 15:19
戏剧之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师公仫佬族族人

(广西大学 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依饭节是仫佬族最神圣的节日,“依饭”即“正在还愿”,也叫“喜乐愿”。“依”即依靠的意思,依靠神灵赐福获得丰收、生活过得美满之意。“喜乐愿”中的“喜”与仫佬话的“戏”(喜剧)音近,“乐”与仫佬话的“傩”音近,主要是为了感恩还愿,以傩面戏的方式取悦神灵,所以也称为“傩愿戏”。在依饭节日里依饭师公通过吟诵唱本、舞蹈等形式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和感激。这是一种仫佬族人集体举行祭祀祖先、祈求神灵保佑的仪式戏剧。

一、戏剧表演——依饭仪式“程式性”特征

“程式,是指遵循已经习惯的习惯和传统。”我们以前理解的程式,往往是指戏剧的动作,即不同角色的演员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其实不然,在中西方戏剧作品中,剧本的结构或者说故事的叙述也有程式。

戏剧的这种叙述程式其实和宗教仪式有着密切联系,也就是说戏剧的形式和祭礼的方式有一致之处。中国的戏剧程式是以巫觋的祭典结构为滥觞的,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仪式戏剧的礼仪组合大多是点线式、串珠式的叙事结构。

在仫佬族白标屯依饭仪式中,仪式活动按顺序依次进行,由安坛、请圣、点牲、劝圣、唱神、合兵、送圣等七个程序组成。每一个程序都有庞杂的科仪以及依饭师公头戴面具扮演成神灵进行表演,极具戏剧观赏性;并将族人祭祀与祈福的理念有效地传达出来,达到驱逐灾祸、还愿的目的,从而实现生命的轮回。

二、戏剧表演——吟诵“依饭唱本”

“依饭唱本”是反映仫佬族民俗文化的文本载体,师公在进行仪式表演时,都会拿出与仪式程序所对应的唱本,将其相关唱词进行吟诵,也使得整个仪式表演更加生动、赋有神圣性。

“依饭唱本”共包含六个篇章,与仪式程序相对应:安坛——《焚香通用》、请圣——《地台清筵科》、点牲——《劝圣科目》、劝圣——《劝圣科目》、唱神——《朝上熟科》、合兵—《地台招兵牛哥科》、送圣——《收兵科》。以白标屯依饭仪式为例,在唱神程序中,师公每扮演一个神灵角色都会唱出与神灵相对应的唱词,以此来体现神灵的英雄事迹,也使其表演更具灵性,深受族人崇拜和信仰。诸如,扮演“梁九官”角色唱其《九官唱》、扮演“白马姑娘”角色唱其《白马唱》、扮演“鲁班”角色唱其《鲁班唱》、扮演“婆王”角色唱其《婆王唱》等等。师公一边唱,一边表演,极具观赏性。

三、戏剧表演——“依饭傩舞”艺术呈现

“依饭傩舞”是依饭师公在仪式表演中肢体动作的统称,其舞蹈形态主要以走罡步为主,分三步罡、五步罡和朝拜罡等。以石围屯依饭仪式为例,师公进行“依饭傩舞”表演。三步罡的基本动作:第一拍左脚从旁起划弧线踩落至右前,右腿自然屈膝向后抬起;第二拍右脚划弧线向左前踏落,左脚自然屈膝向后抬起;第三拍左脚踏回初始位置,放松屈膝;第四拍以左脚为轴心,右脚借力自然蹲转一周,屈膝重心向下。五步罡的基本动作为:第一拍左脚向左方上前上步,上步过程中,膝盖微颤;第二至四拍按照第一拍行动,右脚左脚交替上前,膝盖微颤;第五至六拍左脚上前一步,快速转换重心,以左脚为轴心,右脚借力自然蹲转一周,屈膝重心向下;第七至八拍膝盖伸直,回到原始状态。朝拜罡的基本动作为:第一至二拍右脚上前一步,左脚跟上成“正步”半蹲右手拿简笏,双臂同时向后摆,然后向前摆;第三至六拍行鞠躬作揖礼;第七至八拍立直,双臂自然下垂。

四、依饭仪式表演传承困境

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科技创新的时代,依饭仪式这种原生的民族艺术也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这也使得仪式表演在传承过程中遇到诸多困境。

(一)唱本传播受限

仫佬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却有本民族的语言。唱本内容都是以汉字的形式来呈现的,但是师公在吟诵唱本时,就讲了土拐话、壮话、仫佬话等三种不同的语言。以白标屯依饭仪式为例,在唱神程序中,师公用仫佬话念唱《九官唱》,用土拐话念唱《白马唱》,用壮语念唱《雷王唱》。师公用当地方言吟诵唱本,尤其是在一些喜剧性唱段,用方言唱能够与族人“打成一片”,氛围极其热烈,十分贴近族人的民风民俗。这起到一个调剂作用,让族人不至于觉得整个依饭仪式枯燥乏味。如果师公用汉语进行吟诵,就缺少了其原生态质感。与此同时,在面对外来观众时,师公吟诵唱本的传播面就受到限制。笔者也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对于这种情况感同身受。由于方言的影响,外地受众在第一时间并不能领会师公所唱的寓意,只能通过唱本或表演动作窥得一二。

(二)人物角色扮演减化

在仫佬族社会中,族人十分重视对祖先的祭拜。在他们心中,祖先赋予他们生命,帮助他们生产生活,使他们衣食无忧。依饭节是仫佬族人祭祖、拜神最隆重的节日。在节日里,族人常常要举行一系列敬天拜祖的仪式活动。在仪式中,他们还要敬请依饭师公头戴面具扮演仫佬族36 位神灵祖先,并且以吟诵唱本、舞蹈等表演形式将他们祭祀与祈福的理念形象生动地传达出来,以此表示他们对各位神灵祖先的缅怀之情。由于仫佬族人敬奉的神灵多达36 位,整个仪式表演下来,通常情况下需要三至四天的时间。以白标屯依饭仪式为例,为了压缩表演的时长,师公表演时并没有对全部36位神灵进行扮演,只扮演了族人主要敬奉的神灵,如白马娘娘、梁九官、婆王等。

(三)表演形式单一

依饭仪式作为一种仪式戏剧,由于其原生性,使得表演形式相对单一。在石围屯依饭仪式中,国家级传承人谢宗厚师公在每一个程序上仅仅是进行“依饭傩舞”的表演,并没有其他艺术形式的展现。在白标屯依饭仪式中,银氏家族第十五代传承人银联相师公在演出时一边吟诵唱本一边做出很多戏剧表演动作,极具戏剧性。但是,其表演形式都是他一人包揽一切,也显得过于单调。

五、依饭仪式表演传承对策

虽然依饭仪式表演极具民族原生态特色,但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应该着眼于未来,传承和保护好“傩愿戏”文化,将其推广至更广泛的受众。

(一)表演形式的改善

不可否认,像依饭仪式这种古老的傩仪,在表演时需要原汁原味地呈现出其民族性的艺术特征,以不失其原生性。但是为了更好地迎合受众,符合现代审美,在表演形式上也需要做出一些相应的改善。

首先,在唱本吟诵方面,由于方言的影响,大多数族人都不太常用普通话交流,而且现有的师公年岁已高,笔者在田野调查时就得知谢宗厚师公和银联相师公均已50 多岁,他们并不太会说普通话。所以,当笔者向师公询问一些有关唱本内容的具体问题时,交流起来比较困难。要想使外来观众更加了解唱本吟诵内容的含义,需要在仪式表演传承人的培养上,尽可能提高与外地人语言交流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解读唱本的内容。如,在政府官方举办的依饭文化节上,当地文化部门可以提前复印相关唱段的内容,以纸质的形式发放给外来观众,使他们对即将进行的表演有所了解。

其次,在人物角色扮演减化方面,三至四天的仪式表演时间确实显得过长。尤其是在白标屯依饭仪式上,银联相师公一人全程表演,时间过长会过于疲惫,所以师公在人物角色扮演上只选取梁九官、白马娘娘、鲁班、婆王等几个主要神灵进行扮演。而在石围屯依饭仪式上,谢宗厚师公并没有头戴面具扮演各位神灵,仅仅是采用舞蹈加上吟诵唱本的形式进行表演。基于此情况,要使人物扮演更具完整性,笔者认为师公可以选取36 位神灵最经典的故事片段进行扮演,并且在表演过程中,不仅是师公一个人扮演,可以让其学徒也从中扮演一些神灵人物。两至三人各自扮演一些神灵进行人物对话和戏剧动作表演,使得整个仪式演出更具丰富性。笔者认为,这种形式的演出,并不会有损仪式的原生性,反而使仪式更具有戏剧观赏性,同时改善了人物角色扮演减化的问题。

最后,关于表现形式单一的问题。现今,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政府已经通过举办依饭文化节来推动依饭文化的传承。但是在关于依饭仪式表演传承人的扶持上,笔者认为政府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在当地,做依饭的师公有两个派系,目前政府更认可谢宗厚师公这一派,并给予资金扶持,而银联相师公对此就很有异议。民族的艺术应该不分正统,两个派系虽表演形式不同,但都是民族独有的特色,政府都应该出资扶持将其传承保护好。政府可以通过对两个派系的资金支持,在依饭文化节上,同时邀请这两个派系的师公进行表演,使观众一方面可以看到“依饭傩舞”的表演,另一方面也能看到戏剧情景的表演,表演形式单一的困境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打破传统的传承体系

在当下,依饭表演传承的方式仍旧保持固有的父子传承、亲近传承等家族传承方式。在白标屯依饭仪式上,由银氏家族第十五代传承人银联相师公进行仪式表演,而他的儿子银正爱便作为学徒,进行学习和观摩。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当地很多年轻人为了生计不太愿意花太多精力投入到仪式表演的学习上,这也使仪式传承变得后继无人。并且在父子传承的模式下,继承人的学习能力未必就能达到仪式表演的要求。所以,笔者认为应该打破固有的传承模式,尽可能做到人人可学。

(三)依饭文化进校园

依饭文化进入校园是一项非常有利于本民族艺术传承和保护的举措,可以在当地小学、初中设置仪式表演兴趣培养班。当地教育部门还可以推出有关依饭文化的教材,呈现“依饭唱本”、“依饭傩舞”等内容。例如,“依饭唱本”中有很多优秀道德理念以及众多神灵英勇的故事,可以就此展开内容教学,使当地少儿了解到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树立学习的榜样。此外,“依饭傩舞”还可以参与到校园体育课的教学计划中,通过老师讲授傩舞艺术形态,学生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也可以深刻感受其文化魅力。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当地青少年更加具备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本民族艺术的责任感和认同感。

猜你喜欢
师公仫佬族族人
不受欢迎的人
不受欢迎的人
广西仫佬族古歌活态传承研究*
仫佬族师公调音乐的现状及传承
石头记
非遗语境下南宁平话师公戏传承问题考辨
广西仫佬族传统蔬菜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
壮族非遗“武鸣师公舞”的活态传承调研
中国惟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庆祝成立30周年
广西仫佬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发展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