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 100024)
“戏剧情境主要包含这样一些因素:具体的环境,诸如剧中人物活动的具体的时空环境;特定的情况——事件;特定的人物关系。”戏剧情境会对人物关系的变化产生影响,并对人物心理与具体行动产生推动作用。
《无事生非》这部戏剧围绕两条爱情线索展开,讲述了两对年轻男女在经历考验过后终成眷属的故事。其中还体现了莎士比亚对信任、谎言以及人性的思考。
《无事生非》的时空环境设置在了中世纪的意大利西西里岛上。此背景下的真实历史情况是这样的:在中世纪的封建欧洲,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属品而存在,没有话语权,未出嫁之前的女儿作为父亲的财产,出嫁后则是成为丈夫的财产。女性只有嫁给一位有权势或者有财富的丈夫,才能使得她们的终身幸福得到保证。
故事发生的前提是阿拉贡亲王唐·彼得罗带领两位年轻有为的贵族少年克劳狄奥、培尼狄克从战场上得胜归来,来到了墨西拿,同行的还有亲王品行不端的异母弟弟唐·约翰。墨西拿的总督里奥纳托家里有两位漂亮的少女,即里奥纳托的女儿希罗和侄女贝特丽丝。
接下来发生了以下事件,推动了戏剧的发展:
第一,亲王代替克劳狄奥向希罗求婚;
第二,假面舞会,约翰假装没有认出克劳狄奥,造谣亲王爱上希罗;
第三,亲王设妙计使得原本相看两相厌的培尼狄克与贝特丽丝互相爱慕;
第四,约翰带着亲王与克劳狄奥看到“希罗”与男人幽会;
第五,克劳狄奥在婚礼当日羞辱希罗并退婚,希罗假死;
第六,希罗“复活”,两对有情人举行婚礼。
以上事件都起到了推动戏剧发展的作用,有利于戏剧性的冲突与矛盾的建立、解决。接下来我将通过规定情境中发生的事件,来详细解读《无事生非》这部戏剧中由情境设置所产生的人物关系与戏剧性冲突。
剧中人物关系设置非常巧妙,剧中主要人物的关系有:恋人、好友、父女、兄弟、姐妹和君臣。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得上是亲密,但是亲密之下却还隐藏着巨大的矛盾冲突。
首先分析剧中的欢喜冤家——贝特丽丝和培尼狄克。
戏剧的第一幕,就是里奥纳托、希罗与贝特丽丝一起等待亲王的信使,并且得知了亲王得胜归来,即将来到墨西拿。第一场戏就将贝特丽丝与培尼狄克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贝特丽丝作为本剧中的女主角,在第一次出场时就完美展现了自己的个性:美艳开朗,傲慢毒舌,欢乐又风趣。
她与使者谈笑风生,将使者口中勇敢无畏、风趣、立有军功和具备各种美德的正人君子培尼狄克形容成了吃人的饭桶。听起来贝特丽丝非常讨厌培尼狄克,但正处在青春期的高傲少女心中可能有自己也不知晓的情愫。首先,贝特丽丝急切地想要知道培尼狄克的消息,因为战场意味着死亡,而得知培尼狄克安好的消息后,贝特丽丝才开始了对培尼狄克的嘲讽,直到贝特丽丝说培尼狄克“他的心就像他的帽子式样一般,时时刻刻会起变化的”,暴露了贝特丽丝对培尼狄克的关注。
作为贝特丽丝的“官配”,当培尼狄克出现时,他也展示了自己幽默、风趣、落落大方的一面,他诙谐地调侃了里奥纳托的长相,贝特丽丝出口讽刺他,培尼狄克开口就是:“哎呦,我的傲慢的小姐!”表现出了他见到贝特丽丝的欣喜,但随后这两位吵架吵惯了的人就旁若无人地吵了起来,都在调侃对方不结婚是造福人类的事情。而在后来克劳狄奥与培尼狄克的交谈中,培尼狄克认为贝特丽丝虽然嘴巴毒了些,但是美貌无可挑剔,比希罗好看太多,也侧面证实了培尼狄克对贝特丽丝的认可和赞美。
但培尼狄克排斥婚姻,自称是一位“统治女性的暴君”,不相信任何女人和婚姻,认为“婚姻就是将头颈伸进轭里去”,“愿意一生一世做个光棍”。他将对贝特丽丝的好感忽视了。
第二幕中,贝特丽丝也表现出了对于男人的挑剔,她认为男人有胡子是太老,没胡子又没有男子气概。她是一位不婚主义者,认为婚姻就是坟墓,迟早会后悔。
随后的情境中有关事件出现了,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推动戏剧和人物关系进展的事件出现了,即亲王想要撮合贝特丽丝和培尼狄克。亲王联合了希罗、克劳狄奥、里奥纳托等等人物,分别在贝特丽丝和培尼狄克的面前上演了一场大戏。在众人的谎言中,他们都变成了苦恋对方不得的可怜人,培尼狄克听到贝特丽丝爱自己,立刻想到了贝特丽丝的美好。而贝特丽丝听到培尼狄克爱自己后,也希望培尼狄克继续爱下去,还说自己比其他人更知道他值得爱。两个人在得知对方爱慕自己之后,都想起了对方的美好,想着要报答对方的爱。
贝特丽丝和培尼狄克这两位聪明、高傲、一见面就吵架的青年男女,矛盾巨大,却又在不经意间点出了他们对彼此的心意。莎翁用逼真的谎言拉近了这一对青年男女的心,在情境中巧设了一个绝妙的事件和观众喜闻乐见的人物关系转折。
但谎言总是易碎的,莎翁最后让贝特丽丝和培尼狄克知道了他们是因为被骗才走到一起的,但这时,这两位曾经坚定不移的不婚主义者仍然愿意步入婚姻的殿堂,虽然嘴上说着是可怜对方,其实却有着真挚的爱情。
这就是《无事生非》的情境魅力,成全了一对欢喜冤家。
接下来分析一下剧中的第二对恋人——希罗和克劳狄奥。
与培尼狄克不同,克劳狄奥渴望爱情,迫切地希望和希罗完婚。希罗与姐姐也截然不同,她善良纯真,安静柔和,对父亲言听计从。这样一对年轻男女的爱情本该得到祝福,有个完美的结局,却经历了一波三折,希罗也险些丧命。
得胜归来的英雄克劳狄奥向好友培尼狄克和亲王吐露了自己对希罗的爱慕,看起来是很美好的开始。但在前面的谈话中,培尼狄克将希罗的婚姻比作了一件商品,可以由克劳狄奥买下。而克劳狄奥在亲王愿意帮忙后还确认了希罗是里奥纳托唯一的继承人。克劳狄奥似乎是为了财产才爱上希罗的,这里的细节就不得不让人注意了。
亲王打算帮助克劳狄奥向希罗求婚,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却被其他人知道了,又引起了不少的麻烦。
首先是希罗的叔叔安东尼奥,安东尼奥误以为是亲王想要求娶希罗,于是将这一消息告诉了里奥纳托。里奥纳托听过以后立刻去告诉希罗要答应亲王。而姐姐贝特丽丝却记得让希罗自己想想,不要盲目地踏进婚姻中。两相对比,似乎父亲更在乎女儿能不能嫁给一位亲王,而不是能否幸福。
同时知道这件事情的还有亲王的异母弟弟约翰,约翰对亲王并不服气,想要摆脱亲王并取而代之。在他得知了亲王即将代替克劳狄奥向希罗求婚时,他立刻想到了要给亲王和风光的新贵克劳狄奥找麻烦。
此时第二个事件出现,约翰在舞会上故意将克劳狄奥认成培尼狄克,说亲王被希罗迷住了,正在向希罗求婚。克劳狄奥完全相信了约翰和他侍从的话,说出了要与希罗永别的话。这时就使人疑惑了,为什么克劳狄奥不能将希罗抢回来呢?毕竟亲王向希罗求婚也是违背了当初要帮助克劳狄奥的诺言。很快培尼狄克上场,他调侃了克劳狄奥失恋的事情,也丝毫没有鼓励克劳狄奥抢回希罗,克劳狄奥还希望亲王姻缘美满。
这实在令人费解,这时结合莎翁设置的人物关系再看剧本,疑惑就能解开了。克劳狄奥、培尼狄克虽然和亲王是好朋友,但是三人还有一层君臣关系。所以面对亲王提出的帮助自己求婚的说法,作为朋友,克劳狄奥是感激并且相信亲王的,但是当约翰说出亲王是为了自己的爱情求婚时,克劳狄奥是无法违逆的,培尼狄克也是如此。人物的上下级关系制造出了误会和无力反抗的冲突心理,使得情境更复杂和饱满。
所幸误会解开,克劳狄奥即将与希罗完婚,也得到了里奥纳托的全部家产。约翰的计划虽然没有成功,却埋下了怀疑的种子,约翰又开始想办法破坏这桩婚事。
此时剧中的另一对恋人开始起作用,就是约翰的侍从波拉契奥和希罗的侍女玛格莱特。波拉契奥告诉约翰自己与希罗的侍女玛格莱特相爱,只要自己在与玛格莱特相见时称呼她为希罗,希罗的名声就完了。
约翰非常喜欢这个计划,承诺给波拉契奥钱,就这样,一个足以毁掉一位女子一生的邪恶计划开始了。
在希罗与克劳狄奥婚期的前一天,约翰假装发现了“希罗”与波拉契奥的幽会,告诉亲王和克劳狄奥希罗已经是不贞的女子了,亲王与克劳狄奥没亲眼见到,就决定要羞辱希罗,约翰接下来就将这二人带到了波拉契奥与“希罗”幽会的地点。
而在波拉契奥向巡丁炫耀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得知,因为天色昏暗,约翰言之凿凿,所以亲王与克劳狄奥都受了骗,认为玛格莱特就是希罗。
婚礼开始前,警吏已经来到了里奥纳托家中,他却没有听到波拉契奥的坦白,不禁让人感叹事件发生的巧妙,让人捏了一把汗。
再次强调,剧本的情境处在女子没有话语权的时代,所以当克劳狄奥与亲王都认为自己受到欺骗,在教堂上羞辱希罗,几位绅士一同咬定希罗不贞洁时,希罗是没有力量为自己辩护和反抗的。
在希罗晕倒后,人物的反应大相径庭,克劳狄奥毫不留恋地走了,贝特丽丝心疼希罗。而希罗与里奥纳托父女关系的真面目也浮出水面,希罗完美无缺时,里奥纳托将她视为珍宝;希罗给家族蒙羞时,里奥纳托就希望她赶紧死去。
冷静的神父提出了让希罗假死的办法,等待真相大白。培尼狄克为了贝特丽丝要与克劳狄奥决斗,相比之下,希罗的父亲与爱人却冷漠至极,情绪一下就被烘托出来。
虽然最后皆大欢喜,但克劳狄奥在得知里奥纳托有侄女愿意嫁给他时,他又高兴得喜不自胜了。而希罗真的愿意嫁给一位不信任自己、羞辱自己的丈夫吗?这一事件也验证了前文猜测的克劳狄奥与希罗之间没有真正的爱情,事件与情境环环相扣。
莎士比亚在有限的时空背景下运用了巧妙的事件、人物关系,将《无事生非》的情境设置得精妙绝伦,使得故事精彩纷呈,也能引发读者对于人性、感情的思考。
注释:
①谭霈生《论戏剧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②引用自莎士比亚《无事生非》,朱生豪译,中国宇航出版社,2017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