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琼建
摘要: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如何指导小学生习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提出了一些见解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A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36-349
小学生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我常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有些学生每次作文都写不好,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小学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呢?下面本人提出幾点见解供大家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一)学会观察
拥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条件之一。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但是,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较弱,无法通过观察其周围的人、事、物来获取有用的写作材料。因此,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他们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帮助学生找到观察的窍门,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及事物的形态变化进行观察。例如,在教学“我的植物朋友”时,写作之前,我先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并教会他们如何观察,让他们懂得观察事物要仔细,要懂方法,按顺序观察,可以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或从远到近观察,可以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的方法,了解植物的特点。然后,我再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大自然的各种植物,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植物仔细观察,把自己看到的、听得到、闻到的、感受到的记录下来。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学生从中积累了写作素材,为写作打下基础。他们的作文写得真实、言之有物。
(二)启发想象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些学生平时作文写得很平淡,不具体、不生动,我经常启发他们用上一些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例如写大榕树的外形,有的学生只写了大榕树很高大,于是我这样启发他们:“大榕树的叶子是怎样的?”(又浓又密),“树下是不是很阴凉?”(是),“谁能用一句比喻句描写大榕树?”,一个学生说:“大榕树枝繁叶茂,像一把绿绒大伞,为我们遮太阳、挡风雨。”另一个学生说:“大榕树像一间空调室,我们在树下玩耍,感到很凉爽、很舒服。”我听了很高兴,当时就表扬了他们。这两个比喻都很形象,感受也很真实。接着我又启发他们用上拟人句:“小鸟在树上干什么?”(唱歌),“榕树爷爷在看什么?”(看我们做游戏),然后我再启发他们写出对大榕树的感情:“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兴奋),“每天早晨同学们在榕树下干什么?”(打扫),“你爱这棵大榕树吗?”(爱)。通过这样启发学生,他们的思维就打开了,写出来的作文内容就丰富了。
二、发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尊重个性表达能让学生增强习作表达的乐趣。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将传统的“授课式”教学置换成为“活动参与、感受分享”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参与活动过程中最真实的感受记录下来,为习作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记一次体验活动”时,我设置了两个互动活动:盲人走路、聋哑人问路。在第一个活动中,一组表演,其他学生观察,观察他们在体验活动中的表现。表演完后,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但他们的语言表达凌乱浅白,我稍加点拨后,进行了第二次集中体验。学生有了原有的基础,表达更趋理性,而且条理性和逻辑性更强。他们纷纷表述着自己内心的感受:“我的眼前一片漆黑,仿佛跌入了万丈深渊之中。”“我小心翼翼地摸着走路,生怕踢到障碍物摔一跤。”……如果没有深切的真实体验,凭借空想臆造,无论如何是写不出这样精彩的语句的。
三、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
作文是一个思考与积累的过程,记背不可少,鉴赏不可少,模仿不可少。提供范文让学生进行有效模仿,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范文的存在让学生在模仿与运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便于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减少写作的困难。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先认识后模仿,选取一篇好的范文引路,能让学生增长见识,学到技巧,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就会有规可循。这比抽象地介绍写作技巧更实际得多、更直观得多。利用好范文,让学生学到了好的开头结尾方法,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方法和一些好词佳句的运用等等,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教学生模仿,不是让他们死搬硬套,而是要教会他们触类旁通。例如,我教《荷花》这篇课文,学到“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时,我让学生仿写一句比喻句,有个学生这样写:韭菜挨挨挤挤的,像一棵棵碧绿的小草。我表扬他:“你能灵活运用‘挨挨挤挤’这个词,也能把韭菜的样子写得很形象。”当教到写联想这一段:“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学完后,刚才那位学生又发言:“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棵韭菜,穿着碧绿的衣裳,站在阳光里。风一吹,我就轻轻摇摆,碧绿的衣裳随风飘动……”通过这样的仿写、仿说,大大提高了小学生的模仿能力。
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美国作家柯德威尔曾深有感触地说:“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可见,作文的修改是习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往都是学生写,教师批改,学生收获甚微。那么,如何让学生有所收获呢?我在教学中试着改变了以往的模式,让学生和教师互改作文。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时,我先出示要求:1.找出文中的错别字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2.找出不通顺的句子;3.找出文章写得好的地方;4.找出文章写得不足的地方。然后我拿学生的一篇作文作为示范,演示修改过程,让学生懂得修改方法。接着我让学生采用先自改,后同桌互改的形式进行修改,让学生看到别人的优点,明确自己的缺点,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在实际的写作修改过程中,将写作技巧运用于实践,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上述的方法对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行之有效的,但不是完善的。要写好作文还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书、多积累,为写作积累素材,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作文教学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合理有效地指导学生作文,才能使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吴根华.浅议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J].学周刊,2013(16):167-167.
[2]吴小英.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0(8):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