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博 岳庆雄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而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则是透析的“生命线”[1]。作为透析最为理想的血管通路,AVF 具有存活率高、感染率低的特点[2],但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会大大提高失功的风险,进而影响透析效率,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在AVF 失功后的内瘘再通治疗中,以往多采取外科重建或重新选择其他部分进行手术治疗,但会进一步加重创伤,增加并发症风险。相关报道显示[3],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在治疗内瘘狭窄方面显露出独特的优势,狭窄部位经过球囊扩张后血流通路得到改善,内瘘使用时间得到延长。为印证PTA 在透析患者AVF 中的应用价值,作者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2 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通路建立前后的超声表现进行监控,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0 月~2020 年8 月在本院接受PTA治疗的终末期肾病AVF功能不良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长期在医院接受透析治疗,病情稳定,年龄>18 岁;②均行前臂AVF 手术,桡动脉与头静脉端侧吻合;③首次PTA 治疗,预计生存期>3 个月;④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图像清晰,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感染或精神性疾病;②合并其他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③中途转院或死亡;④AVF 建立时间短,无法满足透析需要。患者中男53 例,女29 例;年龄29~75 岁,平均年龄(54.58±11.64)岁;平均透析时间(3.25±0.86)年;平均每周透析次数(2.12±0.35)次;原发疾病:糖尿病肾病50 例,慢性肾炎19 例,其他肾脏疾病13 例。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PTA 治疗标准[4]:超声结果显示血管走行清楚,较直,血管狭窄部位内径≤2.0 mm,透析时穿刺针血流量≤180 ml/min,狭窄处远端可见血管直径增加,或形成血管瘤,内瘘处震颤及杂音减弱。内瘘失功标准[5]:内瘘成熟并使用>3 个月以后未能触及震颤,闻及血管杂音或血流量<180 ml/min,无法满足透析需要。
1.3 方法
1.3.1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采用 ClearVue 85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飞利浦医疗科技公司),高频线阵探头L17-5,探头频率5~12 MHz,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手臂平展置于检查床,充分暴露AVF 侧上肢,测量瘘口部位内径,观察桡动脉各段走行及动脉内血管内膜情况和是否有动脉硬化斑块;观察头静脉各段分支及静脉内是否存在血栓、狭窄和瘤样扩张等。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流速测量和内径测量,测量3 次取平均值;观察管腔内血流通畅性,保持声束与血流方向的夹角≤60°,适当调节增益。所有数据及图像通过仪器自身软件进行测量,并上传到超声工作站保存。
1.3.2 PTA 治疗方法 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明确狭窄部位,以距离狭窄部位近心端5~8 cm 左右为穿刺点,逆行穿刺AVF,置入导丝、鞘管(5F);沿鞘管进入0.035超滑导丝通过狭窄部位。根据超声探查结果选择适当的球囊进入狭窄部位,一般选择4~6 mm 直径,逐渐增压至2000 kPa,1 min 后逐渐减压;3 min 后重复上述操作,反复扩张3 次。以狭窄处血流速度明显好转,狭窄程度<30%为治疗标准,退出球囊,无菌敷料包扎。
1.4 观察指标 ①统计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②术后4、8 周复查结果,即内瘘通畅情况;③收集患者术前和术后4、8 周内瘘血管的血管内径、自然血流量、透析穿刺针血流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 82 例患者中,单独AVF狭窄患者40 例,占48.78%,其中头静脉狭窄27 例,吻合口狭窄6 例,桡动脉狭窄5 例,头静脉、桡动脉均狭窄2 例;单独血栓22 例,占26.83%,其中以头静脉血栓(17 例)为主,瘘口血栓(3 例)和桡动脉血栓(2 例)为辅;狭窄合并血栓10 例,占12.20%;狭窄合并血栓及动脉瘤8 例,占9.76%,其他2 例,占2.44%。
2.2 彩色多普勒超声图谱 头静脉内径最狭小处仅为0.15 cm,第一狭窄处呈现高速湍流频谱;桡动脉血流色彩较为单一,呈现低速低波动频谱;血管造影显示狭窄部位与超声检查结果吻合。
2.3 术后复查结果 82 例患者术后4 周复查78 例患者内瘘通路通畅,内瘘通畅率为95.12%;术后8 周复查75 例患者内瘘通路通畅,内瘘通畅率为91.46%。
2.4 手术前后内瘘血管相关指标比较 患者术后4、8 周的内瘘血管内径、自然血流量和透析穿刺针血流量均明显大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内瘘血管相关指标比较(,n=82)
表1 手术前后内瘘血管相关指标比较(,n=82)
注:与术前比较,aP<0.05
在终末期肾病的治疗中,血液透析治疗是理想的治疗方法。AVF 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常用的血管通道,其有效性对保证透析效果、控制病情发展至关重要[6]。AVF 有效的前提是必须保证血流充足,通畅性好,可反复使用[7],采用有效措施延长内瘘使用时间,保证血管通畅性十分必要。患者经过血液透析治疗后生存时间延长,但伴随而来的是血管条件恶化和其他基础性疾病风险的提高[8],受到反复穿刺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患者易呈现脱水、低血压并发症,从而大大提高狭窄、血栓、头静脉断瘤样扩张、假性动脉瘤等内瘘并发症发生风险[9],导致内瘘失功。内瘘失功的原因较为复杂,或为上述并发症单一因素导致,或多种因素并存[10]。
PTA 是内瘘失功后的重要挽救措施,其操作简便,创伤小,对自身血管影响小[11],手术成功次日即可正常进行血液透析,且能够对多发狭窄进行多点扩张。超声引导是PTA 手术的常用引导方式,相较于介入引导具有费用低、创伤小的优点,有效避免造影剂和射线对人体的影响[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82 例患者术后4 周复查78 例患者内瘘通路通畅,内瘘通畅率为95.12%;术后8 周复查75 例患者内瘘通路通畅,内瘘通畅率为91.46%。证实PTA 是治疗AVF 失功的安全、可靠的方法。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AVF 血管狭窄和血管形成的诊断中效能显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3],在AVF 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可对血栓、狭窄范围及具体部位进行精准定位,通过检测内瘘内径、血流速度等判断狭窄程度[14];实时检测内瘘血流动力学变化,帮助判断极低回声或者无回声性血栓,且能通过血栓回声反推血栓形成的时间,指导下一步治疗[15]。本次研究在PTA 术前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头静脉内径最狭小处仅为0.15 cm,第一狭窄处呈现高速湍流频谱;桡动脉血流色彩较为单一,呈现低速低波动频谱;血管造影显示狭窄部位与超声检查结果吻合。同时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其他学者研究的结果具有一致性[16],未出现明显的差异。
综上所述,PTA 是治疗AVF 失功的有效方法,对患者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发症,且其能够直观的显示内瘘血管的内径、走行和血流速度,方便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对AVF 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为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有效提高PTA 治疗效果,帮助内瘘恢复功能,提高透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