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模式构建探析

2021-11-11 10:25谢宜勤夏俊萍吴建章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德智体美全员三全育人

谢宜勤, 夏俊萍, 张 程, 吴建章, 方 芳

(1.安徽科技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2.安徽医科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2 ;3.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三全育人”即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出发对高等教育提出的重大命题。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了做好“三全”育人工作,各高校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探索了不少新方法新举措。但是,“三全”育人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本研究结合高校“三全”育人实际状况,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对构建“三全”育人模式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三全”育人的实效性。

1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三全育人”模式的提出

积极心理学是当前心理学界兴起的一种新思潮,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是上世纪末美国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突破。每个个体内部都存在潜在的积极力量与美德,存在一种向一定方向成长的趋势,且这个方向是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当前积极心理学更注重人的发展,注重个体的内在潜能和优势,主张人们要用欣赏和开放的眼光去看待人的积极力量、潜能和美德,培养人的积极观和发展观,增加人的幸福感,创造和谐的社会关系,这与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要求相一致。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属于新时代“大思政”理念下的范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往往不是单一的问题,而是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息息相关,若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方式和方法,掌握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了解大学生的心理成长需求,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2 高校“三全育人”现状

“三全”育人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是整合资源、发挥协同育人的重要手段。当前部分高校对“三全”育人仍存在思想认识不足,理解深度不够问题,导致“三全”育人的效果不佳。

2.1 全员教育宽度不够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不显著,是因为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和学生辅导员的责任和义务,与其他教师、其他部门关系不大;即便部分教师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的重要性,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善于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因素,不能很好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同时,人们对全员育人宽度理解不够,全员育人不仅包括高校全体教师,也包括学生家长,甚至包括社会相关人员。

2.2 全程教育长度不足

高校重视招生宣传,注重新生入学教育,但对入学前和毕业教育重视不够。表现在: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脱节,大学不能对中学生进行专业引导,中学生也不能提前走进大学了解大学;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少高校采取了“2+2”和“3+1”教育教学模式,在“2+2”和“3+1”的教育教学中,学生一般不在校内,而在实践实习学校或单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几乎处于放养状态。部分学生面临就业压力,整天往人才市场跑,没有心思放在毕业论文和专业实习上,使大四的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半停滞的状态。

2.3 全方位教育衔接性不紧密

教育部党组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高校要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协同联动育人功能,切实构建一体化的育人体系,着力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育人体系。随后,高校强化了“十大”育人体系建设,但现实高校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管理轻服务等现象,“十大”育人体系构建不充分、不紧密,相互衔接不够,协同协作,同向而行并未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发展不全面,不协调。

3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三全”育人模式构建

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高校应主动承担培养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因此,构建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全方位实施的“三全”育人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3.1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级联动的全员参与模式

“积极关注”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原指心理咨询师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来访者,发现、关注来访者的言语和行为中的积极、光明的方面,从而使来访者形成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在此是指在“家庭-学校-社会”三级联动的全员育人模式中,家庭、学校和社会里的每个人都要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内在的积极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存在感和幸福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拓展“中学-大学-就业”的全程育人体系

按照心理发展规律,人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应根据每个时期的心理特点来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大学期间,大学生每一年的思想特点和心理困惑都有变化,高校要把握这一特点,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大一开展适应和归属教育,大二增强理想信念和专业教育,大三进行励志成才和专业见习教育,大四强化创业就业和感恩奉献教育等,四个阶段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同时高校还要根据学生不同需求,开展团体辅导和个性化指导。团体辅导解决的是学生的共性问题,而个性化指导就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此外,全程教育还要向大学前和大学后延展。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改进德育工作,要重点把握“信、心、活、全、书”五个字,其中“心”是心理,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统筹好校内教育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等校外活动,统筹好大中小学德育有机衔接,做到入脑入心。也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体现在学生大学期间,还要延伸到大学前的高中引导和大学后的就业指导,做到中学、大学和就业有机衔接。高校要向前延伸招生宣传,帮助高中生了解学校了解专业,指导他们选择大学专业,减少大学期间的专业迷茫;也要向后延伸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立足专业,发展职业,使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于中学、大学和就业全过程,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3.3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育人体系

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一,是指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的、自由的、充分的、和谐的发展;同时,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人自身成长的内在潜力是个体不断完善自我、全面发展的重要推手。新时代高校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育人体系时,一方面,要进一步发挥和完善“十大”育人体系的作用和功能,全面挖掘育人体系中的每一个育人因素,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专业知识,增强体育,融入美育,践行劳育,促使它们同向同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激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身潜能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促使他们成为理想信念坚定、学识见识广博、身心素质良好的新时代大学生。

4 结语

“三全”育人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的全力协调配合。要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动员家庭学校和社会力量来共同做好育人工作;要注意全程育人,把育人工作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和教育教学全过程之中;要注重全方位育人,发挥“十大”育人体系和激发个人潜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协同育人模式。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各负其责,形成联动机制,才能更好地推动“三全”育人工作。

猜你喜欢
德智体美全员三全育人
全员核酸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本期话题: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谈职高音乐与素质教育之间的联系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试析高中政治思想品德的形成
育才先律己——关于小学班主任形象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