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凡刚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从生活角度对孩子进行法律方面教育的课程,会在法律教育的过程中渗透道德规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小学阶段的教育能够使学生在未形成固定的认知前养成良好的道德观与法治意识,为孩子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提升孩子课堂知识的吸收兴趣
课堂知识的吸收兴趣是有效维持孩子课堂知识的吸收动力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孩子而言,具备稳定的课堂知识的吸收兴趣往往能够使他们在课堂知识的吸收中事半功倍。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并掌握孩子的兴趣点,在实际中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开展,图片与视频带来的视觉与感官刺激能有效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力。教育工作者在授课期间,需要透彻分析教学内容,引导孩子制定课堂知识的吸收目标,强化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
二、引导孩子思考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工作是为了进行传统知识与文化的传承,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重点关注和锻炼孩子对问题的思考,为其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吸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孩子提供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针对教学目标对孩子进行提问,引发联想,这样可以有效帮助他们有目的地开展练习。教师要从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出发,将其合理渗透于实际生活,不断提升孩子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锻炼孩子生活中的综合的能力。
三、提升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
教育工作者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作为基礎。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以教师讲授的形式授课居多,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确保在教学中能够结合需要发挥孩子课堂知识吸收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还能促进知识有效吸收。课堂小组讨论方式的适当引用能激发孩子的自主性,在激发孩子积极性方面也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并能够加深孩子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在此前提下,进一步明确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效果良好。例如在《上学路上》的课堂知识的吸收期间,教育工作者则能引导孩子思考并锻炼孩子将课堂知识的吸收到的各种道德与法治知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提高其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在新课改倡议下,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与教育目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合理地融入课堂中,锻炼和强化孩子们道德与法治综合能力,让他们学会思考,在完成教育目标的基础上为孩子们今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吸收和发展打好基础,为我国培养更多的栋梁。
(责任编辑:罗 欣)
参考文献:
[1]俞姣.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策略探究[J]. 道德与法治课堂知识的吸收与研究,2018(16):88.
[2]张欣欣. 课堂教学中提高孩子道德与法治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案[J]. 小学教学技巧,2018(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