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晶
摘 要: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它如同一条纽带连着我们和中华文明,滋润着华夏儿女,让我们以独特的品质屹立世界之中。所以我们要将国学经典纳入基础教育中来,以将我们的宝贵财富一代一代的传承、发展下去。
关键词:国学经典;语文教学;教学素养;教学研究
一、诵读经典,发展学生人文素养
诵读经典可以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论语》在众多的国学经典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当今的教育教学依然有着重要影响。“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的言论深深影响着一个民族的心理。另外,学校宣传栏中的《弟子规》规范了青少年的道德和行为,对他们身心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诵经典可以让学生感受行文的优美,可以感受字里行间的独特韵味,可以体会其传递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咀嚼经典文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厚积薄发
作文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其中学生跑题、偏题现象非常常见,而且在学生的作文中经常出现思想匮乏、观点不明等情况,这些都是缺乏语言积累造成的。《论语》语言简洁、从小事论处、令人深省,每一篇都可以运用到文章写作中来,都可以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论语中的语句经过演变已经成为当下流行的成语,如言必有中、来者可追、不耻下问等全都出自《论语》。开展经典诵读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建立良好的语感,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写作素材的积累。
三、赏析国学经典,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国学经典文字华美、语言凝练,而且蕴含着哲理。比如曾子在谈及“德”的时候,有着自己的见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富润屋,德润身,心广體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首先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在于有崇高的品德,其次确立了德的作用可以修身,最后规范了德的应用,要先律己,然后再要求他人。
四、吟诵经典,利用经典魅力提升学生记忆力
在我国的古代教育中,人们就善用“四书”“五经”开启学生智力,特别是对学生记忆力的训练。我们倡导在孩童时代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既要他们记住传统的精华,又要通过此强化他们的记忆力。背诵是孩子们的强项,只有将国学经典引入其中,加强他们的背诵,才能使其记忆力达到巅峰,才能让他们终身受益。
国学经典意境悠远,是培养孩子们学习古典文化的重要途径。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丰富着孩子们的内心、启迪着他们的思想。所以学校、教师要做好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将其和语文课程有效整合起来,以推动学生更好地发展和前进。
(责任编辑:向志莉)
参考文献:
[1]邹桂芹. 国学经典阶梯式诵读与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实践——以《论语》诵读为例[J].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下),2016(01):12.
[2]马素琳.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国学经典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J]. 明日,201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