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嘉宁
(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1)
国外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外语学习动机理论框架,如John M.Keller的ARCS动机模式(ARCS Mode)[1]45,Dörnyei的外语学习动机三维构建模式(Components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2],Tremblay和Gardner的扩展动机理论模型(Proposed Motivational Model)[3]及William和Burden外语学习动机模式(A threestage model of motivation/An interactive model of motivation)[4]等,这些研究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战略指导,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也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动机(motivation/orientation)是语义学、语用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等领域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但各有侧重,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林崇德等人编著的《心理学大辞典》也有动机词条:动机(motivation)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具有三方面功能:a.激发功能,激发个体产生某种行为;b.导向功能,使个体的行为导向一定的目标;c.维持和调节功能,使个体的行为维持一定的时间,并调节行为的强度和方向。可从不同的角度分类。依据动机的起源,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前者与有机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后者与有机体的社会需要相联系。依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前者由有机体自身的内部动因(如激素、中枢神经的唤起状态、理想、愿望等)所致;后者则由有机体的外部诱因(如异性、食物、金钱、奖惩等)所致。[5]
在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编著的《APA心理学词典(APA Ditionary of Psychology)》中,“动机(motivation)”一词的释义是:a.人类行为导向的驱动力。通常分为生理层面(如饥饿、口渴和睡眠需要)和社会层面(如从属关系、竞争和个人兴趣和目标);b.人类为实现目标和获得成就而自愿付出身体或精神上的努力。c.不断激励自我或他人努力的行为或过程。可见,动机即为引发人类从事某种行为的力量和意念。[6]在《语言和教育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Education)》中,动机被与态度放在一起讨论,因为态度具有动机导向,动机也受到态度的影响。若以态度为变量,动机可以分为教育导向和社会导向;若是只考虑动机变量,则有整体导向和任务导向。而第二语言的学习动机则包括五项内容:a.同化(assimilation);b.促进(promotion);c.效用(usefulness);d.自我发展(self-cultural development);e.民族认同(maintenance of ethnic identity)。[7]
第二语言学习动机是指对语言学习目标的努力与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态度,是推动学生语言学习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着第二语言习得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其对二语兴趣、学习需要、投入精力、学习态度、志向等因素紧密相连。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中,学习者的动机是个重要参考值。而对于教学实践中的一线教师们说,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或减退,是需要时刻关注的问题。不同的是,学习动机不再是学者笔下的抽象概念,而是有着不同背景、不同性格、不同特征的个体。这些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各不相同。教师要解决的不是学习者的动机特点,而是学习者的动机出现问题时该怎么办;因此,动机模式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
John M.Keller在整合动机理论与相关理论基础上所提出的ARCS(ARCS:Attention、Relevance、Confidence、Satisfaction)动机模式,是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动机原理的理论观点。以下是具体内容:
表1 ARCS动机模式[1]45-47
满足、信心、相关、注意等四要素组成了ARCS动机设计模式。其中,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采取适当措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即ARCS中的注意;针对新知识开展教学,教师应将其与旧知识建立联系,或者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学生能够产生共鸣,即ARCS中的相关;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状态学习,充满信心面对学习,即ARCS中的信心;学习之后,学生感到十分满足,即ARCS中的满足。基于ARCS动机设计模型,教师必须能够切实运用四要素,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动机。基于ARCS四要素,正确的步骤是:首先,对于学习者,借助某件事物,使其产生兴趣,并将精力和注意力投入其中;接着,使其知晓自己与该事物的联系十分密切,赋予学习者以信心,坚信自己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最终,学习者圆满解决问题,感到非常开心,内心获得极大满足。ARCS模式还为教师提供了相应的教学策略:“注意”常用的教学策略是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将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激发出来,同时学会提问。基于“相关”要素,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包括与学生的实际贴合,从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学习情况教学,改变学生的状态。基于“信心”要素,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包括为学生树立目标,对成功充满期待,进而提高自我要求,使成功的可能性增大。“满足”用到的教学策略是:提供表现的机会,积极回馈与奖励,维持公平性等。
在ARCS理论中,动机与教学设计(Motivational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也是一个较为核心的内容。John M.Keller指出,设计教学活动,融入动机的步骤分为:对动机问题展开探究、界定;从动机出发,制定相应策略;切实执行策略;对最终成效予以评判。
表2 动机与教学设计[1]66-67
对动机展开探究:借助多种渠道,将与课程有关的信息收集起来,总结学习者动机受到影响的原因,使教学目标的设计更加合理,切实激发学习者的动机。设计动机策略: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果,并根据教学实际,选取合适的手段。执行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融入动机策略。评判最终成效:对学生和教师展开调查,将他们的反馈收集起来,并展开分析,从中找出不足,加以改正。
Dörnye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匈牙利的双语环境中,指出针对外语学习,评估学习者的动机,应当从学习情境、语言、学习者三个方面入手。具体的三维模式见表3。
表3 Dörnyei(1994)的外语学习动机组件[8]
该模式的特征包括:首先,从教学情景出发,融入学习动机;其次,从多个维度阐述学习语言的动机,从而使研究更加深化,同时为实际教学提供指导,即教师应当将积极向上的语言环境提供给学生,而不是简单地“教”。
二语动机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好的学习动机可以保持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对语言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若能了解学生动机需求,并针对需求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可以有效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从学生角度说,工具型动机和融合动机并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汉语习得效果;从教师角度说,应开展教学活动,将自己的示范作用发挥出来,感染学生,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教师还需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其更具趣味性,贴近学习者的生活,激发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好奇心。另外,教师的教学方式要与时俱进,加快创新;增加师生、生生互动,从学习者的兴趣点出发,结合他们的实际,增添更多有趣的环节,使学习者获得更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