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明琦 江秀玲
(扬州职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教研室 江苏 扬州 225009)
系统解剖学是一门尤为重要的基础课程,是按照人体器官功能系统阐述人体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1]学好系统解剖学关乎学生未来临床操作的准确程度及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进而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人体形态结构极为复杂,学习内容细碎,传统教学法已不再适应当前护理人才培养。“三明治”教学法简称Sandwich教学法,是1903 年由英国桑德兰技术学院在工程和船舶建筑系实施的新教学方法[2],后由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应用于医学小班教学,结合形态学课程特点及时代发展的需求,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为探讨“三明治”教学法与信息化教学工具结合在护理专业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在本校医学院2019级护理专业中随机选取三个班,实验1组采用“三明治”教学法与结合信息化教学工具教学,实验2组使用信息化教学工具结合模型示教法,对照组班级采用传统的讲述标本模型示教法。实验教学结束后,分别对这三个班进行问卷调查和理论考核(实验+理论卷面),统计问卷调查结果并结合考试成绩予以分析。结果显示,Sandwich教学法加信息化教学工具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机选择扬州职业大学 2019级护理专业三个班,每班35人,将实验1班设为实验1组,实验过程,Sandwich教学法结合信息化教学工具;实验2班设为实验2组,在传统实验流程基础上辅以信息化教学手段;实验3班为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三个班由同一老师授课,学生已完成对应章节的理论学习,基本熟悉了理论知识。
本校使用的系统解剖学教材为2016年米健主编的人卫版《正常人体结构》,以第八章脉管系统“心脏”部分为例。本章要求结合模型标本掌握心脏的外形、各心腔特征性结构、心壁构造、心传导系统及心的血管等。
1.实验1组
采用三明治教学法及信息化教学工具进行实验,课前教师编写教案,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心脏解剖的多媒体视频及相关案例,学生复习血液循环、心脏部分的理论内容并查阅相关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准备。课中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教师开场: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实践内容,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学习要求,随后提出具体的实验目标和实施过程,时间5分钟。(2)分组及分工:将全班35名学生分为A、B、C、D、E五组,每组7名同学分别以阿拉伯数字编号,如:A1、A2、A3、A4、A5、A6、A7。(3)小组内讨论:以抽签的方式分配每组讨论的任务,结合心脏的模型、标本及手机3D解剖学图谱,根据其所承担的任务充分讨论,时间15分钟。(4)小组间讨论:以阿拉伯数字为组别号,分为七组,每组成员5名,以ABCDE编号,如:将原A、B、C、D、E组编号1的成员组成新的第1组(A1、B1、C1、D1、E1),以此类推第2—7组,新组的每个成员讲解各自带来的标本、模型,通过交叉学习,让新组的每个成员掌握本次课的所有任务,时间25分钟。(5)小组汇报:学生回到最初的小组,将组间讨论的结果汇总,选择一名代表讲解本组承担的标本任务,其他组可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教师逐一解释讨论中产生的分歧,指出错误,给出标准答案,时间20分钟。(6)教师总结:教师围绕本次课的教学目的和学生讨论汇报的情况查漏补缺,使用3D解剖学软件visible body集中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的结构,并对实验进行总结,时间15分钟。(7)金鱼缸环节:教师提出有关血液循环及心脏的案例讨论,每组派一名学生进入金鱼缸参与讨论,其余同学倾听,也可以随时加入金鱼缸的讨论,时间为10分钟。
2.实验2组
采用信息化教学工具结合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实验,课前教师编写教案在超星学习通发布心脏解剖的视频及相关案例,学生思考复习心脏相关理论知识;课中教师通过3D软件visible body集中讲解心脏的结构,学生对着模型听教师讲解,后自由讨论,独立观察标本,教师巡回指导。
3.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开展实验,针对授课内容,教师讲授本次课要学习的心脏模型,学生自由讨论学习,独立观察标本,教师巡回指导。
1.成绩考核
课程结束后进行理论和实验考核,前者占比60%,后者占比40%,总成绩100分。理论考核为笔试,实验考核为识别标本或模型上的结构。
2.问卷调查
发放自制评价表,从学生知识理解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沟通表达能力、团队精神五个方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组学生平均成绩及成绩统计见表1,实验1组学生理论及实验考试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综合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2组学生理论及综合平均成绩略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三组学生考试成绩对比()
表1 三组学生考试成绩对比()
不及格人数统计结果见表2,实验1组实验考核平均成绩不及格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综合不及格人数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表2 三组学生考试不及格人数对比(n)
发出问卷105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表3),实验1组74.3%的学生表示能够适应新教学方法,20%的学生表示能够逐渐适应,5.7%的学生表示适应困难。统计结果显示,实验1组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80%的学生赞同在其他课程中推广Sandwich教学法与信息化教学工具结合使用。
表3 三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n)
1.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Sandwich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多样化教学模式。[3]系统解剖学是一门系统研究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及大体功能的基础医学课程,结构繁多、专业性名词难记;其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可见的模型和标本加强学生记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信息化教学工具如: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让教学时间和空间不再局限;3D解剖学图谱可360度旋转将人体结构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也更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对结构知识的理解。实验结果显示,Sandwich教学法结合信息化教学工具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在课堂讨论中处于主体地位,调动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系统解剖学实验会出现教师一人讲解学生无心听讲的局面;展示模型标本时,很多站在展示台后面的学生无法看清结构;且单一形式的讨论,难以达到既独立思考又集体讨论互相启发的目的。戴维等人研究发现,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法,授课24小时后,仅有5%的知识停留在学生脑海中;而教别人学习24小时后,可有75%的知识停留在教者脑海中[4],Sandwich教学法恰好收到了这样的学习效果。Sandwich教学法结合信息化教学工具可以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组内结合组间讨论,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大大减少了小组讨论中浑水摸鱼的现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教师可运用信息化教学工具把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学生也能更好地查阅资料、增强对结构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结果显示,将Sandwich教学法与信息化教学工具结合,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众所周知,护理专业的学生将来大多会进入临床一线,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是必备技能。传统教学法或仅结合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实验课堂以教师展示讲解、学生观察学习为主;由于时间有限及学生个性的差异,不是所有学生都愿意主动表达观点,最终只有一部分甚至个别学生能得到锻炼。而采用Sandwich教学法的教学,学生是主体,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协作寻找答案,尤其是后面的组间讨论,每位学生都要将原小组讨论的结果独自讲授分享给新组成员,不仅提高了每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听取他人意见,完善自己观点的好习惯,为将来的临床沟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促进教学相长,提高师资素质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能开阔视野,促进教师不断适应当下科技发展,有效减少课堂重复讲授时间,提高传授知识的效率。[5]Sandwich 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每次课的理论知识,课前认真撰写教案,归纳教学重难点,对授课内容进行缜密的科学设计,课中合理安排分组讨论的问题和时间,控制课堂节奏,避免学生产生不良情绪等。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然而,任何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Sandwich教学法也不例外;它较适合小班教学,大班教学还未能普及,且对于自学能力比较差的专科生来说,需要花费很长时间适应,这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引导和鼓励。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虽可以弥补 Sandwich教学法的部分局限性,提高教学效率;但也会受网络及学生设备的限制。在讨论过程中,问题过于简单或复杂,可能会出现学生不愿意参与或打不开话题、玩手机的现象,致使讨论中断,影响后续教学。
综上所述,Sandwich教学法与信息化教学工具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沟通表达能力。目前,该法应用于系统解剖学的实验教学已初见成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人体结构,但还需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