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的SWOT 分析及策略研究

2021-11-07 14:54张宗海
现代交际 2021年17期
关键词:就业率工科一流

张宗海

(商洛学院艺术学院 陕西 商洛 726000)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提出:“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解决好就业问题非常重要,人民群众只有乐业才能安居。”新工科院校是地方性高校转型后的院校,而就业问题也是其落脚点。近年来,全国范围内转型成功的新工科院校越来越多,就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2021年5月13日,教育部公布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909万,比去年增长了35万,就业工作异常艰巨。本文基于SWOT模型对新工科院校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探寻其规律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略。

一、新工科院校的概念

新工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是地方院校教育创新的重要环节,更是推进地方平稳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工科院校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教育的要求,推进社会快速发展而出现的。新工科院校即部分地方院校在原工科院校基础上,为进一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结合当地企业、产业及优势资源,精准定位、错位发展,通过合并、更名等方式升级转型,以工科学科为主要力量,为地方培育大批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的普通本科院校。[1]

二、新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SWOT分析法的适用性

1.新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梳理三所新工科院校近三年的就业质量报告相关数据得到表1。

从表1中可看出,2018年、2019年两年三所学校的就业率相对平稳,在90%左右。2020年三所高校的就业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Y学校下降5.7%,幅度相对较小;A学校和S学校分别下降16.84%和21.96%,幅度相对较大。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冲击,国内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企业的开复工时间都在推迟,旅游餐饮、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增大,部分行业的用人需求急剧下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明显增加。

表1 2018—2020 年Y、A、S 三所新工科院校一次性就业率

从2020年三所新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来看(见表2),毕业生省内就业率最高达到82.92%,省内最低就业率为63.11%,省内就业率要远高于省外就业率,呈现出新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省内就业聚集性。从上表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毕业生愿意加入本省各行各业的基层建设,而省外就业率最高达到36.89%,调研发现,外省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是外省学生。

表2 2020 年Y、A、S 三所新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情况

2.适用性

美国科学家依据相关理论设计了 SWOT分析模型,即内部优势(Strength),自身劣势(Weakness);外部机会(Opportunity),外部威胁(Thereat)。依据不同的社会环境和行业态势,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多种组合形式:SO战略则形成优势,WO战略则会因自身劣势影响外部机会;ST战略则是要利用内部优势,规避风险与威胁;WT战略则要减少劣势,降低威胁。新工科院校是近年来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快速推进高校发展的本科院校。[2]以工科专业为主,为地方培育“留得住、用得上”的区域性人才的普通本科院校,在转型和发展中,特别是在毕业生就业问题上优势和劣势并存,机会与挑战共在。结合SWOT分析模型灵活多变的特点,选择SO模型、WO模型、ST模型、WT模型等进行分析,从多角度充分剖析新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并得出一定的科学指导和理论指导策略[3],从而使新工科院校的毕业生顺利就业。

三、新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的SWOT 分析

1.内部优势

大部分新工科院校是几所专科学校合并而成的。这类院校,专业设置较为全面,学生可以接触较多的科学知识,为就业提供更多的机遇。新工科院校充分与地方企业合作,采用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相结合的授课模式,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平台,极大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顺利上岗、快速适应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大部分新工科院校会结合地域情况,打造一些地方特色专业和特色课程,使学生学习、掌握本校特色专业的知识和实践技巧,毕业后顺利进入当地特色单位。

2.内部劣势

首先,新工科院校存在教师资源的劣势。一是大部分教师是合并过来的专科学校聘用的,学历相对较低;二是教师的授课模式由专科向本科转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三是学校的硬件条件和师资待遇有限,后期聘用的高质量年轻教师较少。师资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质量、水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新生入学到学生就业,教师的作用不可或缺。其次,新工科院校的生源质量有限。通过查阅此类学校的招生计划发现,60%新工科院校的生源来自本省,其中70%又来自农村。此类生源缺少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就业过程中,农村学生会因缺乏自信,不敢于挑战自我,与很多单位失之交臂。

3.外部机会

新工科院校的培养模式界于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之间,采用的是“理论与实践平开”的培养方式,大部分新工科院校都与当地企业有着密切的合作,企业与学校联合打造地域性企业和特色学科专业。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和企业单位充分接触,且部分教师被企业聘任为相关技术指导,教师会为学生提供帮助,学生也与当地企业提前熟悉。事实证明,新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外部机遇远大于其他普通本科院校没有人脉、未接触过企业的学生。

地方性的新工科院校大部分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面对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但是人才紧缺的问题。新工科院校的毕业生经过学校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养,具备了相关专业知识、动手实践与研究能力,在当地社会发展缺乏关键人才时,迅速填补空缺,满足地区发展需求,快速上岗工作,为当地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4.外部威胁

从新工科院校的概念中可知,此类院校都是部分地方专科院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通过合并、转型、升级而来的,发展定位是“为地方培育大批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的普通本科院校”。而国内大部分一流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则是“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4]二者在办学定位上存在巨大差异。将新工科院校的就业区域扩大到全国范围内来看,一流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给新工科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大部分企业招聘时明确提出只招录“985、211及双一流专业”优秀毕业生,此类招聘直接将新工科院校的毕业生拒之门外,极大地缩减了新工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对新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外部威胁。

四、促进新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1.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

目前,部分新工科院校的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在学生升入三年级和四年级时才开始,致使学生的职业规划及就业意识比较淡薄,最终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严重困扰。新工科院校应该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一是尽早让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进入学生课堂,在一二年级辅助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在三四年级对已经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学生进行有效分类,并加以引导。二是专职辅导员利用好与学生交流的时机,按照学生自身发展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引导。三是家校联合,形成“二维一体”的就业引导平台,尽早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意识,为学生顺利就业排难解忧。

2.优化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向地方型、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

一是要准确定位。从培养方式、培养途径、培养目标角度认识到新工科院校的生源和学校的优势与不足,明确当地缺乏的人才类别,以当地人才需求为导向,引导学生“根植地方”,为当地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精业务的人才。二是校方要建立良好的学生实践平台。新工科院校应该和当地的社会企业发展紧密相连,构建成熟稳健的学生实践平台,让学生充分锻炼动手能力,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逐渐完善自身理论知识储备与专业实践技能,为后期就业、快速融入单位、适应职业角色进行铺垫。

3.加强与国内“双一流”理工科院校合作与交流

2017年教育部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并且设定基本目标为: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双一流建设学科共计465个。[5-6]“双一流”高校与地方新工科院校相比,学科体系更加成熟,学科研究能力更强,硬件配套设施更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就业平台,毕业生就业理念与引导方法都非常有借鉴意义。借鉴全国“一流”工科院校的就业指导经验,依附相关学校,搭建新型就业平台,全力推进新工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4.提供立体式实践平台

新工科院校是地方普通高校的新生力量,对地方企业和社会发展来说作用重大,有效利用好地方企业和社会环境,对新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有着关键性的作用。首先,高校积极联合当地企业创办“校企合作式”的实习基地。其次,学校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和认知实习,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转化的平台,让学生优先适应工作环境,为后期顺利入职做准备。最后,毕业时通过校企之间的招聘会及教师的引导,鼓励、动员毕业生利用实习期间所积累的经验和自身优势顺利就业,为当地企业发展和社会注入力量。

猜你喜欢
就业率工科一流
大理大学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