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视角下戏剧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

2021-10-26 07:24黄映雪黄剑丰
今古文创 2021年38期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生态翻译学翻译

黄映雪 黄剑丰

【摘要】 本文以潮剧《情断昆吾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为研究对象,探究译者如何基于生态翻译理论,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对戏剧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并把这些词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有效地传递给目标受众,促进潮剧文化在英语国家的有效传播,为当前戏剧的外宣翻译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戏剧;文化负载词;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8-0113-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潮剧海外传播与交流研究”(项目编号:GD20CYS29);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 一带一路’背景下潮剧译介流变研究——基于生态翻译视角”(项目编号:2020GZGJ291),以及2020年度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第三批) 社科类项目 “基于生态翻译视角的潮剧译介研究”(项目编号:2020SK1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戏剧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魁宝,更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于受众而言,戏剧是视觉的艺术、听觉的艺术,但于表演者而言,它是说的艺术、表演的艺术。为了让更多的外国受众认识、了解中国戏剧,戏剧翻译起着重要桥梁作用。

然而,戏剧翻译要比散文、小说等其他文学的翻译较为复杂,关于戏剧翻译的理论研究也较为缺乏。戏剧是特殊文学体裁,其翻译生态环境具有特殊性。戏剧翻译的读者不仅是文本读者,还有导演、演员以及观众。在进行戏剧翻译时,译者需要考虑如何妥当处理戏剧翻译生态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因此,基于生态翻译视角,以潮剧《情断昆吾剑》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为研究对象,分析译者如何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对这类词进行翻译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一﹑戏剧文化负载词及翻译

文化负载词是指一些源语言有而目的语中没有的概念(Mona Baker,2000)[1]。潮劇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地方戏曲,具有独特的潮汕地区文化特征。大多数剧目都是根据潮汕地区的民间故事、传说创造而成,唱词中有许多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方言、俚语、俗语、典故等文化负载词。例如潮剧《情断昆吾剑》中“慈母”“愚兄”“清明节”“弱冠”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语,“朱元璋”“大周天子”等具有中国文化历史背景的人物词。这些词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戏剧的戏曲文化和宗教文化,其所含的文化信息在译文中并没有对应词,从而增加了这类词的翻译难度。然而戏剧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有助于国外受众更好地认识、了解戏剧文化。所以在翻译这类词时,如何妥当处理戏剧翻译生态环境中的各种要素,灵活选用翻译方法是译者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二、生态翻译学

(一)生态翻译学的概念

2004年,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提出了“生态翻译学”这一概念。胡庚申教授认为:基于达尔文的“适应/选择”和生态学视角,翻译就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选择活动”。此定义确立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即在翻译过程中,不论是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还是选择,都是译者的适应与选择,是译者的主动行为。翻译生态环境指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2]40。

(二)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原则

根据生态翻译理论,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寻求语言生态平衡的过程。此处的“平衡”指的是综合各种环境因素做出“最优”的选择。针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做到“最优”,生态翻译学提出了“多维度”转换原则。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要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将文本做出适应性的选择转换。“翻译是语言的转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是交际的积淀”[2]133。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发挥主体性作用,妥当处理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者之间的关系。

语言维的适应性强调译者要准确把握源文本的语言风格,并把这种源文本的语言风格体现在译文中。文化维的适应性要求译者首先要关注的是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译文要适应目的语的文化环境,避免引起读者对源文本的曲解和误读。交际维的适应性强调译文的实际交际效果,译者需要关注译文是否体现了源文本的交际意图、能否引起读者的共鸣[3]。

三﹑潮剧《情断昆吾剑》文化负载词英译的多维分析

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潮剧是中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它享有“南国奇葩”之称,并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非遗项目之一。潮剧既具有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特点,又具有潮汕地区文化特色。潮剧起源于潮汕地区,并以独特的表演形式、优美动听地唱乐闻名海内外。

潮剧《情断昆吾剑》是由来自广东省作家协会的黄剑丰先生根据武侠小说《还剑奇情录》改编,新加坡学者李玉云女士对其进行了字幕英译。2019年3月该剧在新加坡维多利亚剧院成功卖座上演三场,获得当地观众和媒体的一致好评。

根据胡庚申教授所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在戏剧文化负载词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遵循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原则,力求在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上适应戏剧翻译生态环境,做出译文的最佳选择。

对潮剧《情断昆吾剑》进行英译的新加坡学者李玉云女士是位潮剧爱好者。她了解剧本的话术及编排演练,也了解新加坡当地受众的文化、语言习惯以及他们对潮剧文化的需求。因此,在翻译《情断昆吾剑》文化负载词时,她能很好地综合考虑适应翻译生态环境中的各要素,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对文化负载词进行有效的翻译。以下将基于生态翻译视角,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对《情断昆吾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分析探究。

1.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

文本信息的主要载体是语言,而语言却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首要考虑的要素。中国戏剧是历史悠久,文本中包含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色的词汇、句法、文风等。为了把戏剧文化有效地传递给国外受众,在进行戏剧翻译时,译者需要积极适应译语环境,熟悉原文和译文之间的语言结构差异,采用国外受众习惯的语言表达方式。语言维度的适应性选择的关注点在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在语言层面上的适应性转换。语言维适应性选择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词义转换,但词义转换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字对字”进行转换,而是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适应源作品的语言特点,并且有选择性地将其体现在译作中,戏剧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也是如此[4]。

例1:陈玄机:母亲,你回来了。陈雪梅:回来了,这次拜访你家师伯,让我打听到一个恶人的下落。陈玄机:恶人?什么恶人?陈雪梅:一个作恶多端的恶人!二十年来我苦寻他的踪迹,苍天有眼,终于让我打听了!陈玄机:母亲,您一向教导孩儿要除恶务尽,此人既是恶人,待孩儿前去取他狗命!

译文:Chen Xuanji: Mother, you have returned home.Chen Xuemei: Yes, upon visiting your Reverend Mentor I learnt the whereabouts of an evil person.Chen Xuanji: Who is this evil person?

Chen Xuemei: A monster who did much evil deeds. I have been searching for him for the past 20 years. Heaven has helped me to finally know his whereabouts.Chen Xuanji: Mother, you have always taught me to eliminate evil. Let me kill him if he is an evil person.

“師伯”这个称呼语对于中国人而言,除了其身份是师父的师兄之外,还带着一种后辈对长辈的敬畏之情。其在原文中所具有的文化含义并不是英语“uncle”一词所能够表达的。于是译者选择将其译成“Reverend Mentor”。“reverend”的意思是“尊敬的﹑可敬的”,一般用在正式任命的宗教领袖的名字或身份前表示尊敬, “mentor”的英语解释是a wise and trusted guide and adviser。译者在语言上的选择性转换实现了“师伯”与“Reverend Mentor”的信息匹配。“恶人”在中文中是指那些道德败坏﹑品质恶劣的人。译者在此语境中用“evil person”和“A monster who did much evil deeds.”来对应源文本中的“恶人”和“作恶多端的恶人”,帮助目标受众更好地体会陈雪梅在提到自己丈夫云舞阳时的那种咬牙切齿之恨。例1中“狗命”比喻卑贱的生命,此时的陈玄机并不知道云舞阳是自己亲生父亲,但据母亲所言,云舞阳是个十恶不赦的恶人,非杀不可。因此,在此语境中译者将“取他狗命”翻译成“kill him”,不但突出了英语语言的口语化特点,同时也符合戏剧语言“口语化”和“简练”的艺术精髓。

就句子结构而言,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规则和文字结构。译者在翻译时需掌握原文和译文的语言结构差异,要用符合译文表达习惯的语言来传递原文的意思。不但要考虑词汇表达是否恰当这种语言层面上的和谐,还要注重语言结构上的和谐。例如:

例2:陈雪梅(唱):他他他,一助朱明圈天下,功遂遁入贺兰山,卖主求荣、良心散尽、恶毒心肠,他的名字叫云舞阳。

译文:He helped Emperor Zhu Ming to rally the country. He retreaded into the Helan Mountain after he succeeded. He betrayed his master for glory, he is devoid of conscience, he is a very evil person. His name is Yun Wuyang.

“卖主求荣”“良心散尽”“恶毒心肠”这个三个四字词语意思相近,都带有贬义色彩,用来描述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出卖朋友、坏事做尽、心狠手辣。在例2语境中这三个四字词语的重叠使用把陈雪梅对丈夫云舞阳讨厌、憎恨至极的感情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汉语表达注重意合,源作品中连续用了三个四字词语,铿锵有力,让观众听起来感同身受。但是英语注重形合,强调句子结构的衔接和连贯,因此译者把这三个词语翻译成“He betrayed his master for glory. He is devoid of conscience. He is a very evil person.”三个简单句,不但与源作品的并列结构相呼应,同时使得译文更加符合国外受众的语言表达方式。

语言是翻译的基础和直接表现,在语言维度适应性选择方面,为了从语言结构﹑语法﹑原语文化等方面还原戏剧文化的特征,在翻译戏剧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应根据不同的语言生态环境做出适应性选择,灵活选用直译﹑意译等翻译策略,在目的语中寻求这些词对应的表达方式,满足目的语读者的阅读和理解需求,有效地传递这些词的文化含义。[5]

2.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

译者对文化维的适应与选择,主要是指由于原文和译文之间存在文化背景差异,处于原文文化环境中的译者要积极适应译文的生态环境,注重两种文化内涵的阐释和传递。戏剧是一种语言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文学体裁。戏剧翻译除了受到原文和译文的文化差异影响,译者还要综合考虑舞台表演等影响因素,谨慎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帮助目标受众更好地领会到戏剧作品的文学韵味,促进中国戏剧文化在西方国家的有效传播。于是要求译者具有较强的文化意识,在翻译过程中尽最大努力再现戏剧原作品的文化含义,把戏剧文化准确地传达给目标受众,帮助他们更好地领会戏剧原作品的魅力。因此,译者必须充分理解原文和译文两种语言文化差异。

例3:陈雪梅:你那早死的爹爹是大周天子的近卫。

陈玄机:大周天子?哎呀,莫非是二十年前与那朱明皇帝争天下的张士诚?

译文:Chen Xuemei: Your deceased father was the bodyguard of Emperor Zhou.

Chen Xuanji: The Zhou Emperor? Could it be Zhang Shicheng who 20 years ago together with Emperor Zhu Ming fought each other for control of the country.

例3中出现了“大周天子”“朱明皇帝”“张士诚”这种具有中国文化历史背景的人物。由于国外受众对这类文化负载词缺乏相关文化背景,为了保留这类词原有的文化信息,又为了能让国外受众更好的理解这类词背后的文化含义,译者选择将“大周天子”“朱明皇帝”直接译成“Emperor Zhou”“Emperor Zhu Ming”, 然后选用定语从句“ Who fought each other for control of the country.”对两位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帮助国外受众更好地理解剧中这两个人物关系,成功地实现了文化维的转换。

例4:陈玄机: 鸟声!是清明鸟在叫!哦,近日时雨纷纷,原来是到了清明时节!

译文:Chen Xuanji: I hear the Qing Ming birds’ chirping. There is intermittent rain recently. It is because Qing Ming Festival(also known as Tomb-sweeping Day falls on either April 4th or 5th of the Gregorian calendar) is here.

“時雨纷纷”“清明时节”引用于唐代诗人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所描述的是清明时节,雨纷纷地飘落下来,路上行人的心境更加凄迷纷乱了。此景象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国外受众而言则并非如此。于是译者在此语境中采用“直译+注释”将“清明节”直译成“Qing Ming Festival”,加上注释“also known as Tomb-sweeping Day falls on either April 4th or 5th of the Gregorian calendar”对清明节的进一步解释,帮助国外受众更好地理解“清明时节”的背景知识,将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传递给国外受众。

在文化维的适应选择转换方面,由于中国戏剧文化历史悠久,文化负载词较多。译者在处理中西文化差异时,既要了解、尊重中国戏剧文化风俗,坚持文化对等,又要考虑国外受众对戏剧文化的接受能力。因此,译者应灵活采用释译﹑增译﹑归化与异化等翻译策略来补偿目标受众在中国戏剧方面的文化缺省,从而实现双语和双文化的适应性选择。

3.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是指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实际翻译过程中,除了考虑语言信息的转换﹑文化内涵的传递,译者还要把选择转换的重点放在交际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6]。语言是实现双方交际意图的重要工具,而翻译是实现“跨语言、文化和时空交流”的重要手段。在进行戏剧文化负载词翻译时,译者不但要实现这类词的文化价值和含义,而且要实现它们的交际意图。

例5:陈玄机(唱):严亲逝世二十载,未曾浊酒清香奠孤魂

译文:Chen Xuanji: My father is dead for 20 years, but I have never prayed to him.

严父慈母在中国文化中指的是在教育子女时,丈夫扮红脸、妻子唱白脸。在中国文化中,这是一种常见的家教方式。传统的中国家庭教育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家教理念,于是严厉的家教和规矩形成了子女们对家族权威的尊重,也就是所谓的“孝顺”,于是便有了“严父”和“慈母”之称,在此译者舍弃了对严父文化背景的解释,而是更加关注该词的交际意图,故在此将“严父”翻译成“my father”。

例5中的浊酒和清香是潮汕老百姓家里常用的祭拜物品,而此时的陈玄机却连这些最为普通的祭拜物品都无法拿出来祭拜自己的父亲,心中满是愧疚。浊酒、清香在英语中并没有相应的词可以表达,因此译者在此舍弃了对这类词进行翻译,而选择将“奠孤魂”译成“pray”,帮助目标受众更好理解剧中所处的环境,从而实现了交际维的选择性转换。

例6:陈玄机(唱):悬崖峭壁添雄起,怪树奇石相与盘,羊肠小道十八曲,毒蛇猛兽此在藏。

译文:Chen Xuanji: The rugged terrain is robust. Unusual trees and rocks compliment each other. The paths are narrow and curvaceous. Poisonous snakes and ferocious animals hide in the mountains.

“羊肠小道”是用来形容狭窄曲折的小路,特别是山间小路。在此语境中译者并没选择对“羊肠小道”进行直译,因为如果采用直译而没有加上详细的解释,容易引起国外受众的困惑。因此,译者在例6语境中直接选用了两个形容词“narrow”和“curvaceous”对“羊肠小道”的含义进行解释,让国外受众理解无碍,实现了原文和译文的交际意图。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因此译者在翻译戏剧文化负载词时,应适度把握这类词交际维度的适应性转换,发挥主动性,灵活选用翻译方法,力求最终译文能够贴切地体现原文的交际意图,帮助国外受众更好地理解戏剧文化负载词的内涵。

四﹑结语

为了方便分析,以上分别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对潮剧《情断昆吾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了分析研究。但是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译者需同时兼顾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进行适应性选择。生态翻译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际翻译实践中对戏剧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了有效地传播戏剧文化,为了最大限度地把戏剧文化负载词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传递给国外受众,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综合考虑语言、文化和交际等多维因素,积极适应不同的翻译生态环境,灵活选用翻译方法,从而有效地把中国传统戏剧文化传递给国外受众,促进我国戏剧文化的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1]Baker, Mona.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0,133.

[3]王宏.生态翻译学核心理念考辨[J].上海翻译,2011,(4):10-11.

[4]卜彪,祝朝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基于生态翻译视角[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9,(6):49.

[5]王丹.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詹纳尔英译本《西游记》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J].西北大学,2019,(9):17.

[6]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3):8.

[7]陆小英.从生态学翻译适应选择视角看英若诚的《茶馆》译本[J].淄博师专论丛,2019,(3).

作者简介:黄映雪,女,广东海丰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戏剧传播。

黄剑丰,男,广东普宁人,作家、客座教授,研究方向:潮剧创作与表演。

猜你喜欢
文化负载词生态翻译学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基本层次范畴理论与词汇翻译的越级策略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
释意理论观下的文化负载词的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