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红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国长足稳健发展的核心动力,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华底蕴的弘扬、学生品行的塑造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新时代课程改革,国家的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尤其是在初中的教育中,让传统文化辅助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让课程的教学传递出传统文化的魅力,成為初中老师教学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立足于传统文化与道德法治课程的关系,探讨两者融合的重要性和方式。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道德法治
作为多种文化脉络中唯一一条从未间断过的、拥有丰厚底蕴的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具有悠长的历史延展力,而且还具有深厚的历史纵深度。在中国历史进程中,传统文化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而且塑造了一批又一批有德行高素养的社会人才。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成为国家新的发展重点。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德育资源,对道德法治课程的开展具有辅助作用。
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和意识成长最关键的黄金期,他们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缺乏一定的判断力,很容易在虚无中迷失自我。因此,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与传统优秀文化关系最为紧密的学科,既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媒介,是知识教学与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体。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结合传统优秀的文化内核,将课程的形式进行改革、将教学的方式进行创新,既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教育内涵的重点目标。
二、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的途径
(一)找准切入,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的兴趣
传统文化虽然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一环,然而老师们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对于文化的内涵和课程的形式没有合理相融,导致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没有高昂的劲头。因此,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成为最重要的关键所在。比如,老师可以在开课之前,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近期比较热门的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影视片段,如《觉醒年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自然而然的引入课程《承担社会责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明确自身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逐渐树立起人生发展的理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对传统文化中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实现传统文化学习的有效渗透。
(二)多元渗透,营造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
古语云: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说的就是氛围对人的影响。班级作为学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环境,对学生的性格养成、观念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传统文化宣传时,首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充足的感受空间,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的快乐。比如,老师可以将每节课之前的10分钟作为课前读书会,组织学生们进行经典文章和诗词的诵读;或者让学生们分享最近看到的传统文化常识,给其他同学们进行分享和科普。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长期交流会的分享下,逐渐耳濡目染,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知,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加入学习的行列,主动地去搜索学习相关的知识背景故事。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读书会结束后的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拓展模式,构建线上体验式文化教学
步入二十一世纪,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且还为传统文化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入,提供了新的方向。线上体验课作为区别于线下的一种教学方式,不能照搬线下课的模式,而应当紧跟时代的发展,通过借助科学技术和大数据的优势,来增强体验课的氛围感和学生的参与感。一方面,老师可以借助科学技术的优势来拓展教学的空间;另一方面,老师可以借助大数据的优势来丰富教学的资源。比如,在学习《生命的思考》时,老师可以采取翻转课堂的模式,利用网络平台录制一份8分钟以内的视频,其中包含对课程内容的梳理以及预习作业的布置,上传至班级群内,让学生提前进行准备。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VR技术,让学生们沉浸式的观看过往志愿军为了不被敌人发现而忍冻挨饿的场景,增强情感上的共鸣。通过这种直观的呈现方式,可以让学生跟随看到的人物情感和经历,沉浸式的体验那个年代的人民的拳拳爱国之心,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三、结语
传统文化作为维系民族情感发展的纽带,不论是对哪个学习阶段的学生,都应当努力的学习并践行传统文化的精髓。这就要求老师必须走在学生前面,不断地学习传统文化,掌握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精髓传授给学生们,真正意义上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参考文献:
[1]杨艳.让生活绽放德育的光芒——基于现实生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例谈[J].求学,2021(6):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