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敏
摘要:基于核心素養下的新时期小学教育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不断创新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是新课改热点。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契合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根据教材设计的内容建构合理的教学情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策略
学生学习数学可以科学激发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出数学学习热情,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升自身综合数学能力。造成缺乏趣味性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适应性不准确及小学数学教师缺乏专业能力,想要促使小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及运算方式,必须依赖情境教学模式的创设提出核心素养框架解决这些问题。
一、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现状
(一)教学形式单一固化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主要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点和运算方式变化情境内容,属于一项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细化工作,所以,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情境教学的热情不高。小学数学教师在“公开课”中往往使用较多的教学形式是生活类情境,教学形式单一固化,其他形式的情境使用频率不高。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知的公开课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采取PPT和实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求知欲,反观单一固化的教学模式,不同之处在于,在情境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直观感受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学习热情热烈。
(二)教学手段缺乏趣味性
有趣的情境教学能够促使枯燥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赋有趣味性,课堂更加生动活力,很多学生十分青睐小学数学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模式,更加喜欢趣味性强、氛围轻松的数学课堂,但是,因为应试教育带来的压力,部分小学的数学课缺乏趣味性,教学流程死板,比较忽略师生的课堂互动,缺乏游戏、故事,教学脱离实际社会生活经验,探索知识点规律的教学严重偏离学生的阶段性认知水平,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因为业务能力和其他原因,在创设趣味性数学教学情境上缺乏积极性,问题参差不齐,个别教师不经认真筛选就使用雷同的教学素材,丧失自主创新动能。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一)根据革新的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是高度契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教学手段,创造适合课堂教学的情境,教师需要科学地选择贴近生活实际创设关键情境环节。另外,小学数学教师创设数学情境还要紧密围绕小学数学课标进行,首先,小学数学教师要对数学教学情境教学形成全局认知,根据教学确定多维教学目标,将教材作为学生高效学习的载体,科学利用,真正将情境教学作为一种科学手段应用课堂教学中。其次,小学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教学能力,反复斟酌自身的认知层次,与时俱进地顺应小学教育发展趋势,用于担当,奋勇创新。
(二)兼顾数学秉性和趣味性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需要,教师要积极营造学生乐于感知的故事情境,例如,在讲解数学加减法的过程中,利用讲故事的带入形式,排列出动物园礼物排行榜,通过多媒体信息化手段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利用形象生动的动物运算,学生更加乐于沉浸在故事氛围中接受新的知识点和运算方法;教师也可以创设游戏类型气氛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意义和概念,例如,在学习分数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折纸游戏,利用PPT指导学生利用不同方法折纸,比比看一共有多少种折纸方法?通过分组游戏,学生可以清晰理解1/2/、1/4等分数意义。
(三)注重逐步渗透数学知识点和运算方式
小学数学知识是小学阶段最难掌握的学习内容,一些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记忆混淆等问题,在运算的过程中频繁出错,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知识点为学生设计出适合的教学内容。例如,“认识时间”对学生来说,稍有学习难度,大部分学生因为时针、分针、秒针难以区分造成认知错误,针对此类典型问题,小学数学教学是要设计出生动的多媒体PPT,利用动画形式动态钟表界面,帮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包含的具体格数,一共有多少个大格?一共有多少个小格?秒针转一圈之后,分针一共移动了多少格?分针转一圈之后,时针一共移动了多少格?通过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逐渐发现钟表时针、分针和秒针之间的联系。
三、结语
核心素养历经审议最终划定出六大内容,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可以通过恰当地运用核心素养内容辅助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属于一项系统性工程,主要目的在于为学生建构一个科学学习、通过实践理解数学知识点和运算方式的学习氛围,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持续地深入研究情境教学策略,保证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华峰.巧设数学情境,培养小学生数学探索精神[J].小学教学研究,2021(2):79-80.
[2]林奶勤.创设小学数学情境串提升学生学习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6):103-104.
[3]黄云壮,田夏彪.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实践的问题、成因及策略探析[J].教育观察,2021(03):13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