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爱国情怀及爱国主义教育思想

2021-10-19 09:48刘霞
中国德育 2021年19期
关键词: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教育陶行知

摘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坚定弘扬者和实践者。他将爱国看作高尚的品德,并以此倡导为国为民的大爱精神和牺牲精神。陶行知将爱国落实在行动上,通过推广平民教育、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投身抗日等践行自己的爱国情怀。陶行知对爱国主义教育有深刻的论述,强调爱国心和国家意识的培养,提出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和方法。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既要将陶行知的爱国情怀作为教育内容,更要继承陶行知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陶行知;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简介:刘霞,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要求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宣传具有爱国情怀的知名人物,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鼓舞人。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弘扬者、实践者。他在国家遭逢内忧外患的艰难时期,为国家、为人民不懈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下很多陶行知纪念馆被确定为师德教育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示范基地。陶行知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他的报国实践,以及他作为人民教育家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高度重视和独特看法,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一、陶行知的爱国情怀

(一)从小立下爱国报国的大志

陶行知生于徽州乡村的一个贫民人家,面对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他从小就立下为国家作贡献的宏图大志。15岁那年,在跟同学一起议论人生、抒发个人理想后,陶行知把自己的理想写在了宿舍墙壁上:“我是中国人,要为中国做贡献。”[1]陶行知告诫国人,如果本国国民不爱国,国家就会被侵占。“凡国家都有人爱,我们不爱国家,或者爱得不深,外国人就要代我们爱了。”[2]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千疮百孔,陶行知深感救国报国的紧迫,将爱国志向转为爱国的责任和使命。“我们生在此时,有一定的使命。这使命就是运用我们全副精神,来挽回国家厄运,并创造一个可以安居乐业的社会交与后代,这是我们对于千万年来祖宗先烈的责任,也是我们对于亿万年后子子孙孙的责任。”[3]“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究竟做什么大事,才能践行爱国报国的使命呢?陶行知选择了教育为公、教育造国。

陶行知到美国学的是政治,但他认为提高全民素质才能彻底改变中华民族的境遇,继而转去哥伦比亚大学学教育。陶行知从内心坚定教育对国家是大有裨益的、大有可为的事业,“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共和国立国的要素,在国民有共同的目的,共同的了解,谋共同的利益”[4]。

(二)以大爱精神践行报国使命

在陶行知看来,爱国就必须一心一意、全心全意,不带任何个人私利。“为人民代表者,不许天下为私”,陶行知爱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爱一切劳苦大众,愿意终身做人民的“老媽子”。

他到南京郊外的晓庄创办乡村试验师范,为穷苦农民“烧心香”,为人民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抗战期间,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多次呼吁、奔走,一路披荆斩棘,孜孜以求,号召全体中国人真心实意去爱国,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诗歌,抒发了自己炙热而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运用情感上的感染力和行动上的号召力激发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行为。

“生为民有,死作国魂”,是陶行知写给孙中山先生的挽联,也是他本人爱国爱民思想的体现。陶行知去世后,郭沫若在其灵前宣读的长诗《祭陶行知先生》中高度赞扬陶行知爱满天下的伟大人格,“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你是永远永远,要受人纪念”。

(三)终身以国家立场从事爱国报国实践

早在金陵大学读书的时候,陶行知就在《教育精义》中写道:“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党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5]要让国家富强,必需人民智慧。1923年,在经过大量调查后,陶行知撰写了《学生与平民教育》一文,提出了平民教育问题是当下中国最重大的问题,“中国四万万人,内有三万万二千万不识字的。这三万万二千万没有受过教育,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因此,陶行知将平民教育运动定位为“到乡下去的运动”。1926年12月,陶行知发表《中国乡村教育改造宣言书》,表示要“招募一百万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创办一百万个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于是,他放弃留洋博士、大学教授、教务长、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的光环,布衣草鞋来到了南京郊外,创办了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

陶行知国家至上的道德品格不仅体现在抗日救国、与反动派斗争等大是大非上,在面对微小的选择时,他也能站在国家的立场,考虑国家的利益。1920年,陶行知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代理教务主任,郭秉文先生任校长。11月26日,陶行知在校行政会议上得知郭秉文决定聘南开大学教员钟心暄先生为南高师教员一事,“仔细思量,颇有不安于心”,因而第二天写信给郭秉文商榷此事。整封信仅302个字,字字铿锵、句句明理,诚恳质朴。信中写道:“吾辈为国家造就人才而办高师,伯苓先生亦为国家造就人才而设南开,同一为国植才,则得于本校而失于南开,故以全国目光观察,此举实属无补。”[6]在陶行知看来,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工作,哪怕是一个人事变动,都应该以国家的视野、格局和情怀来作出判断。

二、陶行知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

作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从事人民的教育事业。他非常关注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强调教育应以“培养国家观念、爱国实力及大国民之气概”为根本宗旨。[7]

(一)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陶行知深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将爱国报国作为个人德行的最高实现,当作最高尚的品格。沈钧儒等为了国家利益而勇敢奋斗的爱国志士,都被陶行知誉为“道德的楷模”。陶行知还特别看重一个人是否具有民族自尊心,并且认为民族自尊心尤其体现在当民族面临外敌入侵,都应当“争气”。只有具备了爱国爱民的道德品格,爱国才能成为自觉行为,正如在抗战中陶行知提出:“使人人都愿为中国死,知为中国死,能为中国死,则中国自然活起来”[8]。

猜你喜欢
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教育陶行知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陶行知夜归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析张元干诗词的爱国情怀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论红色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爱国情怀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