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飞宇
[摘要]红色影片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散发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电影《英雄儿女》作为红色经典影片的巅峰之作,通过成功地塑造王成、王芳等无数英雄形象彰显爱国情怀,通过英雄事迹、主题情节展示爱国精神,通过对白、音乐等视听语言烘托爱国思想,全方位彰显了中华民族英雄儿女的爱国主义情怀,并以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鼓舞和激励着现代观众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
[关键词]《英雄儿女》;爱国情怀;人物;情节;视听
代表中华民族记忆的红色影片在我国电影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其中1964年上映的红色影片《英雄儿女》,更是被公认为新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不朽的巅峰之作。电影将故事背景设定在20世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通过王成和王芳这对志愿军兄妹的英雄事迹传达出中华民族深沉的爱国情怀。虽然电影《英雄儿女》经历了50余年光阴荏苒,但是其爱国主义色彩仍未褪色,电影中英雄人物、英雄事迹、视听语言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鼓舞着一代代人担负起了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一、核心人物彰显爱国情怀
电影以“英雄儿女”为名称,足以看出影片中英雄人物对于故事和主题发展的重要意义,影片成功地塑造了王成、王芳等无数英雄形象,他们的英雄形象至今仍让观众难以忘怀,他们身上彰显的爱国主义情怀仍然具有时代价值。
(一)王成的牺牲精神彰显爱国情怀
影片《英雄儿女》中王成的牺牲精神带给观众最强烈的心理冲击,其彰显的爱国情怀也最为强烈直接。电影中王成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的性格特征,他勇敢、忠诚、开朗、乐观的性格迅速地征服了不同时代的观众。影片中王成不但具有过人的胆识,并且豪迈无畏。王成最后手持爆破筒站在敌人包围中喊出的“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至今回荡于历史的长河中,回荡在每一个观众的心中。影片中王成生于工人的家庭环境,当帝国主义国家侵略邻国朝鲜时,他毅然决然地响应国家的召唤,参加了志愿军奔赴抗美援朝的最前线,践行着自我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在朝鲜战场,他身受重伤被送到战地医院接受治疗,伤口未愈他却迫不及待地奔赴战争的最前线。在无名高地的惨烈防御战中,王成的队伍以寡敌众,身边的战友在炮火中纷纷倒下,最后只剩他一人坚守阵地,打败了美国侵略者的一次次反扑,最终弹尽粮绝只剩下一支爆破筒。王成在浴血奋战后抱着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慷慨牺牲。电影通过王成这一普通士兵的牺牲精神诠释了普通战士的爱国主义情怀,也展示着为国牺牲的爱国主义抱负和大无畏精神。
(二)王文清、王芳的奉献精神彰显爱国情怀
电影除了通过王成的牺牲精神直接体现伟大的爱国情怀,还通过军队领导王文清和女儿王芳的无私奉献凸显更加深沉的爱国情怀,虽然不如王成那般强烈直接,但是却更加浓厚感人。
电影中志愿军领导王文清作为主人公之一,其久经沙场,对国家、民族事业保持着矢志不渝的奉献精神,身上无时无刻不彰显着革命者的高风亮节。王文清在前线指挥战斗过程中,沉着果断;在与战士相处时,平易近人,与所有战士同吃同住,一起面对死亡的威胁,毫无领导的架子。作为志愿军主管思政工作的领导,王文清不仅对志愿军战士严格管理,细心教导,对女儿王芳也一样,让她和普通战士一样投身于为国奉献的事业中。电影中,王文清通过王成的英雄事迹鼓舞和教育自己的女儿和身边的战士,激励他们和自己像王成一样到战火纷飞的最前沿去为战士服务,为战士唱歌,加油打气。最终在王文清的鼓舞下,战士小刘和王芳勇敢地走上前线,演变为与王成一样的身具爱国主义理想和抱负的英雄,实现着自己对国家的诺言。电影中王文清通过自己的奉献精神,以身作则鼓舞和教育着自己的亲人和战士,让他们成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可以说,王文清这一形象充分彰显了革命前辈身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除了王文清,影片中最能体现奉献精神的人物当属女儿王芳。影片中王芳虽是女性,但是在王成、王文清的影响下,她逐渐成长为一名敢于、乐于为国牺牲、奉献的女战士。影片中王芳受到爱国主义的鼓舞,投身于志愿军的文艺工作中,在父亲的支持和帮助下,她以活力和青春在抗美第一线奉献着自己的激情。在惨烈的前线,王芳和战士们一起面对着死亡的威胁,自觉勇敢地在战火中践行着自己对父亲及国家的承诺,在枪林弹雨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才华。当王成慷慨牺牲后,她没有沉浸在悲痛之中,而是将悲痛转化为爱国主义的力量,用更无畏和饱满的奉献和爱国情感,用自己更加有力铿锵的歌声弘扬英雄王成的英勇事迹,用实际行动彰显着她对于国家的奉献和热爱。王芳的奉献精神除了表现在文艺演出上,她还用崇高的爱国觉悟帮助朝鲜人民,用她的无畏精神和身体帮助朝鲜老人和孩子躲过敌人的轰炸和屠杀,尤其是为了保护朝鲜老人,她身负重伤,使观众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鼓舞着无数人的爱国激情。
总之,电影《英雄儿女》通过王成、王文清、王芳等英雄人物形象彰显着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虽然方式略有不同,但带给观众的心理感受却一样,让每个人在观影中感受到英雄和爱国情怀的伟大。
二、主题情节展示爱国精神
作为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红色经典,影片《英雄儿女》中导演用较大的篇幅向观众展示了朝鲜战场上一次次惨烈的战争场景,也通过王成等人的英雄事迹彰显英雄儿女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和忠诚,故事情节中蕴含的爱国情怀至今仍被无数人铭记。
电影《英雄儿女》一开始就通过硝烟、枪炮声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惨烈的朝鲜主战场。当志愿军战士和朝鲜百姓面对美国飞机的扫射时,电影中每个人都没有退缩,而是仍然抓紧时间抢修公路。此时,刚从后方战地医院跑出来要奔赴前线的王成为了挽救朝鲜老人和孩子,完全地忘记了自己的伤口和危险。电影没有采用传统的铺垫式的故事情节安排,而是一开始将蕴含爱国主义精神的情节直接展示给观众,通过战场的惨烈和英雄的勇敢将王成等志愿军英雄的国际主义情怀和报效祖国、无畏牺牲的爱国精神展示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为整部影片奠定了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和基调,很快就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并沉浸在爱国主义的感情中。影片中,王成刚刚返回原部队,甚至没有休整就自愿积极地参与了另一项更加艰巨和危险的任务。接到上级命令,王成和他的部队必须以少敌众坚守住一个无名高地,这次任务注定了战士们有去无回、以身殉国,但是每一个战士此时毫不犹豫地执行着命令,正是爱国主义情怀让这些英雄能如此的无畏、勇敢,甚至甘愿牺牲生命。影片中,美国士兵虽然一次次地向着王成所在阵地猛烈攻击,但是志愿军战士在保家卫国的信心和决心鼓舞下,一次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当英雄一个个倒下,只剩下王成用仅有的弹药拼命抵抗着敌人的进攻时,电影用近乎悲壮的直接叙事形式展示着王成的爱国精神,影片没有故意设定主人公心理独白等叙述来展示阐述爱国主义对他的影响,而是让王成身背电台向总部报道,并让王成喊出了“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最后呐喊。此时影片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却直截了当地将“向我开炮”的呐喊转化为爱国主义的号角,引导着观众的爱国情怀达到顶点。当王成手持最后一个爆破筒,跳出战壕冲入敌群英勇就义时,志愿军战士不怕牺牲、以死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让每个观众都肃然起敬。除了这一故事情节直接展示志愿军战士的爱国精神,影片还以王成牺牲后诸多角色的转变为突破口,揭示了爱国主义对每个人的鼓舞和激励,也侧面展示了爱国情怀的伟大。电影中,王芳在哥哥王成英雄事迹的鼓舞和激励下,很快由一个懵懂的新兵成长为坚强勇敢的女战士,让她的爱国主义情怀得以成熟。例如,在影片中王芳冒着枪林弹雨,在最前线救护伤员、唱歌跳舞鼓舞士气,甚至在战地的一次演出中,为保护战友免遭敌机的轰炸而英勇负伤,以自己的奉献来彰显对国家的热爱之情。电影中关于王成、王芳等人的故事情节地直接地将革命者的大无畏情怀及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展示给每个观众,让观众真正地理解了爱国主义情怀的伟大之处。
影片《英雄儿女》通过上述令人血脉偾张的战斗场景和情节将爱国主义精神直接或间接地展示给现代观众,让每一个人在心理上受到了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的一次洗礼,也对现代社会思想和精神起到了一定的升华作用,这也是影片成为红色经典的最主要原因。
三、视听语言烘托爱国思想
电影从根本上来说是视听语言的集合,它通过对白、音乐等元素来烘托电影的思想主题,各种元素的综合运用能让电影表达出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电影《英雄儿女》充分利用了视听语言这种叙事方式,通过音乐和对白烘托出影片深厚的爱国情怀。
(一)经典台词意含爱国精神
台词或语言是电影必不可少的叙事工具,贯穿于整部电影,让故事主题清晰而完整,也将思想内涵传递给每个观众。电影《英雄儿女》中出现了大量经典的、具有爱国意义的台词,甚至某些台词至今仍广为流传,这些极具时代性的台词将主人公的爱国情怀表露得异常清楚。如电影中王成父亲曾经言道:“祖国和人民都盼望着你们能打胜仗……党中央盼着你们打胜仗”,这一台词将普通人的爱国情怀表露无遗。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观众会遗忘王成英勇赴义时喊出的最后一句:“向我开炮!”这一经典台词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最好的宣言,永恒地留在观众的脑海中。另一句经典台词“他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委婉却意味深长地将爱国战士的崇高人格完完全全地展示给观众,引发观众对爱国主义及革命先烈的思考和崇敬。电影《英雄儿女》中充满爱国情怀的台词比比皆是,在电影的世界中为每个观众树立了爱国主义这一神圣道德标准,鼓舞和激励着无数人将王成等人视作榜样,即使在现代社会,这些台词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仍然具有时代价值,值得发扬和继承。
(二)《英雄赞歌》歌颂爱国精神
音乐作为电影视听语言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之一,对影片思想主题的烘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雄儿女》中的插曲《英雄赞歌》就是以隽永深邃的震撼力影响了一代代人,其深远的爱国情怀一直提醒着观众切勿忘记历史,忘却英雄。
影片《英雄儿女》中无论是《英雄赞歌》的旋律还是歌词,都通过观众的耳朵转化为充满想象力的视觉画面,这些令人血脉偾张的视觉画面引导着观众逐渐沉浸在爱国的情绪中。如电影中《英雄赞歌》响起时,观众会随着旋律让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进入到朝鲜战场的意境中,“烽烟滚滚唱英雄……”更是将观众的集体记忆吸引到对英雄及英雄事迹的回忆上,也拉近了观众与无畏英勇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等爱国情怀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电影《英雄儿女》中音乐这一视听语言的运用,将整部影片的爱国基调展示得淋漓尽致,也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及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革命意志。除了《英雄赞歌》之外,影片中音乐这一叙事方式的应用非常广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当美国士兵包围了王成后,王成准备用鲜血和生命来捍卫阵地,决定与敌人同归于尽时,画外音和音乐完全掩盖了炮声、枪声、呐喊声、爆炸声等,此时电影用一种悲壮的音乐背景凸显了主题思想中的革命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强行地或者直接地让每个观众忽略掉战争的残酷性,而同时让观众被英雄的牺牲精神完全吸引或感染,心理上接受了一次完完全全的爱国主义洗礼。电影《英雄儿女》中大量应用这一音乐叙事语言,用音乐衬托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意境,也给观众以耳目一新的观影感受。
总之,电影《英雄儿女》作为红色经典影片,在我国电影发展长河中堪称不朽之作。虽然历经50余年的风雨沧桑,它仍然鼓舞和激励着无数人的爱国情怀,其爱国主义思想仍未褪色。电影无论是在核心人物的塑造,还是影片故事情节和叙事话语上,都彰显着浓厚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值得现代观众去欣赏和铭记。
[参考文献]
[1] 潘婧.穿越历史时空的英雄壮歌——经典影片《英雄儿女》艺术赏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
[2] 夏明亮.电影导演武兆堤和他的巅峰之作《英雄儿女》[J].名人传记,2015(08).
[3] 田英.重温红色经典电影《英雄儿女》的爱国情怀 [J].电影文学,2012(23).
[4] 吴荣彬,文仕江.从78年前后战争片看电影声音创作差异——以《英雄儿女》与《集结号》为例[J].电影文学,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