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使教育回归本真

2021-10-19 09:48江峰刘保锋
中国德育 2021年19期
关键词:双减育人培训

江峰 刘保锋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学校、社会、家庭和政府有关部门应深刻学习并落实《意见》精神,真正让“双减”落地,促进教育回归育人本真。

一、“双减”聚焦学生健康成长质量

据报道,《意见》起草组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仍然较重,义务教育依旧存在短视和功利的突出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意见》指出,“双减”要“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双减”明确了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减负主体责任,提出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重点,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要真正回归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第一,学生的健康成长要以全面发展为基础。培养德智體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我国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和目标。然而,“五育”在校内外教育培训中并没有受到同等重视。有学者指出:“受考试评价、社会评价的影响,许多学校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智育,即提升学生统领知识的智慧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上。而且,在智育过程中,作为媒介的知识还远远没有走向智识、走向智慧。‘重智往往停留在‘重知甚至‘重分上,许多学校把最重要的培养人格的事情放在一边,而把知识学习放在核心,这和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将难以实现全面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双减”工作的实施,将引导校内外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任务,促使教育者真正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思想品德修养与文化知识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和谐发展与健康成长。

第二,学生的健康发展要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就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当前学校教育存在着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学生既要接受集体学习的共性教育,又存在着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的学科类培训,不仅没有弥补学校教育在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被动式学习模式,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弱化,阻碍了学生寻求个体的主动发展。不断“加码”的校外学科培训和过重的作业负担,占据了学生寻求自我发展的时间,塞满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使得学生无暇了解自己、认识自然、认知社会。单向度的学习和培训,培养出高度同质化的学生。因此,“双减”减去的不仅是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尤为重要的是增加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老子认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一减一增之间,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便增加了自主选择的主动权,这将促进我们的教育由同质化向个性化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二、“双减”引领学校教育发展方向

学校是落实“双减”要求、推进全面育人的主阵地。学校应当按照“双减”要求,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在课程设置、师资培养、育人途径优化等方面进行改革,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第一,“双减”要求学校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作为工作重点。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受应试教育影响较大,部分学校针对升学考试学科,往往采取“效率不够,时间来凑”的做法,大幅增加课时、作业量和考试,导致学生学习负担沉重、学习生活单调、学习兴趣匮乏。在家长的影响下,部分学生被迫参加校外培训,进一步拉低了他们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钟秉林教授认为:“只有学校教育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家长才能不给孩子报班培训。”然而,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各地依然要将中考成绩作为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少学生完成作业的相对时间,就成为落实“双减”工作的重要途径。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了“优化教学方式”的具体要求,包括“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等。可见,当前学校落实“双减”政策、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开展教育实践。

现阶段,学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实践。部分学校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教育内容和方法比较陈旧,周边可供学习借鉴的优秀教学模式少,成功教学案例较少,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也不够广泛,这些都制约了学校教学改革的实施进程。2020年11月,教育部公布了60个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各地也正以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为抓手,不断提高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能力,这为学校实现“双减”政策落地提供了助力。学校也要抓住改革发展机遇,基于校情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从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强化作业管理机制、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入手,优化教与学的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双减”要求学校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双减”对学校的课后服务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指向“减负提质”的实施效果。有学者明确指出,落实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方案,深化课程改革,保障学校教育的基本学业标准不降低,是落实“双减”工作的基础。因此,学校为了落实“双减”,应该主动优化课程建设方案,把课后服务纳入学校课程方案,在学校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学校原有的课程育人体系主要以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推进素质教育发展为主体。“双减”实施后增加的课后育人体系,虽然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主,包括了“作业、实践、扶弱、特长”等多样化学习与发展需求,但是,课后育人体系依然要纳入学校原有的课程育人体系。从两者之间的关系来看,课后服务是对学校课程体系的补充和优化,后者则是前者的纲领和规范,学校应将两者融为一体。这既能实现学校对学生的整体培养,又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和谐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猜你喜欢
双减育人培训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会议·培训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