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
【摘 要】本文以《开辟新航路》教学为例,论述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基本路径:研读课标和教材,找准教学立意;精选史料,力图史证一致;研讨思辨性问题,深化历史解释。
【关键词】历史解释 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8-0049-03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集理论、方法、能力和价值观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历史解释素养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让学生以教材为基础,以史料为支撑,有理有据地解释历史,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五课《开辟新航路》为例,探索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基本路径。
一、研读课标和教材,找准教学立意
“一节历史课如果失去了灵魂,内容再生动、丰富都是摆设。”这里所言的灵魂指的就是教学立意。所谓教学立意指的是能够统领本课的教学目标,能够适切地体现出为什么而教,从而在较高层次上体现一节课的价值。那么,如何才能够真正把握教学立意呢?笔者以为,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研读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的目标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和要求,是历史课程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教师只有研读课标、把握课标,才能真正理解教什么、为什么而教的问题。二是深刻把握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重要资源。精准的教学立意源于教师别具心裁的精心设计和对教材内容的通透理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秉承“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基本思想,将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梳理出一条历史教学内容的主要线索,从而为学生下一步更好地理解教材、形成历史解释铺平道路。
从高中历史课标对《开辟新航路》一课的要求来看,主要分为以下两点:“简要阐述哥伦布、迪亚士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反映了审视新航路的开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两个聚焦点。通过新课标的表述,不难窥探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观察可以分为两种方式或角度:其一是聚焦于以人为中心,关注地理大发现的过程;其二是聚焦全球视野,关注地理大发现的影响。这两个聚焦点就是本课内容的两块基石,同时也为本课教学提供了框架性的建议,即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在全球视野下完成对开辟新航路这一事件的全面分析与解释。尽管新课标提供了这节课的立足点,但是对教师而言,要把握教学立意,还需要进一步研读教材。从教材的叙事结构上来看,本课可以分为三个子目:第一目“东方的诱惑”,介绍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原因;第二目“新航路的开辟”,介绍开辟新航路的基本过程;第三目“走向会合的世界”,介绍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整体上看,本课内容架构比较清晰,层次也很清楚,围绕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统筹兼顾。但是,笔者以为,由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思辨性,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应注重补充史料,促进理解。
通过对开辟新航路一课的课标研读以及教材分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具有了顶层设计的指导思想,又把握了具体实施的内容细则,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从而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精选史料,力图史证一致
史料教学的目的是为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服务的,其用意在于通过对有价值的史料进行分析,以实证的方式,以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来阐释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受教材篇幅和体例的限制,现行教材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往往是平铺直叙,概括性语言较多,真正的史证史料較少,因此其在史实与历史解释之间往往缺少必要的史料支撑和推导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立意,补充有价值的史料,通过研读史料,推导出可靠的历史结论,由此促进学生的历史理解,帮助学生构建证史一致的历史解释。
例如,在讲授“东方的诱惑”时,教材主要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两个角度进行阐释。但是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教材上的讲述概括性很强,缺乏足够的史料支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免趋于肤浅。因此,笔者针对这一问题补充了如下史料。
史料一: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史料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其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史料三:东方是金瓦盖顶,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史料四: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因此,西欧各国迫切需要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史料五:为了和居住在已知大陆外的任何基督徒贸易……为了传播基督教信仰,为了实现占卜得到的预言,他要从事伟大高贵的征服。
笔者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史料一和史料二反映了随着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人们对黄金的追求日益狂热,正是这种“黄金热”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强大的原始动力。通过解读史料三得出,东方物产富饶,盛产黄金,这就极大地呼应了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崇拜,激发了欧洲人到东方发财的愿望,由此形成了“寻金热”。史料四反映了传统的东西方之间的陆路上岛被奥斯曼土耳其控制,正是由于传统商路受阻而引发商业危机,西欧国家不得不开辟新的商路。史料五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因素,传播基督教也是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动力来源。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即经济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得货币的价值和地位凸显出来;社会原因: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直接原因:传统商路被阻塞,引发商业危机;宗教原因:传播天主教。
涵养学生历史解释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史料,引导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事物,清晰地理解史实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围绕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史料,通过结合教材内容研读史料,进一步丰盈了学生的历史理解,当开辟新航路的主观动因与远洋航行的客观条件“不期而遇”时,新航路的开辟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三、研讨思辨性问题,深化历史解释
思辨性问题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聚焦于教学的重难点,是能够引发学生合理质疑、辩证思考的问题。与一般性问题相比,思辨性问题并非简单地非此即彼的设问,而是具有开放性、多维性和批判性的特点,能够引发学生的综合思考和多向思维。由此可见,思辨性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敢于质疑的勇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指导学生研讨思辨性的历史问题,能使学生形成宽广的历史视野,主动探究历史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并运用已经掌握的史实和分析方法对历史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思辨性的历史问题,提供丰富的历史史料,引导学生进行研讨,进而有效深化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例如,在讲授“走向会合的世界”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什么影响?并出示如下史料。
史料一:
史料二: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国所取代。
史料三: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
史料一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融合交汇,人类交往活动的区域范围大大拓展,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初步形成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史料二说明了新航路的开辟在欧洲引发了商业革命,世界贸易的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史料三反映了金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了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封建贵族的力量减弱,新兴的资产阶级日益强大,这就促进了欧洲的封建制度走向衰落,而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笔者再次提问:新航路的开辟给亚非拉地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并出示如下史料。
史料四:1992年,很多欧洲国家举行了盛大的哥伦布发现美洲五百周年纪念活动,同时为哥伦布立碑,这引起了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非常不满。他们打出了一条标语:“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通过分析史料四不难看出,开辟新航路所带来的殖民活动,一方面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殖民活动给亚非拉等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这些被殖民国家和地区长期的贫穷和落后。
笔者追问: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同时出示如下史料。
史料五: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形成一体的进程。
通过分析史料五不难发现,新航路的开辟,它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区之间支离破碎的状态,人们的交流往来日益变得密切,世界逐渐联系成一个整体。
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采取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力图使学生在评价和推论时做到严而有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这一问题本身就具有思辨性,笔者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史料,使学生从对欧洲的影响、对亚非拉地区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三个角度对新航路的开辟做出了全面、客观的评价。简而言之,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给被殖民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把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
总之,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并非朝夕之功。教师要深入研读新课标和教材,把握教学立意,注重补充适量的历史史料,并设计具有思辨性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提升学生历史表达和历史解释的能力,使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得到真正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向阳.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策略初探[J].教学与管理,2020(15).
[2]安琬玲.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3]陶世华,袁文菁,袁丽,徐惠华.对“历史解释”素养分层的理解和实践[J].历史教學问题,2018(2).
【作者简介】张 涛(1988— ),男,汉族,甘肃张掖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历史教学与研究。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