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国学经典 助力学生成长

2021-10-16 12:44郑娜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1年9期
关键词:学生成长国学经典教育策略

郑娜

[摘 要] 国学经典是我国千百年来历史文化的结晶,是生活经验的积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把这一财富利用好了,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发展学生的健康人格、养成学生的優秀品质、陶冶学生的良好情操、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 国学经典;教育策略;学生成长

一、国学教育日常化

近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都非常重视国学经典教育。但是,一些学校国学教育形式单一,仍然停留在对经典的解读和诵读上,没有安排固定的时间来教学,教什么、怎么教也缺乏针对性,只是偶尔在语文课上随意穿插一些相关国学经典内容让学生诵读、理解,学习系统性不强,没有把国学教育日常化。

把国学教育日常化,首先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至关重要,可以说,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养成学生美好心灵的最好阵地之一,它不仅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关乎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而好的学习环境的创设,是靠日常教育的养成。为此,创设国学经典的良好学习环境,让学生从周一到周五都能感受到学习国学经典的浓郁书香氛围,系统品味国学经典之美,学生就会感觉到校园里日日散发的迷人芬芳,感受中华传统浓浓的文化气息,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在回味无穷中得到提升。

把国学教育日常化,其次是讲究渗透。国学经典对学生的教育需要日日进行,非一日之功而能成就。如果教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仅靠偶尔或短时间的课堂穿插或小课教授,难以形成教育上的渗透之势。如果教师讲究国学经典对学生教育的渗透之法,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环境氛围中渗透国学经典教育,则效果不菲。例如通过早读时间的集体诵读活动,让学生天天学,日日思,持之以恒品味、吸纳;再如课前诵读,在下午第一节课前设定10分钟左右的时间,与早读形成呼应连贯之势,让学生在一天内集中诵读两次。可以利用学校里的角角落落,创立国学经典阅读角,展示国学经典学习内容,拓宽学生国学经典阅读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量,等等。这样,不仅会让国学经典学习的整体性氛围更加浓厚,而且会把对学生的教育渗透在每日的国学学习中,形成良好习惯。

二、国学教育多样化

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学习有一个共同的第一感受就是距离我们时代久远,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处理不好,第一感受不仅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且有可能失去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而避免“畏难”情绪的产生和提高学习兴趣的办法,就是把国学教育多样化,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中走进经典,享受学习国学经典的快乐。

一是以课外活动为依托,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例如,利用课外活动,分年级成立国学学习兴趣班,定时间、定地点、定教师,为学生提供增强国学经典学习兴趣、拔高学习能力的条件,以帮助、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兴趣学习中来;再如,举办国学经典故事会,固定地点,专人管理,组织同学把每日诵读、理解的国学经典故事在课外活动时间分享给其他同学,不分年级,不分班级,不管同学之间认识还是不认识,只要有时间就去分享。如此,就能把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激发出来,成果展示出来,从而享受学习国学经典的成功和快乐。

二是以课内学习为依托,有计划、系统性地进行学习。例如由学校组织语文、历史等相关学科的教师开发国学经典校本课程,根据难易程度和学生认知水平编写适合不同年级学生使用的校级课程,分年级开设国学经典校本课程,以合适的内容供不同年级或学段的学生学习;再如,引导学生压缩、扩展、改编国学经典故事,学写国学经典小诗文,在训练他们语文能力的同时加大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又如,形成课内学习互动,通过师生、生生共同交流一个话题、一个故事、一个人物等方式,讲学习心得,谈启发感受,对学生学习国学经典起到德育渗透和日常行为养成的作用。

如此,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方式方法多样化了,学习的畏难情绪也就消解了,学习兴趣也就提高了,学习的快乐也就产生了,学习的效果也就显明了。

三、国学教育艺术化

国学经典的学习不能呆板和固化,需要灵活和艺术。一般的教师认为学习国学经典,背会就算达标。至于其他的理解、运用等,要看学生的情况。这样的想法固然没有错误,但是,有了这种想法难免让我们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变得呆板,产生固化思维。事实上,学习国学经典离不开背诵,但是过于强调背诵反而会使学生对国学经典的阅读变得呆板、枯燥,进而降低阅读兴趣,影响学习效果。所以,学好国学经典,还需要把国学教育艺术化。

一是作为经典,国学本身就是负载思想的艺术品,否则也不会成为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经典之作。为此,我们需要把国学经典当做“艺术品”来学。例如对唐诗宋词,其自身的艺术性很强。王维诗歌画一样的境界,李白诗中浪漫主义的风格,杜甫诗中现实主义的特色,等等,以不同的风格表现祖国大好河山、现实生活等方面内容,在表达作者情思的同时,体现出了国学经典的艺术之美。这些经典或咏叹爱情,或讴歌大自然,或抒发豪情,或感慨人生,富有诗情画意和生活哲理,充满感染力,代表着中国诗词创作的较高艺术成就。作为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情思、陶冶自身情操的同时,欣赏古代诗歌的音韵音律、意象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艺术之美,对于美化学生心灵、洗涤学生灵魂、造就学生品格、提升学生思想等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是国学经典思想博大精深,不用艺术性的手法难以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例如学习《三字经》,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把它谱上曲子,以旋律优美的儿歌形式,让学生唱起来。再如《弟子规》,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把所授内容通过一幅幅图画或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既有文字内容又有对应画面,以艺术表现所教内容,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形象直观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如《三十六计》,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故事演绎等方式,把里面的故事表演出来,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像这样,从国学经典自身的艺术性和学习方式的艺术上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规避国学经典语言的晦涩难懂,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着眼艺术性加以点拨和引导,学生就能轻松、愉悦地透过文字捕捉到国学经典中的内容形式之美,情思形象之美。

四、国学教育规律化

《阶梯国学》是一本由几位小学高级教师编写的国学读本,其特点很好地尊重了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按难易程度对学习内容进行了阶梯式的编排和科学性的分阶,能够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国学。这种编排方法对于我们指导学生学习国学非常有用。例如按学生的年龄或学段选择内容时,一、二年级学生以《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蒙书的学习为主,就比较合适。因为它们朗朗上口,易于诵读。三、四年级的学生以《千字文》《论语》《孟子》等国学经典为学习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等配以富有童趣的图画、解说,就能达到渲染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五、六年级的学生以《大学》《中庸》《礼记》等国学经典为学习内容,就能引导他们将国学经典同生活实际相结合,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与道理。再如,就某一国学经典的学习,也要讲究方法、设定层次、由易到难、科学安排、层级提升、提高效率。像《礼记》的学习,它最初是附在《仪礼》后面的记文,分为《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编者按照刘向《别录》中对《礼记》篇目的分类,共列六章,章下分节,每节节选原文若干,以《礼记》原篇先后顺序排列,文后附以注释、译文。这样就能有效降低学习难度,既方便学生理解原文,又能联系当今社会生活,对古代的“礼”进行辩证思考。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讲究方法策略。在小学阶段融入国学教育,需要我们把国学教育日常化、多样化、艺术化、规律化。这样做,教育的效果才会逐步显现出来,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万元,王多海.农村中小学阶段实施国学教育的方法及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6).

[2]李华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国学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6,000(36):256-257.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学生成长国学经典教育策略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挖掘语文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自主管理中分享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教师的“勤”与“懒”